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落千古,万言纪春秋——沉痛悼念李学勤先生
♫. ♪~♬..♩
历史是一座不断向上延伸的深渊。
♫. ♪~♬..♩
刚才还切实地经历的一切,在阳光下铺陈开来的一切,转眼就被抛入属于“过去”的幽暗之中,再也不能回来。
但纵使是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将历史与现代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道路,将思维和逻辑作为炬火,将现今所知的史料作为落脚的基石,勇敢者们踏入了深渊,自此,那些原本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褪色而变得愈加晦暗的“过去”,得以被照亮。
这座深渊的深处,是公认最神秘最阴暗的地方。那里存在着深渊最后的——或者说,最前的时间坐标,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更深之处,是没有参照系的漫长路途。
♫. ♪~♬..♩
现在,尽管还是存在着争议,尽管还有一些不明之处,那更深处的路途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坐标。那次确定时间坐标的探路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次任务的领队曾号召大家走出疑古时代,这也着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口号,但是它仍旧不失为一条新的思路。那之后,他亦以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践行了这条新的探索之路,那些树立于深渊深处的坐标,就是这一切的明证。
♫. ♪~♬..♩
他——就是李学勤先生。
♫. ♪~♬..♩
1933年3月,他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爱读书,并且对逻辑学中各种难懂的的符号有着独特的兴趣。
♫. ♪~♬..♩
1951年,他得以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先生学习哲学。同时,因对甲骨文的喜爱,他曾去北京图书馆去阅读甲骨文相关的材料,自学甲骨文。
♫. ♪~♬..♩
1952年,恰逢清华大学院系大调整,那时的他本应到北大去,但是他却另辟蹊径,从清华肄业,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辅助曾毅公、陈梦家,编著《殷墟文字缀合》。那年,他只有十九岁。
♫. ♪~♬..♩
在学术的道路上,李学勤先生作出了诸多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成果,如根据甲骨文整理的殷代历史地理专著《殷代地理简论》,建立在对极其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的整体研究上的《战国器物标年》、《战国题铭概述》,综合考古成果、历史理论和文献的文化史专著《东周与秦代文明》。他著述《古文字学初阶》、《青铜器入门》、《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为后学进行学习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参考。他提出了“甲骨文非王卜辞学说”,表明占卜活动并非商王独享,对于认识商代家族形态、社会等级制度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两系说”阐明甲骨存在两种卜法,并解释了考古现场发现的地层的出土坑位差异问题。而他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包含着运用新方法、新材料、新发现进行上古史研究的愿景,开拓了上古史研究的新视野。
李学勤先生光辉的学术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曾担任人文社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 ♪~♬..♩
2013年,他获得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
♫. ♪~♬..♩
晚年,李学勤先生投身于“清华简”的整理工作之中,为研究和释读这一极为罕见的珍贵史料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他一生的学术成就,足以被誉为“少有的古文字通才”、“百科全书”式的学人。
♫. ♪~♬..♩
2019年2月24日,李学勤先生逝世。
清华大学在讣告中表示,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全国各大媒体皆为李学勤先生的去世致哀。
♫. ♪~♬..♩
今天(2019年2月28日),李学勤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我们对李学勤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 ♪~♬..♩
我院的也有一些老师师从李学勤先生,或曾听过李学勤先生讲学,教导之恩,自难忘怀——
张懋镕教授: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甚为哀痛!我是先生在西北大学招收的第一届古文字学方向的研究生。从1982年9月到1985年7月,在三年的时间里,有幸系统地聆听先生讲课,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这为我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使我终生受益,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日子。1985年工作以后,每年都能见到先生,向先生汇报工作,得到先生的谆谆教诲,感受极深。先生生前对陕西师范大学暨历史文化学院十分关爱,亲临我校作学术报告,悉心指导,嘉惠后学。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斗,一代宗师,在先秦两汉历史研究方面著作等身,成就卓著,创获颇多。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先生千古!
——2019年2月25日
王红亮:
惊闻李学勤先生仙逝,深表悲痛。忆及当年在北京读书时曾旁听过李先生的课程,至今还保存着当时听课的记录,睹物思人,写一些文字,以表对先生之追念。
记得当年刚上本科,就迷上了先秦史,于是找来先秦史方面的书来读。本以为先秦史要阅读的书少,但深入以后发现事实绝非如此:要学好先秦史,不仅仅要熟读先秦文献(如《左传》、《国语》、《尚书》等等)以及汉魏古注、唐疏、清人注疏,还要熟悉出土文献、古文字、考古学、训诂学等一大堆学问。于是自己就摸索着读先秦史书,但是对于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却一直未敢涉足——因为实在太难了。
后来上硕士,晁老师、罗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熟读先秦文献,还要学习甲骨文、金文等出土文献。但要学习这些东西谈何容易。这时恰好听师兄说清华大学的李学勤先生在讲甲骨文、金文的课程,我一听特别兴奋——因为在本科时就已经阅读过李先生的著作,倾佩其学问之博大精深。于是就去清华旁听。
李先生讲出土文献是从甲骨文讲起,一直讲到金文,每年都不一样。我当时去旁听的时候,李先生已经开始讲金文了。当时旁听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还有社科院、各大学的大教授,听说甚至有从山东等临近省份专门坐火车、住宾馆来旁听的。李先生讲金文时,先将青铜器的形式作以介绍,然后在黑板上将铭文写下来,然后逐字逐句的讲,包括字形、含义等等。李先生学识渊博,掌故颇多,妙趣横生,每节课总能听到一些青铜器流传等的趣事,很有意思。当时记了很多笔记,还有李先生发的铭文拓片,至今保存。由于没赶上李先生讲甲骨文,正好有一师兄说他当时旁听记有笔记,师兄热心地给我复印一份。于是又如痴如醉地学习甲骨文了。此笔记至今仍保存。最近因为备课的需要,翻开当时师兄给我复印的笔记,李先生在当时(2007年)讲甲骨主要是根据他所提出的“两系说”的,还是受益很多。
就这样,通过几年在清华大学旁听李学勤先生的出土文献课,自己在出土文献里才慢慢入了门。
——2019年2月25日
♫. ♪~♬..♩
虽然巨星陨落了,所有受他传道受业之恩、被泽于他的研究成果的后来人们,皆会牢牢记住他,并且抱持着决心与勇气,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前行、开拓。
痛哉哀哉,尚飨!
□ 推荐阅读
【史院公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诚邀海内外史学青年才俊参加第四届“曲江学者论坛”
本期策划/梁曼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何秉炽
指导老师/洪海安
特别鸣谢/张懋镕、王红亮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