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讲堂|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作客集贤讲堂
集贤
讲堂
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
作客集贤讲堂
3月26日晚,集贤讲堂第352讲以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举行。应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仇鹿鸣教授做了题为《重绘与深描——中晚唐藩镇研究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学院部分教师、中国史相关专业同学以及其他高校师生40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于赓哲教授主持。
首先,仇鹿鸣教授介绍了中晚唐的时代背景,指出中晚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衰败期,在安史之乱后经过重新架构唐藩关系、军队格局、税收政策又让国祚顺延百年。而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则是中晚唐的三大弊病。仇教授借用布罗代尔《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的视野,提出唐史由后人重新建构,在看待中晚唐时要兼具两种立场,既要有后见之明也要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从唐人的视角出发认识史实。中晚唐的史料并不缺乏,但是缺少系统整理,传世的《唐六典》《通典》所记载的制度并不完全是晚唐实际施行的制度。在晚唐藩镇割据的背景下,“政治默契”发挥着更加重要却又隐而不彰的作用。我们需要从具体政治行为与文本中发现潜藏着的“默契”,并重新建构唐晚期的政治运行。
第二,仇教授从张国刚先生《唐代藩镇研究》和日本学者渡边孝研究的角度,讲解了唐代藩镇的分类,并以成德镇为例讲解河朔三镇不同的特质。接下来,结合地图讲解昭义军设置的重要地理位置,并结合宦官的影响浅谈了刘稹和朝廷对于昭义军节度使之位的政治斗争。而这种在节度使更替过程中以不出阁亲王暂代节度、遥领军事的现象,几乎可以算是晚唐时期唐藩斗争中的惯例。这种政治默契代表唐王朝尽管丧失了维护全国统治的权力,但其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依旧得到承认;藩镇节度使也只有得到了唐朝中央正式册封,给予旌节才代表了中央的肯定。而这种默契也给予了唐王朝可以操作的空间,可以通过拖延授予旌节让藩镇内乱以期得到对唐王朝更为恭顺的节度使。而这种政治斗争依靠宦官作为中使和监军去担任皇帝耳目刺探藩镇内部的消息,以满足皇帝更高的情报需求。而昭义军在与朝廷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自我认知和政策趋向,证明了这种政治默契的作用。
第三,仇教授将藩镇叛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节度与军将深度集合的藩镇以求割据的政治性叛乱,第二种是为了得到朝廷承认的叛乱。此外,仇教授还再次重申了权力和权威的区别,在衰败时代里权威的作用更能体现,并且与权力的衰退不同,权威没有同步衰落,反而在晚唐的政治格局里继续发挥作用。
于赓哲教授从动态使用史料和动态建构政治格局的角度,对仇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并列举了钱穆先生区分皇帝与政府的例子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最后,仇教授回答了线上参会同学提出的关于唐藩衰落速度与宦官和皇权关系等问题,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推荐阅读
讲座预告|集贤讲堂第352讲:重绘与深描——中晚唐藩镇研究的再思考
讲座预告|集贤讲堂第322-325讲、丝路与长安系列讲座第18讲
文字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江炜炜
校对/王心悦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