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六期)
7月15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正式开启对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专项调查。回顾前期调查:7月15日的会议介绍和遗址参观记录,7月16日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考察,7月17日陈仓区拓石村调查,7月18日革命碉堡调查,7月19日梁家崖剧场与高南村碉堡调查,7月20日陇县调查。7月21日,历院师生将在紫荆山会议旧址、凤翔东北竞存学校原址、川口河战斗遗址开展调查记录工作。
点击图片回顾上期考察情况:
7月21日 Day7 天气:晴
早上八点半出发,考察队员与陕西师范大学胡保华老师、凤翔博物馆史舒强老师一同出发前往紫荆山会议旧址。
我们首先到达紫荆村村委会,村支书李利平已经等待在此。
李书记将准备好的紫荆山会议旧址相关文件材料发给考察队员浏览,胡老师与考察队员针对材料内容与实物情况提了一些问题。
村民关于旧址的回忆材料
紫荆山会议旧址,也被称为“彭德怀‘攻取宝鸡’指挥部旧址”,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凤翔县志载,1948年4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率部进驻紫荆村,4月24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攻打宝鸡,建立麟游根据地”的部署。会后,凤翔县委根据这一要求组织了150多辆大车转运布匹与战利品,组织担架转移伤员到山间安全地带。4月26日拂晓,解放宝鸡战斗打响。至下午1时全歼敌方21军军官总队与徐保的76师,宝鸡解放。但不久后敌军势力反扑,彭总及主力部队北撤,地方游击队转战北山。凤翔县被国民党占领。
旧址位于陈村镇紫荆村五组西侧,原处村民住宅区内,东临民宅,西临断崖。原为三户人家的四合院组成,现存土洞式窑洞五孔,窑洞顶部生长柏树三颗。目前旧址已被保护开发成为遗址博物馆,在原四合院左侧建造了气派的广场。
旧址所在四合院门口
五孔窑洞分别为作战室、电讯室、彭德怀办公室、彭德怀休息室以及会议室伙房。村委会制作了大量的彩绘雕塑为观众提供沉浸式参观体验。
据讲解员说,彭德怀第二任夫人浦安修曾经回来过凤翔,来到附近看到三棵柏树,感慨这里就是当年住过的地方,因此才能确认旧址的位置。
屋顶的柏树
测量完数据后,李书记告诉我们附近住有一位老人还记得相关历史。老人名叫蒲万夺,今年83岁,可以自己写名字,身体很硬朗。
老人写自己名字
据他所说,他的父亲名叫蒲永平,1964年去世,去世时70多岁。在世时候个子高,曾被选去招待彭德怀。彭德怀还说过“这家老头招呼的不错”。母亲当时还是裹脚,只在家里做饭不了解情况。他的二哥蒲万华,现年90岁,在宝鸡市公安局下属派出所当过公职人员。曾写过父亲的回忆录,并拍过《难忘紫荆村》纪录片,宣传紫荆村红色文化。
紫荆村还有一个备战地道,李书记带领我们前去调研。
这个备战地道是1969年至1971年响应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为防苏反修而挖。紫荆大队原有980多户人家,户户挖有地道。地道户户相通,队队相连。地道转角位置深浅窑洞交错,犹如迷宫,其主道可直达紫荆山下。备战地道与外界相通。设有射击孔,机枪孔,观察孔,通气孔,向南可封锁凤城公路。当时是兰州军区的战备要地,是关中西部通往军事重镇宝鸡的关口。紫荆大队基干民兵真枪实弹昼夜值班、放哨。
地道现保存完好,内部有许多宣传标语。
下午考察小队前往凤翔东北竞存学校原址。
东北竞存学校是著名爱国教育家车向忱于1936年在西安创办的一所初级小学,后发展为完全中学,初期主要收容东北与其他沦陷区逃亡来陕的青少年,1938年迁至凤翔后亦招收西府地区的学生。东北竞存学校在凤翔办学八年,为抗日救亡和革命事业培养了三千余名人才,其中近三百人毕业后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战场,被誉为“国统区的抗大”“革命干部的摇篮”。
校门外有一株当年车向忱1938迁校年亲自种植的龙爪槐,取“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竞存小学校长程思旭引我们进了校门。门内树立一座纪念碑,上有“创造、团结、耐苦、奋斗”八个金色大字,碑阴刻有《东北竞存学校记》。
原竞存学校旧址已经被拆除,如今成为竞存小学的操场。但操场边依然摆放许多宣传竞存学校历史的展示牌。学校还建有校史馆,保留着珍贵的历史照片等资料。
竞存学校历史照片
竞存学校校友手写书信
