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毕业后丨离笺,不说再见——研究生篇

毕业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17


犹记得

终南山下,晨钟暮鼓

雁塔为邻,长安为伴

昆明湖畔,曲江流饮

 

现如今

又是一年毕业季

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可转眼就要各奔东西

还没来得及感受就要结束

 

不曾想

当初不擅长的告白

现在,却总能脱口而出

互道珍重,畅想未来

纸短情长,唯有祝好

离别历经千帆远,归来仍是少年心


♫. ♪~♬..♩


离笺:研究生篇


闫茜玉:求学十九载,岁月成芳华

廿余载前,癸酉桂月,闫宅弄瓦,予名曰茜。襁褓龆龀,恣意无赖。椿萱垂怜,甚为宠娇。凡吾所愿,尽皆满足。劬劳之恩,昊天罔极。

髫年得蒙,于学一途,略有所悟。豆蔻之年,遇李师冬燕,言提其耳,即温听厉,获益颇丰。及渐年长,求识四方。始于碣石,继之盛乐。冯师程、翟师慧玲、国师艳菊、桑师雪梅、王师利中、张师建军、丁师晓杰、郭师永胜、李师岭、王师洁、史师风春……皆有所授。吾虽不敏,桃李之教,未敢须臾忘之。

丙申暮商,得天所厚,由青城及西京,从学于张师华腾。师德隆望尊,博物洽闻。授吾以史学,教吾以史才,课吾以史识,琢吾以史德,吾方稍有所获。史院杜师海斌、王师玉华、黄师正林、阎师东凯、温师艳、石师涛,亦未曾见弃吾之才薄智浅,曩者辱赐教,意切辞尽,倏忽三载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吾甚幸,有金兰梅,同音共律,莫逆于心。挚友学燕、潇潇,轻风高谊,李郭同舟。兄湛、燕飞、霁云、增祺、珂、景航、海广、墨翰,姊宏飞、银鸽、爱兰、欣欣、玉勃,春风夏雨,缓急相济。室友宝珠、春霞、青、秀,雷陈胶膝,倾盖如故。同窗文平、晓博、琳,箴规磨切,相待而成。每念此,怡情悦性,乐乐陶陶。

 逝者如斯,窗间过马,俯仰之间,吾求学十又九载,已过花信,渐趋而立。近将别长安而至帝州,无甚大志。为师,传学生以道,为女,奉父母以老,余愿可足。

 

写于己亥孟夏

                         (原文曾发表于《陕西师大报》第611期)


    


丨张思宁: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绪表达千万分之一

时光荏苒,眨眼间便到了要和师大说再见的日子,三年研究生时光逝去的竟如此让人猝不及防。还记得初入校园的那个盛夏,正是花开似锦之时,师大张开怀抱欢迎着我们这群从四面八方前来求学的学子,一段全新的路途在我们眼前缓缓铺开。走至此日,这段路程已经快到尽头,即使校园依旧四处芳菲,却也难掩将要离开的伤感与不舍。

环顾四周,这段路程中我遇到了太多值得我感恩的人。首先便是我的恩师王玉华老师。第一次和王老师见面时,王老师就把办公间让给了我们,嘱咐我们以后可以在这里上自习,至此省却了之后三年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为占座而奔波的苦恼。王老师总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每当我和同门遇到问题要询问王老师之时,他总是会不辞辛劳从雁塔校区赶来。更重要的是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它为人的正直和士人风骨深深影响着我,他教导我们做人要自爱、自守、自贵其心,在利益面前坚守自己的本心,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王老师的品德和学识,着实让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王老师常常予我一种父亲般慈爱的感觉,每次见到他,心里总会有一种油然而起的踏实感,再多言辞也难以完全表达对您的敬爱之情。

此外,也要感谢张华腾老师、黄正林老师、杜海斌老师、阎东凯老师、侯亚伟老师等各位老师,你们对于我知识的传授,学识的提点,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感谢臧振老师平日里的谈心,您爽朗的笑容总是让我感到您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乐观。在这个快生活的时代里,想要找到“促席细细说平生”的机会是多么困难,每次和您聊天时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您有得意的书籍也总是会送我一本,数来已有五本之多,您传授的人生经验将是我之后一笔宝贵的财富。

