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十二期)

7月15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正式开启对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专项调查。回顾前期调查:7月15日的会议介绍和遗址参观记录,7月16日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考察,7月17日陈仓区拓石村调查,7月18日革命碉堡调查,7月19日梁家崖剧场与高南村碉堡调查,7月20日陇县调查,7月21日历院师生在紫荆山会议旧址、凤翔东北竞存学校原址、川口河战斗遗址开展调查,7月22日在岐山县展开调查工作,7月23日在宝鸡市麟游县进行考察,7月24日在麟游县的慈善寺石窟和唐井、扶风县的烈士纪念碑和墓葬开展调查工作,7月25日在陕西省眉县进行考察,7月26日、27日、28日,在太白县进行考察活动。7月30日,陕西师范大学调查团前往凤县进行考察。


点击图片回顾上期考察情况:


     7月30日    Day16    天气:晴

今天正式开始凤县考察之行。早上八点半,凤县文物局干部赵栋、齐亚坤带领我们先考察比较难走的地点。


十点半我们到达第一个考察点——安河寺战壕。安河寺战壕位于凤县河口镇安河寺村四组南约50米的山上,地势南高北低,呈陡坡状,山脚下有座九龙寺。



当地群众文保员李百灵告诉我们这里本有一座唐朝的古寺,后被拆除。他说战壕所在的山叫做四坪山。朱君孝老师推测说,如果这个地方曾经有古寺,“四坪山”很有可能是“寺坪山”的谐音。后查阅资料,该山果然曾叫作寺坪山。
战壕起点位于寺坪山半山腰,海拔1370米。我们爬了20分钟左右的山路到达战壕底部的哨所,三普中记载这里“整体用石块砌筑,残留部分东西长约2米,南北宽约2米,高约1米”。现在建筑已不复存在,被改为一座凉亭。

考察队在此稍作休息,李百灵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战壕的信息。
李老师说,在他小的时候,这座山是荒山,山上没有一棵树也没有多少草,那个时候战壕还是很壮观的。后来退耕还林,有飞机从天上直接播撒种子,现在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战壕逐渐被泥土与落叶填埋,痕迹不再清晰可见。


考察队员用镰刀开路沿战壕登山


战壕沿山体盘旋向上开挖,平面呈“之”字形。全长约1000米,顶部海拔高1421米,垂直高度约50米。壕沟宽0.8-2米,深0.5-1米。开挖出的土石堆砌在壕沟北侧一面,用作掩体,残高约0.3-0.8米,宽1-1.5米。

据文保员介绍,该战壕为1946年8月解放军三五九旅凤县突围时所筑。战壕沿山坡盘旋修建至该山顶的平台上,平台名叫寺坪,当时修建有指挥所,现已无任何迹象。

下山时,考察队员考虑到后续登山的问题,看到路边野竹青翠可爱,便央李老师帮忙砍了一棵新竹,以便做成登山杖。

考察队员扛着竹子愉快下山


中午简单吃了面,考察队来到饭店附近的“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航天精神文化区。这里本来是航天基地的家属区,现在部分房间被改为博物馆陈列室。

陕西凤县有一座专用火车站,没有名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辆载有特殊燃料的转运车从这里开往秦岭深处,50年来从未间断。这里有中国曾经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代号067。
红光沟067基地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前身,创建于1965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远程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等无数个航天第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2019年,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荣获“央企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展陈面积7600平方米,共分为“三线创业、志在青山、攻坚克难、科学管理、辉煌成就、抗洪壮歌、筑梦远行、精神高地”八个展览馆与201洞特色展览区,系统展示了红光沟时期积累的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研制经验与管理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展馆为当时的活动礼堂改建。内部空旷有年代感,一面是舞台,一面是当年放电影的地方。

考察队员在舞台上敬礼



航天精神展览馆中展示有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详尽的导览图与沙盘。我们之后在陈家岔村看完红军74师驻扎休整处旧址后,便由远及近依次前往厕所实验室、科研十一所以及201洞。

红军74师驻扎休整处旧址位于河口镇陈家岔村。赵老师说,1936年3月2日,红74师由老厂经陈家岔等地进入河口,曾在此驻扎休整,召开群众大会讲解政策。红军不愿打扰村民便在公路边驻扎,因此未留下证物。两边的房子陆续都翻新重建了,只有一座还是当时的老房子。

这栋房屋是以前该地的典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储存粮食,下面住人,门厅里有灶。房子主人常年外出,隔壁屋子住着蒋志明、王巧平夫妇。他们正在马路上晒花椒,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简单采访。
据他们说,自己家的房子并不是原来的老房子,而是1969年整条街着火后重新建的。小时候听别人说过红军从这里路过,“红军坚持在外面睡不进屋”。

离开陈家岔村,我们沿路来到红光沟六院旧址中的第一个考察点——厕所实验室。这里已经荒废,周围荒草丛生,路很难走。

1967年067基地科研人员利用山坡上一个刚建好还未使用的公厕,将其改装成简易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其中男厕是观察室,女厕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中间的隔断墙上打了一个孔用来观察。

