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笔会】踏一浪热忱 阅历史长河
.
2
2
0
2
踏一浪热忱 阅历史长河
历史卓2101 彭浩芸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这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的大一生活也就基本结束了。
回想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填报历史的原因十分幼稚、天真且可笑: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我已经学过六年历史了,到了大学应该会很轻松,只用“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就好。现在想来,我在中学学的历史简直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甚至连一些“花拳绣腿”的皮毛功夫都没有学到。
刚刚进入陕西师范大学的我无知而懵懂。在大一上学期,我对历史学习的认知是十分模糊的。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是相比中学来说学得更为细致的中国史,像高中文言文一样,却比高中文言文复杂繁琐许多的文选,以及一头雾水的世界上古史。这似乎印证了我填报志愿时的猜想:历史很简单,只是读一读,记一记就好。懵懵懂懂中,大一上学期的学习就在背记中结束了。在我以为大一下学期、甚至我的整个大学生活都会这样结束时,历史这位古朴的女子,似乎向我缓缓掀开了她的面纱。
大一下学期受疫情影响,学习时间尤其紧张,同时我们新开了两门专业课,老师们也比之前严厉了许多。我不再像之前那样悠闲,每天都步履匆匆。世界中古史的李化成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极具挑战性的小组任务;中国古代史梁志胜老师抽出时间为我们补课,弥补被疫情耽搁的时间;考古学与其他“传统”历史学科相比有很大不同,学起来也是颇费一番力气;卢中阳老师的文选课紧跟学术最前沿,上课时一个接一个问题抛出来,给我们带来一场场头脑风暴。
在所有课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文献学郭海文老师每天同我们分享的讲座、推文。刚开始读这些东西时,心里还有一些小抱怨:读这些东西要占据我不少的课余时间。但读过几篇之后,我却对这些东西甘之如饴:郭老师推文和讲座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有趣,从考古学到文献学,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到历史小故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郭老师的认真负责让我倍受感动,也激起了我学习文献学的兴趣。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从书本中走出来,到古籍室去触碰真正的经典;我对文献学的兴趣也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学好文献学,学会读原典是研究中国史的基本功;文献学与考古学是历史研究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文献学中记载了许多中外交流的内容,与世界史关系紧密;文选课上讲作品背景时往往“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与文献学讲的内容不谋而合。历史忽然变得很有用,很有趣。
之前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我眼里都变成了一个个问题,等着我去学习,去探索,去解决。历史上著名的才女班昭真的和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样吗?我去读了她写的《女诫》,发现她依然难以脱离时代的局限,被儒家的三从四德裹挟。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人生际遇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卢老师的历史课上,我通过《报任安书》,看到了一个忍辱负重却也自卑敏感的司马迁。证经补史与重建古史的区别是什么?中国史前考古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在与赵潮老师的交流中,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阿斗”与“阿鬥”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魏征”和“魏徵”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在郭海文、骆扬老师以及魏柯帆学长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历史有什么用?梁志胜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讲过:历史有“无用之大用”。我去看郭海文老师的学位论文,她写道:“历史应该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创造的……到了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时候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历史的作用在于“看见”,看见远古人类如何走出森林;看见先民如何开垦土地,种植作物;看见古代帝王如何向上天祷告,古代平民百姓如何向神灵祈愿;看见男人,也看见女人;看见光荣,也看见平凡;看见伟大,也看见渺小。看见真相,看见我们曾走过的路,然后再迈开前行的脚步。
我知道了很多,却也发现自己不知道的更多。我感觉到时间是那样宝贵,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是熏陶。我后悔之前上课打的每一个盹,走的每一次神,之前浪费的时光都让我必须花时间去补落下基础,都成了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很幸运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遇到了这么多学识渊博而又认真负责的老师;很幸运来到历史文化学院,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的同学,遇到了我一生所爱的历史学,感受千百年前灿烂繁华与寂寞沧桑;很幸运能抓住大一的尾巴,窥见历史学的冰山一角,体会历史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这句话来为文章作结,希望自己能永怀感恩之心,勤勉奋进。
郭海文老师在古籍库为同学们讲解永乐大典
投稿须知
注:
文中的观点并不代表司马君的观点,【风追司马】是传达知识的一个平台,看法的不同和差异很正常,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包容,各抒己见,踊跃留言哟。
我们希望依托这个栏目不断激励史院人通过文字书写、传达史学(文学)知识,欢迎各位史学(文学)爱好者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读、所写、所感、所想,努力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史院人。
投稿邮箱:snnu_history@126.com
要求:提供图文、作者简介(具体详见菜单“投稿须知”)
推荐阅读
图文来源/彭浩芸
责任编辑/曾雨欣
校对/江炜炜、吕晨晖
指导老师/王致轩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