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中国风险管理人才发展的春天
提示:先要说声抱歉,本计划本周推出COSO新版ERM框架的系列解读文章,但由于近期有不少从业者留言给本平台,希望能够先谈一谈未来风险管理人才的发展前景。细想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思考了一番,故先成此文,与各位分享!
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硅谷连续创业者杰瑞·卡普兰在其出版的《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指出: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两大灾难性冲击:持续性失业与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机器正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类的工作,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
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你有没有想过,哪些工作是机器人代替不了的?当机器人霸占了你的工作,你该怎么办?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价值将重新定义?如何尽早掌握人机共生的新生态特点,哪些人将在未来的新生态中凸显不可代替的价值,值得大家思考。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风险管理人才
根据全球顶级咨询机构麦肯锡研究院(McKinsey Institute)今年1月份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通过麦肯锡对800多个职业的2000多个工作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不同岗位/职能的自动化率,也即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岗位可替代率。
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未来数据处理、数据采集、预测性较高的体力劳动等工作活动大部分将会被机器代替,而管理活动、需要使用复杂专业知识的岗位自动化率最低。
同样,我们也来看一下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的人工智能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未来具备什么能力的岗位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得出的四个结论分别是:
1、具有综合分析能力
2、具备跨领域的知识整合能力
3、具备全局观
4、拥有持续学习能力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网上广为流传的“天眼之父”—南仁东院士。
当怀念南院士的时候,身边的人论述了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他的助理如是说:
“在天眼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院士几乎都懂。”
我认为,这样的集成技术、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许是机器永远都不可代替的,而这,就是最独特的价值。
这说的不就是正在兴起的“风险管理学科”吗?
风险管理学科作为一门近十年来新兴起的学科,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这门学科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围绕着组织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整合各专业的知识、技能,运用综合分析能力,用一种整体观的思维和科学的判断、应对、管理各种不确定性,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里所体现的各种能力,正是上面谈到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最不可代替的综合能力。
一句流行语道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两个刚性职业的地位:“为机器编代码的是程序员,为人编代码的是风险管理人员”。
多种行业报告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时代风险管理人才就业将呈现大约30%的速度递增。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中国风险管理人才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风险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集成优势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差别性竞争优势,在各种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动化率最低的那几个职业,此乃“天时”。
二、中国产业“潮涌”现象与风险管理行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新产业的出现有一个“潮涌”现象。产业投资和上项目“一窝蜂”、“一哄而上”,导致极短时间内形成严重产能过剩。不管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每出现一个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中国的企业都是一窝蜂式的遍地开花,从而造成了一些前景光明的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鱼龙混杂,掩盖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从近些年大家感触比较深的互联网、物联网、分享经济、P2P、IP、直播平台等都开以看到这种“潮涌”现象。
“一窝蜂式”的进场导致市场混乱,然后是清场、冷静、重构价值、再发展的螺旋上升阶段,经历了前期的洗礼和探索,真正的价值才会凸现,最后留下的都是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模式。
就像我上篇文章提到的中国风险管理行业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十多年前,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事业和职业,也有许多机构和许多人“一窝蜂式”的参与了这样的一个事业发展,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套体系就匆忙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拿着开口讲"风险管理"当做一种时髦,导致了一些当时没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的机构和专家都拿“风险管理”来凭空说事,在这个过程中给企业和从业者造成了一定的误解。经过这些年的大浪淘沙,我亲眼目睹了一些纯粹逐利的商业投机机构和投机分子被逐渐清场,让我也意识到了风险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之门已经打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风险管理行业已经到了重构价值、再发展的阶段。在过去这段摸索的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种子已埋下,已经生根发芽。各行各业中,风险导向的模式渐成主流:
风险导向的决策体系;
风险导向的质量体系;
风险导向的绩效体系;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
......