师门中的小伙伴们,我何其幸运,能结识并与你们相交。周敏秋师兄长我近十岁,他是我最棒的兄长,是他让我见识到人生竟然有如此多的可能,让我领悟到什么叫做坚守与奋斗。同门王旭琴常在文汇楼的四楼看书,每个在办公室写论文到深夜的夜晚,抬起头就能看到窗边她看书的身影,世间还有比这个更能彼此激励、促进的做法吗。还有丁守伟、傅正、陈恺、刘率君、李忠奇几位师兄、欧阳清师姐、罗薇、刘璐、杨舜方三位师妹,邓秋松、陈博然师弟等,从我入学的第一天起,或大事或小事总有你们对我的帮助。我知道你们始终在那里,从未远去。“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但我如此感恩与自豪,为我曾在这样一个师门中学习、生活过。

正所谓“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绪表达千万分之一”,情深厚重,再丰富的语言在其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人生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言语有尽时,情谊长存续,相交如水是一份永生不忘的友情。前些日子的随笔中,我写到“我所拥有的都是回报,我所经历的都是财富,我所失去的都是人生”。之后的日子里,我也更将用尽我的全力奔向未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丨尚宝珠:感恩师大,秉承初心,向光而生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毕业之际。看着手中的论文,回想三年以来在师大生活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颇多。

还记得初来师大面试,正值春日,樱花盛开,芳香怡人。那时便爱上了这所校园,心中立志,定要考上这里的研究生。后来,如我所愿。在这里,我度过了自己充实而又美好的时光,我爱我的学校,也感谢师大,带给我的快乐与温暖,更加感谢师大,成为我走向美好人生的助推器。

2016年9月,我正式成为师大的一名学子。当时选导师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坎坷,但是终于选到了心仪的导师——王双怀王老师。这三年以来,王老师在生活中、学习中对我的关心、指导,都让我受益颇丰。尤其对于我毕业论文的指导,更是认真严谨。直到现在,我仍然庆幸自己能够成为王门弟子。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

通过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学习,我更加深入了解了隋唐史的各位老师。也从各位老师的那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史学素养。特别感谢于赓哲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于老师为人幽默、率直,也一直是我们心中的“网红老师”。还有杜文玉老师,在杜老师的指导下,让我对五代十国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历史事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李宗俊老师的和善、亲切,甚至经常性的鼓励学生,让我充满了信心。通过黄寿成老师的文献学习,让我这种跨学科的学生更加进一步深刻认识了历史文献与古籍……

在师大的三年,我收获许多。有良师,有益友,他们给与的关心和爱护,是我三年里最宝贵的礼物。当然,还有我自己梦想的实现。我一步一步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所以,在毕业之际,感谢我的老师们,同学们,特别是我的“同门四鬼”,梓翔、肖琰、天舒,在最后的学生时光里,给予我太多美好的回忆。还要特别感谢菀临,远在美国的她,但每当我需要的时候,她一直都在。也希望她能如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毕业之际,有太多的不舍,但在今后的人生中,仍要继续秉持初心,继续奋斗,努力开始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丨卜天舒: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术之路上继续前行

时光的匆促确是让人感慨,蓦然回首,三年的研究生岁月已接近尾声。此时此刻,伏案于桌前敲下论文的最后致谢,心中顿时百感交集,评价它还为时尚早,或许若干年后再回首这一段青葱岁月,会对其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而绝非此刻。

我的本科并非历史专业,当初选报历史专业,确实承受了跨专业和就业前景不明的压力,纯粹因为兴趣,最终努力加运气,得入恩师王双怀教授门下,至今想来,这都要算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向恩师致以最高的敬意,是您将我带入了这片天地,任我自由翱翔。三年间无论读书作文,为人为学,我都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这对我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影响,学生必将谨记您的教诲,更加勤奋更加努力,不枉您的一番苦心。

我确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当初本科专业学的是法学,但实际感兴趣的是历史学,所以本科四年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阅读了大量的历史类专著和原典,但后来发现如此漫无目的的阅读好像没头苍蝇,面面俱到的结果反过来就是面面不到,在各方面都蜻蜓点水,缺乏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深度。于是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所在,将注意力转移到隋唐史这一阶段。我本就是陕西人,家离西安很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比较了解,周秦汉唐的深厚文化传承,让我对它的文化更加热爱,想要对它进一步的加深了解。所以考研毅然转变方向,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隋唐方向,跟随隋唐史名家王双怀教授读硕士,在恩师的包容与引领下,才第一次跨进了隋唐史研究的大门。在师大严谨求实的学风熏陶下,在杜文玉、于赓哲、黄寿成、李宗俊、薛平拴、拜根兴、贾二强、周晓薇等一众名师的点拨教诲下,始知学术为何物,自此开始潜心研读隋唐史相关领域如山般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入,发现这一断代领域的成果众多、名家云集,学科已然非常成熟,罕有其他断代史阶段可与媲美,也由此萌生了继续读博深入研究的想法。在参加西安召开的“长安与世界对话:唐都长安14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宣读论文,觉得非常激动,既锻炼了自己,也见到了很多学界仰慕的学人先生,收获丰硕。更是在这次会议上遇见了未来的博导孟宪实教授,至今想来都觉得自己运气实在太好。我对隋唐史研究是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相关学术研究是充满敬畏的,我愿意为之付出艰苦努力,抱着“十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态度继续不懈努力。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画上句号,一条新的征程又将摆在我眼前,我会铭记恩师的教诲,以师大“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校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不断砥砺前行。