告别校长后我们赶往大原村,与朱君孝老师在这里汇合。大原村党支部书记冯忠虎与三位村中老人已在会议室,他们分别是张玉、张世德和张世玉。冯书记是《大原村志》编纂领导小组组长,对村中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向我们介绍了大原村五个亮点:一是民俗文化,如社火、书法、小曲、文艺宣传队等;二是仰韶文化,这里有大原仰韶遗址;三是红色文化,川口河伏击战发生在大原;四是丝路文化,这里有盐客路等丝绸之路支线遗址;五是关学文化,这里立有明代关学大师张杰祠堂。
川口河峡谷地形狭窄,两边山势陡峭,守住川口两边山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处打伏击战绝佳天然战场。村里老人回忆伏击战的故事如下:1949年小麦打花时节,解放军战士从横水、果园、齐村、大塬一路急行军,从玉祥、劝读、河北另一路沿河往北急行军,两路纵队全是跑步前进,部队从早晨遗址跑到傍晚。他们踩踏坏的麦子有人向老百姓算账赔偿。到天麻麻黑时候,川口河方向大炮、机枪猛然响起,枪炮声一晚上从未间断。第二天,枪炮声渐消,部队也不知去向。
据张玉回忆,小时候有天晚上睡觉曾经听过炮响,以前听说村里有人捡到过手榴弹把自己炸伤。张世德与张世玉也纷纷作证,并补充相关回忆。三人年纪都在80左右,既是讲述者,也是亲历者。
村中还保留着以前的留声电话机
看完资料听完回忆,冯书记带我们去了当年伏击战争遗址位置,那里如今是苹果园,苹果已有婴儿拳头大小了。
果园附近新建的水泥厂
村民说,这条路两边山头就是当年炮台设置的地方,中间的路就是关口。可惜原先的战斗并未留下什么痕迹,只是故事流传了下来。
感谢冯书记与三位老人,考察小队结束今日考察之行,启程前往岐山。
# 今日感悟 #
张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献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天我在竞存小学看到了这样的传承。这所小学于抗战期间夹缝生存,它的艰苦历史至今鼓舞着学校的学生,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是这所学校师生们共同的理想宗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意义。
彭龙:不知不觉,一周的时间已经过去。我们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拓宽了眼界见识,更加深了对革命先烈们的无私无畏精神的崇敬。无论是埋骨他乡的战斗英烈,还是召开过的重要会议的旧址,亦或是爆发过激动战斗的遗迹。有的物是人非,但记忆和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我们的工作正在于追寻这些记忆,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
张雨婷:今天走访内容非常充实。在紫荆村备战地道,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力量;紫荆村会议旧址与川口河伏击战的相关回忆,展示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竞存小学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持培养人才,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吴闻波:在紫荆山会议旧址,我们追寻彭德怀元帅的革命足迹。在紫荆山战备地道,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竞存小学遗址,我们学习了车向忱先生带领师生所形成的“创造、团结、耐苦、奋斗”精神。在川口河战斗遗址,我们感悟到了战争的激烈与悲壮。每天都在不同的革命遗迹调查,我不禁感叹:变化的是枪林弹雨的年代如今已是和平盛世,不变的是竞存学校的朗朗书声和我们前进的步伐。
推荐阅读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二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三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四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五期)
图文来源/陕西师范大学调查团
责任编辑/饶红梅
审核/李晓曼、贾书杰
指导老师/杨瑾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