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四届“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12月24日在文汇楼C段成功举办。
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赵世超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党怀兴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罗永辉,“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程蕾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学院科研副院长李秉忠教授主持。
# 开幕式
治史致用,教学相长
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赵世超教授发表讲话。赵世超教授对本次参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新一代研究生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赵世超教授强调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也是应现实需要产生的学问,并以史念海先生“会通”“致用”的治学理念教诲广大学子要秉持崇实笃学、求真致用的学术初心。随后,赵世超教授高度评价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体系,希望莘莘学子能在学校和谐融洽的导学氛围中虚心求教、潜心治学。
薪火相传,砥砺奋进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党怀兴教授致开幕辞。党怀兴教授充分肯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建设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强调了历史学科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传达了院校各级领导对历史学科发展的亲切关怀。随后,党怀兴教授以“坚守”为主题,回顾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七十余载的辉煌成就,引用史念海先生“宁可劳而无获,不可不劳而获”的治学信条,勉励师生珍惜学习机会,坚守学术规范,传承治史传统,以“学思践悟”推动“知行合一”。
热忱满怀,勇担使命
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教授寄语。李琪教授对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李琪教授回顾了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历史学发展的深切关注和热切关怀,她将个人的治学、学科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相结合,阐释了历史学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肯定了“念海史学”学术年会对史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罗永辉宣布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正式开幕。
据悉,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邀请到来自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西北大学的优秀历史学子,同我院师生共飨学术盛宴。年会共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考古文博和学科教学(另设)六大分论坛、八个分会场,提交学术论文八十九篇,邀请二十六位老师参与评议,共计进行了一百零三万余字的校稿编辑工作。
# 专题报告
开幕式后,特邀我院牛敬飞教授和郭响宏副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牛敬飞教授以《两汉魏晋庙数小议》为题,深入讲解了汉魏南北朝时期庙号系统的演变及礼制之争问题。牛敬飞教授以晋室“太祖虚位”现象为引,阐释了“汉魏宗庙泛加庙号风气与礼学的背离”,并从西汉后期庙制改革切入,分析了“郑、王所主庙数的异同”等问题,列举了“永光四至五年的七庙之议”的史实,进一步说明了此时庙号问题背后的礼法之争。最后,牛敬飞教授考辩了这一时期庙号与礼制问题的真实情况,基于丰富的史料提出了新的观点,回应了“太祖虚位”等问题,也通过自身研究分享了古代礼制研究应有的路径与方法。
郭响宏副教授以《帝俄晚期俄国的青少年犯罪及其矫正体系》为题,从青少年犯罪的独特视角探讨了帝俄晚期的社会建设和法治治理情况,管窥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国家治理形态。郭响宏副教授首先分析了18世纪以来俄国对于青少年犯罪年龄界定的变化,进而从犯罪类型、年龄构成、犯罪来源、家庭背景和宗教信仰五个方面分析了帝俄晚期俄国青少年犯罪的特征。郭响宏副教授从当时俄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解释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并对这一时期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体系及其面临的多方面压力作了逐一解读。最后,郭响宏副教授总结了帝俄晚期俄国青少年犯罪矫正系统建立的过程和目的,引发了聆听者对于古今中外青少年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随后,研究生学术年会分论坛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以及考古文博五个专场在八个分会场内同时进行,分会场的评议教师对每位同学的报告逐一进行点评并给出了详实的指导建议。
# 分会场研讨会
中国古代史专场
知识与制度:古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
李琦作了题为《“东海大鱼化为龙”——苻生朝政局与苻坚篡位过程钩沉》的报告,就“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的谶谣进行考察论证。他发现辅政勋旧鱼遵在前秦面临姚襄的军事压力下暗中经营谋逆,但是被苻生先手诛杀。鱼遵的失败使得勋旧和宗室联合起来,终于苻坚利用苻法发动云龙门之变成功篡位。苻坚继位后清除了勋贵旧势力,回到了苻生朝的局面。苏小华老师指出,文章观点鲜明,在规范和征引文献方面值得表扬,但文章论证仍需提炼,建议将苻生朝政治氛围和谶语相结合。
来自西北大学的博士生董飞作了题为《秦军南下:出土秦简中的秦灭楚之战》的报告。他运用出土资料与文献资料对比的方式,对楚军的抵抗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新出秦简以及《墨子》城守各篇是讨论秦灭楚之战的重要史料。赵世超老师指出文章行文成熟,运用了新出土的资料进行论述,利用了文献对比的方式分析问题,突破了原有史书没有记载楚军抵抗手段的桎梏。
其后,吴小龙、赵东旭、唐佳理、张永祺等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论述,赵世超、薛平拴、苏小华、梁志胜、王红亮等老师分别就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
中国近现代史专场
局内与局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胡杨作了题为《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实施》的报告。他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历史动因。报告从精简、统一、节约、效能、反官僚主义五个关键词出发,分析了“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和深化过程、面临的阻力以及与乡村权力的关系。黄正林老师指出,中共“精兵简政”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仍需继续挖掘相关史料,总结出具有逻辑性的结论。