当地的村民回忆,当年也不知道这批人究竟在搞什么,只是半夜总能听到从“厕所”里发出“噗噗噗”的声音,这个声音持续了7年。7年间,这个约10平方米的“厕所”里先后进行了20多次的试验,我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小型发动机在这里诞生。

考察人员绘制厕所实验室布局图


厕所实验室不远处便是当时的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11所科研区,占地面积5640平方米。主要包括11所科研楼、11所行政后勤楼、11所泵实验室、11所机要室五座建筑,全部为现代砖混结构。当年建造时在大楼外墙上用专门烧制的红砖拼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万岁”这句话,以此鼓励航天人。

虽然科研所如今一片荒凉,但通过气派的楼房不难想象067基地当年的繁忙与辉煌。
十一所科研区的马路对面是为当时科研工作者提供的住宅区,张贵田院士故居就位于这条小巷第二家。

张贵田是我国著名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70年4月24日,张贵田来到红光沟,在此投身航天科研工作20余年。先后担任067基地科技委主任、科技委常委、副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目前张贵田院士故居被一户人家购买居住。很遗憾考察时主人不在,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房屋结构。
住宅区旁是一栋四层高的白色小洋楼。赵老师说,这栋楼是当年条件最好的科研宿舍,每间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专门提供给航天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废弃后一度被养牛户承包用来养牛。

随后,我们前往去年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中201洞。201洞建成于1971年,是在“准备打仗”的紧张国际形势下为防止原子弹对航天科研处的轰炸,掏空山腹人工建造的巨大工程。洞内温度很低,与室外温差非常大。航天六院培训中心的老师王文鑫打开洞门后,洞口迅速结出白色的冷雾,地上泛起一层薄薄的冷凝水。洞内地面有轨道车行驶的轨道,但相关设施都被拆的差不多了。



这里原本放置科研实验室与大型器械,穹顶高挑开阔,很多地方为吸音墙面。



201洞是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核心项目,正处于刚解密的状态,相关信息较少。洞内作了安防保护措施,并设有简单的照片陈列与烈士遗物展柜。期待它对外开放的那一天!



最后一处考察地点为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旧居。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创始人之一;乔治·何克是英国人,曾任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校长。旧居是路易·艾黎在双石铺开展工合工作时,与当地群众一起建设,并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四孔窑洞。乔治·何克在培黎学校任教期间也在这里居住。其中一孔窑洞为何克与其收养的聂家四兄弟的卧室。另一孔窑洞为艾黎办公室,一孔为艾黎卧室,两孔窑洞内部相连。最后一孔为厨房。


窑洞内陈列情况


抗战时期这里曾接待了周恩来,邓颖超,刘鼎等共产党人,以及埃德加·斯诺,李约瑟等国际友人,建国后凤县群众为其修建了保护措施,并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近傍晚,今日考察任务结束了。朱君孝老师通知我们,由于疫情又有扩散的趋势,考察工作暂停。因此,考察日志也要暂时与大家告别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我们下次再见!



今日感悟

彭龙:七月即将结束,我们的普查也接近尾声。凤县是最后一站。今天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当时“067基地”的一些生活原貌,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张杰: 当老师告知我们明天就要“打道回府”时,我愣了几下,终于想起来打开手机查看今天的新闻。仓促的来到这里现在又要匆忙的离开,这段时间我所表现出的所有从容冷静都被眼下这一刻的自乱阵脚所打破。回顾过去的16天,每一天都绷紧自己的神经,告诉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一项庄严神圣的任务。我们所到之处,长满了野草,也开满了鲜花,有巨人护城的高篱,也有无踪无影的衣冢。我深知,他们有的人在历史中没有姓名,在山河间寻不到他们的踪迹,然而我依然坚信,他们无悔,我亦无悔,并趋之。


张雨婷:被告知考察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内心充斥着无法一鼓作气完成任务的遗憾。十六天很短,我们紧赶慢赶也没有完成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考察任务;十六天又很长,不熟悉的工作流程、需要磨合的队友、巨大的体力消耗、对蚊虫蛇蚁的恐惧、雨天泥泞湿滑的山路等等因素让每一刻时间都有了重量。十六天,我与革命前辈从未如此接近过。我走过他们走过的路,深刻体会他们的困难与精神。再回首恍然如梦,也许目前的我尚不能清晰地意识到本次考察的影响,但我相信在未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这段感知痛苦、战胜困难、致敬先烈的经历都会闪闪发光。


吴闻波:红光沟,山清水秀。这条山沟内一条小河旁边的破旧砖瓦房,周围杂草丛生。这是今天调查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地方,这就是“厕所实验室”。当年,一群科学家们就在这里做实验,女厕所是“实验室”,男厕所是“观察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科学家们先后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今年,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回望过去,这是和在“厕所实验室”的科学家一道攻坚克难的航天人默默奉献的成就。向他们致敬!








推荐阅读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十一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 | 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十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九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八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七期)




图文来源/陕西师范大学调查团

责任编辑/饶红梅

审核/李晓曼

指导老师/杨瑾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