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呼啸: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个人名片
姓名:呼啸
年级:2018级博士研究生
专业:中国史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座右铭: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兴趣爱好:跑步
学术科研
博士阶段致力于隋唐佛教及中外文化交流方向的学术研究,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1.《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20年。
2.《日本留学僧圆载入唐行迹及其形象演变探析》,《唐史论丛·第三十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20年。
3.《唐代译场梵语相关职司探赜》,《长安历史文化研究·第十二辑》,西安:西安出版社,2020年。
4.《教俗互动——唐长安城内的“舍宅为寺”与“舍宅为观”》,《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六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
获奖、参加会议情况
1. 2019年,主讲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一百四十八讲
2. 202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隋唐史研究传承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3. 2020年,参加第五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惊讶远大于喜悦是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奖时的最强烈感受。在此之前,乃至于硕士求学期间,我从未想过要将国家奖学金作为自己求学目标的一部分。即使在本次国奖评选之前,若未有同门的鼓励,想必我大概率也是不会主动参与评选的。实话实说,能够获得此次国奖,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自己在科研上取得了多么出色的成果,而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奖评选体系中对于学术专著类成果的权重倾斜。所以,此次获奖于我而言很难说是一次科研积累下的水到渠成,更多的还是沉浸在惊讶、幸运的感叹之中。
学术苦旅,人生百味
最后,也有一些或许是独属于我的喜悦。在入校前的一个星期,我的孩子出生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从博一到博三再到将要毕业,他也从襁褓到牙牙学语再到迈入了幼儿园的大门。这份源自于成长的喜悦像一道光一样,始终让我充满了动力并明确地知道自己坚持的意义。
博学勤思,行胜于言
学术研究,能够产生想法固然不错,但是及时将想法付诸于行动才更为重要。这是撰写《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感受。
乐于学术深耕,常怀问题意识
最后,在选题上,应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其一,阅读原始材料时,尤其应当注意不同典籍对同一描述对象的表述差异,其差异之处往往就是问题产生的开始。其二,对于典籍中不合逻辑、不合常理、自相矛盾的记载应多加注意。此类材料的诞生或出于作者的某种创作心理,或缘于历史时期文献的叠加,或始于撰写时的东拼西凑,这些不合逻辑、不合常理,乃至于自相矛盾的地方多可以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其三,储备材料时不一定要求新求奇,而更应当求全求备。因为问题的发现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在某一限定主题下足够充分的材料阅读。在不具备对所选主题材料的熟稔之前,即使掌握了一手材料,也很难发现问题或卓有成效地归纳问题。其四,不要陷入寻找研究空白的误区,要敢于进入已有相当研究成果的领域。须知某些看似尘埃落定的观点很有可能也不过是人云亦云的结果,未必便已经到了不容置喙的地步。
推荐阅读
【史院风貌】青春“寓”见,战疫同行|宿舍文化节“优秀宿舍”展暨“最佳人气宿舍”评选
图文来源/呼啸
责任编辑/薛文菲、马安琪
审核/王心悦
指导老师/马瑶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