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司晶晶:努力,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个人名片
姓名:司晶晶
年级: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专业:专门史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座右铭:你已无路可退,只有勇往直前。
兴趣爱好:打羽毛球、听音乐
学习科研情况
1.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项目“瓜州西夏时期新出图样研究” (TD2020027Y)。
2.《西夏帝师、国师、上师图像及服饰特征》,《西夏研究》,2020年十周年特刊。
3.《瓜州榆林窟第29窟国师图像阐释》,《西夏研究》,2021年第2期。
获奖、参加会议情况
(1)荣获2020—2021学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
(2)参加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荣获三等奖;
(3)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第四届“念海史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获得优秀奖;
(4)2021年4月参加 “敦煌西夏石窟研究青年工作坊”,提交论文;
(5)2021年8月参加“第七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提交论文。
感想与经验分享
关于得到国奖的经验分享,我更愿意跟大家谈谈我学习的过程。面临毕业论文和工作的压力,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迷茫、焦虑,但我相信,努力,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学术上也没有什么天赋,从高中到本科,再到研究生,靠的是一遍一遍的刷题,是死记硬背,我常常把不会的知识先牢牢的记住再消化。我本科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作为传统学科,学院建制和师资队伍都很完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学术论文的书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自大一开始论文的撰写,从摘要、关键词,到正文和结语,学校都对我们要求严格。我本科时,不管是平时的小作业,还是期中期末作业,都要求手写,这是很好的积累过程。本科阶段的写作谈不上创新,手写过程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的同时加深记忆,能做到逻辑清晰已经很不错了。每次作业老师要求在五千字左右,我都会写八千到一万字,即使只是简单的文献整理和梳理,我觉得也需要认真对待。通过本科四年的努力,2019年我有幸推免至陕西师范大学跟随沙武田教授开始硕士阶段的学习。
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求学路上遇到许多恩师良友。在我大三第二学期,我参加了沙老师关于丝绸之路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沙老师。大四推免时,我在本科学院段小强院长和班主任丁晓东老师的推荐下联系了沙老师。学院定在2018年9月30日组织面试,沙老师刚刚结束美国的学术会议,便连夜从上海转机到西安,参加我们的面试。学院面试结束后,沙老师又在他的办公室里关心了我的学业和生活情况并向我赠送他新出版的《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等书。
2019年9月,我正式踏入陕西师范大学,开始新阶段的学习。沙老师研究方向主要是石窟艺术研究,我本科基本没有接触过图像研究,对此一窍不通,所以第一学期特别迷茫,甚至有过退学的想法。沙老师对我们第一学期的要求是看书、翻图册,了解壁画内容,通过一学年学术基础的训练,研一期末时和沙老师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2020年1月份,沙老师带我们去敦煌并沿河西一路向东考察。第一次进洞窟时,沙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每个洞窟的时代、内容以及设计的主要问题等,让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特征。考察时,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沙老师从早到晚陪着我们,还利用夜晚的时间开讨论会,一起探讨白天思考的问题,及时总结。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我也慢慢地有了感觉。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困在了家里,我利用这大把空闲的时间,读了很多文章,恶补图像知识的空白。疫情期间,沙老师每周不仅讲解他新写的文章,还时刻在微信群里督促我们,定期组织“云见面”,探讨大家的最新成果。除此之外,沙老师还会给每人单独打电话了解学习情况。
在沙老师的督促下, 2020年7月我完成了第一篇论文《西夏帝师、国师、上师图像及服饰初探》。这篇论文主要是梳理西夏高僧的图像,通过梳理材料找其共性,尝试总结特征的一篇文章。要说写文章的快速入门方法,我借用导师沙老师的话“要硬着头皮写,不管写得怎么样,要动笔,先写出来再修改”。我觉得这对我们开始写论文特别有效,我们总是害怕写不好,逻辑不清晰,没有很多的资料等等因素迟迟不动笔。我们要打破这种思路,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动笔,边写边找材料,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这对长远的学术发展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对开启学术第一步,我觉得是一个快速入门的方法。另外,论文不是写给我们自己的,我们要给别人看的。所以我觉得同门之间的讨论特别重要,我们不能封闭起来自己做文章,因为很容易被问题堵住,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我经常会和师兄师姐讨论,听别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我们写出文章,沙老师都会组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找问题,提建议,然后再修改。通过讨论,转换思维方式,调整逻辑顺序,在一遍一遍的打磨中,文章慢慢就有模有样。第一篇论文从开始写,到完成用了6个月,虽然过程很漫长,但这是开始,有了前面的积累和经验,后面的写作会少走很多弯路。2021年4月17日,我在瓜州榆林窟参加了 “敦煌西夏石窟研究青年工作坊”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应该多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前沿问题,多听听专家的观点。参加学术会议不仅仅是锻炼,更多的是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思路,以及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
此外,在我读硕士期间,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沙老师。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沙老师不仅给我提供资料,并且帮我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调整行文结构;会跟我们尽可能创造学习交流的环境,带领我们参加学术会议。学习过程中,当我们写不出文章、没有想法的时候,沙老师比我们还着急,每天催促我们、监督我们学习。正是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才有了我的进步和成长。同时,我还特别感谢学习路上帮助过我的其他师友,是他们的栽培和关爱让我一点点进步、慢慢成长。
总而言之,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推荐阅读
国奖风采|陈飞飞:行而不辍,屡践致远
国奖风采|周宇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文来源/司晶晶
责任编辑/季昱泓
校对/董文帅
指导老师/马瑶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