监管机构也相继出台各行业的风险导向监管体系,如中国保监会2016年正式实施的《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中国银监会2016年也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香港证监会2016年发布的要求主板上市的企业管治守则中也将内部控制要求更新为风险管理的要求。
风险导向的精髓其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企业中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有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参与和主导。这些都是中国在重构风险管理价值的体现,风险管理职业未来在中国即将迎来一个飞跃发展的高潮。此乃“地利”。
三、中国人的风险管理观
虽然目前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多出自西方等发达国家,但是我一直坚信中国人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从老子的“预兮,若冬涉川”,到孔子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到荀子“先患虑患谓之预,预则祸不生”。中国目前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殷商年代甲骨文,其中高达90%以上的都是和预测活动有关的文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预”的文化,和我们今天所谈的用风险管理更好的管理不确定性内涵一致。无数的中国经典文献中都透露着中国古人的风险管理智慧和哲学。
只是在现阶段中国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上确实没有西方起步早,导致我们目前还是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原因不必赘述。
有很多专家和学员问我,为何中国不组织研究制定我们中国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那样就不用学习和解读国外的风险管理体系了。
这和我原来很幼稚的思考为何中国不研发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操作系统一样,我们需要全局性的思考现状的成因,发展需要空间和时间,中国各行各业都一样,我们没有必要闭门造车,把发达国家走了上百年的路再走一遍。这就是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
了解、学习、借鉴、掌握、改造、创造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中国人特有的风险管理意识为我们系统的学习、吸收和实施这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我也坚信,假以时日,未来中国人在国际上引领这个领域的最佳实践和理论发展,定有建树,此乃“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在中国的大地上都已具备,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风险管理从业者一定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
四、关于东西方风险管理行业发展的异同
上一篇文章中,我分析了风险管理工作未来的定位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有些人反馈说很受启发,也有些人询问是否西方呈现去“风险化”现象,为何COSO ERM 2017 五要素中的“风险”二字都没了?希望我进一步解释这些问题。
1、上次谈到我所看到的西方百年企业(非金融企业),其风险管理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但是,无论是西方的金融业或是非金融业,都普遍存在一个顶层结构—风险管理委员会。显然,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筹之下,风险管理职能是合并到“合规部”、“法务部”、“审计部”、甚至是“社会责任部”,这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风险管理的责任、岗位和职能不可能或缺,“风险管理实践已经融入到了企业每日的决策和工作流程之中”。
2、在中国,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往往把风险管理的责任赋予给了“审计部门(其实在审计部内部也会把风险管理职能独立出来)”。据了解,成熟的国际企业一般很少独立设置内部控制部门的,一个度过了内控体系建设期的企业,接下来执行内控的常态工作其实就变成了“合规”职责。一个稳定运营的机构,通常其内控机制建成之后也呈现稳定性和持续性。然而,风险管理与内控不同,风险管理是针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应变管理”,“合规与内控”都无法取代风险管理的职能和地位。西方企业,有的企业设置了首席风险官(CRO),而有的企业把其职责分配给了某个高级管理者担任/兼任(通常是副总裁担任)。理解了西方企业风险管理职能的上述布局逻辑,就更容易理解COSO ERM 2017,这一标准是推动“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骨髓/灵魂中,而不是以往独立出来与经营管理搞“控制和对抗”!
3、西方做到今天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融入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国的企业不可能一撮而就,而且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说有些阶段和步骤不可跨越,如还有很大数量的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未建立,有的建立了也只是形式上的存在。风险管理体系更是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所以未来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相关职能方面一定会被加强。
4、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靠机构、部门提供组织保障,最重要是要落实到推动和执行的人上,其中最中坚的力量正是大家这些具有专业复合知识背景的风险管理从业人员。
5、目前来看,具备真正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在国内外都属于紧俏人才,属于未来的朝阳职业,国外正在以各种形式加速培养。中国对风险管理人才方面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如部分企业已按计划每年分批专门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深圳市政府更是把风险管理职业列为了紧缺人才来引进。
五、风险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知识体系
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中,企业风险管理的课程会放入在金融学、会计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有些学校在这些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企业风险管理方向,但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企业风险管理专业的高校。
过去这些年,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理论的发展逐渐成熟,作用也日益凸显。西方的部分全球知名高校开始开设企业风险管理专业,如美国至少有五所以上的著名高校开设了专门的企业风险管理专业,其中包括两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和需求,相信未来随着对企业具备风险管理综合能力人员的需求增多,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此专业。
例:美国某名校的企业风险管理专业所教授的十几门课程包括:
如果说高校提供的是知识体系教育,那么职业教育提供的就是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双重教育。目前的西方国家均有专门的机构开设企业风险管理相关培训项目,包括对企业和人员的认证培训,协助公司培养相关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更是早在2005年就引进了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的《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项目,也就是CERM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CERM的课程体系包括:
六、哪些人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知识
总体上来讲,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同时也作为一种意识和能力,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当然从工作上讲,最相关的岗位包括领导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审计、监察、纪检部门、法律部门、投资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采购及主业相关的核心部门等人员,都应该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和意识。
企业的一把手会越来越感觉到,具备风险管理综合能力的人才最有潜力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成为协助一把手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过程中的主导实施者和助力者。
有很多企业的朋友问我,说原来没有做过风险管理,是否可以转行做风险管理?
我是非常欢迎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转行做风险管理的,因为风险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复合学科,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更有利于帮助理解和思考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地,只要考虑不要被原来的专业思维束缚住就可以了。
另外,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可以在学习和掌握企业风险管理整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专项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如战略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都是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细分领域。
还有企业人员对从事风险管理工作这种跨业务线条的工作感到不自信,觉得未来要在公司面对各个部门的专家开展风险管理,是不是班门弄斧?
我刚才谈到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专业。各业务部门做的是深耕的工作,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做的是整合的工作,一个攻点,一个带面,相互配合,各有各的价值。而在我看来,风险管理这门集成和整合的学科,拥有它特有的价值。
苹果凭借其集成整合技术,不用生产一个零部件就可以组装出一部功能出众的手机。
中国的大飞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看有没有生产核心部件的能力,而是大平台的集成整合技术。
我曾经受邀参加一个央企几百亿的超级投资项目的评审,一共八个专家受邀,其余七个都几乎是50后的院士级别,在各自细分的领域都是顶级专家,唯独我一个从年龄到经验都无法和他们各位相媲美。但是邀请方看中的正是我的这种整合风险的集成分析能力,将各位专家的专业风险分析可以整合融汇,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呈现。
综上,根据我这些年在风险管理这条路上的探索和思考,唠叨了许多,希望对大家坚定信心,走上风险管理的职业化道路有所借鉴和启发!
从下周开始,分十五篇解读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每个章节!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查阅本公众号菜单栏转载说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