                                                 2019年5月10日

                                              于师大长安校区汉园





丨尚婷婷:学而为师,思而后悟,身正为范

倏忽之间,毕业悄然而至。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的两年光景里,我的人生目标变得愈加清晰可见,做好一名历史教师,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将是我一生的理念与追求。不仅如此,我还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进步,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学识涵养更加深厚,为我在成为教师的人生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双怀教授,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王老师给了我很多高屋建瓴的指导,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王老师学识渊博,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有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引导,是我永远的学习榜样。其次要感谢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离不开他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我的同门好友,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我真诚地感恩每一位教授我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老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思路,让我们在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没有他们的辛劳付出,就没有我们的成长收获,他们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给我在学术研究上的启迪是我毕生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我还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审阅、评议本论文的各位老师、向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宝贵,都值得我们好好地珍惜。这段美好的青春岁月,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才拥有了更多的意义和收获,每当我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你们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帮助。你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一直勇敢向前的动力,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

润物细无声,陕师大“抱道不屈,拥书自雄”的人文底蕴鼓舞着我不断前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将登上三尺讲台的我,会把收获的知识与智慧传递给学生,期待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丨李卓:初心不改,扬帆起航

韶华易逝,流水浮年,当论文答辩顺利完成的那一刻,当同学们一起穿着硕士服笑着拍大合照的时候,我知道这次轮到我们说再见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转眼间,初来师大时的秋风红叶、金桂飘香已然换成了今日的桃红柳绿、燕语莺啼。回想过去,多个场景历历在目,画面清晰如同昨日才发生一般。十分庆幸自己能在师大这样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业,虽没有学富五车,却也在这匆匆三年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无价的友谊。

感谢我的导师詹晋洁老师,过去三年,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身教言行鞭策鼓励我,教我们如何做好合格的研究生,也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刘佳师姐曾在致谢中这样写道:“我可能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最敬爱的老师”,这句话虽非我原创,但这同样也是我的心声,感谢您,我的老师!同时,感谢三年来教授我专业知识的各位老师:白建才老师、何志龙老师、王大伟老师、李秉忠老师、胡舶老师、宋永成老师、王成军老师、马瑞映老师、李化成老师、梁红光老师以及外教Tim Niblock教授和John McGovern、Catherine Owen老师,他们在授课中的字字珠玑、醍醐灌顶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纠正了我在学术问题理解上的偏颇。另外,感谢程蕾老师、洪海安老师、孙懿文老师在工作与生活上对我的指导与关心。

感激遇见的每一位小伙伴。感性且作的国珍、超温柔的夏夏、爱豆有点多的莎莎、性格合拍的同门苏杰、超靠谱的大师弟文庭、迷糊可爱的晶晶,以及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普哥、清清、潇潇、娟儿、子懿、淑娟、红艳、红丽、永强、辰少、晨杰、小超、献明,当然必须忘不了搭档三年的折班长,还有在研究生会中默契配合工作的方方、丽媛、海云、硕硕、楠哥、钰豪、正艳等等,以及已经毕业的四位师兄师姐、赵老师,你们让我研究生三年更加丰富多彩,祝愿各位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愿自己初心不改,带着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向着前方的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吧,未来可期!


♫. ♪~♬..♩



所有惋惜的不是分别

而是没有好好道别就各奔东西

栀子花开的季节

挥手分别的时刻

那些别人写下的毕业季语录

总让我们热泪盈眶

因为那里有我们的青春

就此别过,海角天涯,各自一方

无论在哪里,愿诸位灿烂精彩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离笺,不说再见

青春不散场,只要有心,终会相遇!

毕业快乐!



欢迎各位毕业生(或已经毕业的校友)投稿,司马君将择优推送,快为你的专属毕业季留下青春的记忆吧~




推荐阅读

毕业季丨年华未散宜做诗

@所有人丨嘿!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

独家记忆丨那些年我们的高考

征集丨“有些瞬间,我想和你分享”

2019届毕业典礼丨离别历尽千帆远,归来仍是少年心



策划/吴小龙

图文来源/历史文化学院毕业班

责任编辑/葛思岑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