梁善明作了题为《国民政府航空公路建设奖券研究述论(1933-1937)》的报告。他从“筹议与各界不同反应”“组织建制和制度的设计与运转”“经销机制,营销机制与行业规则”三个方面探讨了“航券”发行的始末。温艳老师指出文章结构完整、材料丰富、选题大气,并从“航券”购买群体的考察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的修改建议。
其后,郑康奇、靳怡、张宝同、陈博然等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论述,张华腾、黄正林、温艳、侯亚伟、石涛、于海兵等老师分别就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
世界史专场
碰撞与交流: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共辉
阿布都沙拉木•克热木作了题为《19世纪中亚部落社会考察——以贾姆希德部留居花剌子模为例(1841-1856)》的报告。报告基于察合台文和波斯文的相关史料,叙述了贾姆希德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考察了贾姆希德部迁入花剌子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在留居花剌子模期间的历史活动,重点论述了贾姆希德部在花剌子模政治和军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霍文勇老师指出论文材料充实、条理清晰,并就注释规范和格式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孙濛奇作了题为《1918-1919 年大流感疫情在日本:过程、应对与启示》的报告。他认为1918年至1919年的大流感是20世纪人类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从大流感在日本的流行、日本对于大流感的应对、日本大流感疫情的启示以及社会文化与大流感疫情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日本凭借其独特的政府—社会纽带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在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医疗资源较为缺乏的情况下,防疫工作仍取得了一定成效。赵旭黎老师指出,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日文史料,选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图文并茂、论证清晰,并就论述重点、史料运用以及挖掘创新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其后,李永麟、阳艳、郝佳迪、张晨锴等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论述,韩中义、赵旭黎、霍文勇、忻怿等老师分别就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
专门史专场
聚变与突破:从史料到史实的构建
张平作了题为《〈奁史·技艺门〉内外的女子技艺活动》的报告,将女子技艺活动分为智力与技巧、观赏与娱乐、运动与力量三种类型。她认为女子技艺活动的主体包括皇室后庭、达官显贵之家的女子和其他民族的女子。这些技艺活动除了消遣时光、强身健体的目的外,还有其他作用。同时,女子技艺活动中所用的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张文安老师指出,文章语言精炼,对女子技艺活动进行了合理分类,但在史料引用方面有所欠缺。
周宇燕作了题为《同心多米诺:试论汉唐间皇帝疾病的政治影响》的报告,论述了帝王患疾后对朝廷权力控制减弱的影响,借用了费孝通先生“差序格局”的圈层结构理论,指出了皇帝身体疾病背后的符号隐喻,即国家“大身体”之内存在有皇帝的“小身体”,“小身体”的动摇会逆向波及“大身体”。郭海文老师指出,文章主旨鲜明、结构清晰,由小见大、深入浅出,从帝王的身体状况切入,窥探王朝的权力变化。
其后,李语、郭子睿、司晶晶、李薇、卢才通等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论述,郭海文、张文安、张宗品、翁彪等老师分别就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
考古文博专场
传统与变革: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新气象
考古文博专业共14位研究生作了专题报告。
张雨婷作了题为《博物馆情景中藏品与观众多元化联系路径初探》的报告。她从博物馆藏品内涵的扩展和观众需求与认知习惯的多样性出发,介绍了博物馆藏品多元化联系的必要性,并就藏品叙事角度、藏品信息解读和更新藏品资料利用三个方面对“藏品阐释多元化”进行解读。她对博物馆观众联系实践的路径进行探究,并就此提出了博物馆分众化和打破博物馆话语权垄断两条路径。张寅老师认为本文没有陷入目前博物馆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假大空问题,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但论文的组织结构仍有待完善。
沙琛乔作了题为《榆林窟第3窟山水画再探——兼论其与金代山水画之关系》的报告。他从北宋山水画风的大融合——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贤变山水画样式,米氏云山与泼墨山水——榆林窟第3窟维摩诘变山水画,以及金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榆林窟第3窟山水画的关系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黄薇老师指出,文章的结构有待完善。徐涛老师就文章的详略安排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指导建议。
其后,冀佳颖、吴雪梅、崔静怡、张祎等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论述,徐涛、杨瑾、张寅、黄薇、魏超等老师分别就报告进行了详细点评。
# 闭幕式
梁志胜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梁志胜副教授对本次年会的组织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会论文内容与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他表示,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是一次沟通交流的盛会,本次年会的最大亮点就是跨校交流。梁志胜副教授希望未来可以邀请更多院校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2018级硕士研究生郑康奇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认为本届“念海史学”学术年会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并希望与会同学都能在谆谆教导和交流分享中有所收获。
# 颁奖仪式
在颁奖环节中,张华腾、薛平拴、徐涛、李秉忠、魏超等老师为获奖同学一一颁奖,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程蕾进行了大会总结陈词并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宣布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届“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 照片集
# 师生风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分会场精彩图集
评议老师
报告人
# 工作花絮
本届历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是一次激扬思想、化史成风的学术盛会,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历史学科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图文来源/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
责任编辑/李睿
审核/李霄倩、李晓曼
指导老师/李秉忠、程蕾、孙懿文、马瑶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