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OFFEREE: 不甘做大公司的螺丝钉
M是FasTrak的学员,
硕士毕业一直在快消行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工作两年后,她说不甘心只做大企业里的“螺丝钉”,向往高屋建瓴的咨询视角。
清晰的自我反思,在低谷中仍不放弃的执着
让她最终斩获麦肯锡offer!
FasTrak: 恭喜M拿到OFFER! 等offer这段时间是什么感受?
M:每时每刻都特别纠结,在不停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优秀和保持希望的两端摇摇晃晃,一直到麦肯锡给了我这个offer为止,感觉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生命中的感觉,迷雾中看到silver lining就是这种感觉吧哈哈。
FasTrak: 哈哈哈,那你激动吗?
M:挺激动挺开心的,不过可能要等到入职的那一刻才觉得real吧!现在我可以开始幻想以后的生活了哈哈哈!
“市场和咨询都要保持好奇心”
FasTrak: 那我们从头开始,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背景吧!
M: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学的都是市场,在法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有过几个月的实习,做的也是消费品,由于是产品前端开发,所以感觉学到东西还蛮多的,工作氛围也很好。进了国内之后,在某500强也是做市场,但是两年之后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足。
因为刚进一个行业的时候,学习曲线很陡峭,你能够快速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两年后你熟悉了,就会有日复一日地loop的感觉,而且你做的工作的结果不一定能那么清楚地看到。所以就想着去换一个工作环境,要不是换一个公司继续做市场,要不就是从更高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项目对不同的行业有所了解,显然咨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我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咨询,也有准备过,但是当时市场的offer接的比较顺利,也就没有继续去准备,所以留有一个遗憾。所以如果跳槽的话,就还是想把咨询给捡回来。
于是当时就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市场是我的comfort zone嘛,做起来得心应手,我也知道自己能拿到不错的offer;另一方面咨询又是我的梦想,是我觉得年轻就一定要去尝试的东西,我也觉得我会对之很有激情,会愿意为之努力,但是最终能够拿到怎样的一个结果,仍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所以我当时就两条路都有在努力。最终还是拿到咨询的offer啦。
FasTrak: 你觉得从市场到咨询有哪些相似之处?
M:我觉得比较类似的点是都要保持好奇心。在做市场的时候,你可能会不了解顾客的insight,不知道最新的市场洞察,行业趋势,那你就要去学。然后一些新兴的市场的工具,比如digital什么的,我也会去想该怎样把我的idea借助这样的平台更好的传递给消费者,做出最好的campaign.
而咨询的话,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做,但是在我准备case和面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是一个对新的行业、新的思维方式的探索的过程。你一定要有这样一份好奇倾注其中,然后去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未来要怎么解决,等等。这些都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应该不停思考的东西。
FasTrak: 在很多人印象中,做市场的人都是很有创意的,而咨询是比较讲逻辑的,你会有不习惯吗?
M:是会有一些不习惯。我以前的思考方式是,我要有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在跟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哪怕我没有把整个逻辑呈现出来,但我只要找到一点非常创意的亮点,就能够打动别人。
而做咨询的话,你对整个大局观要很有概念,你得非常有逻辑地去展示所有方面,然后才轮到你在某些细节上有创意的idea。所以这种宏观的认识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做市场的我来说会比较欠缺一点,但这也是咨询最吸引我的一点。
“即便是在低谷期,咨询还是一直吸引着我”
FasTrak: 你是从什么时候下定决心做咨询的?申请过程是什么样的?
M:我是去年12月开始认真准备的。当时我入职那家公司已经有两年了,我就给自己做了一个review,我问自己,这两年中学到了什么,未来想怎么发展,然后看着公司里前辈的样子,我会想象自己如果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会变成什么样等等。然后发现这和自己想要的方向不太一致。
所以12月就开始看case,投简历;咨询的话有一家公司一直面到了终面,但是没有拿到offer。然后就有点受挫嘛,中间搁浅了一段时间。直到四月份的时候麦肯锡突然有个电话叫我去面试,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再努力一下,因为机会已经给到你,如果你不努力一下,一辈子都会后悔的。所以那时候又开始准备麦肯锡的笔试。由于我考过GMAT,所以笔试准备了一周,最后过了,然后就开始准备面试了。
当时我有反思一下自己,发现自己离拿到OFFER差距还蛮大的。
麦肯锡面试的重点跟其他公司还不太一样,但是我大致了解一下之后,发现它跟我的思维还是比较契合的,考察的框架啊,细节啊,都是有章可循的。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那时候就开始跟FasTrak约课嘛。经过一两次的practice,更加确认了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怎么提高的方向。总之这是一个对自己越来越确定的过程,慢慢地就觉得自己离offer越来越近了。
FasTrak: 在那段低谷期,如果没有麦肯锡的电话,你觉得你会真的放弃做咨询吗?
M:我觉得会的。因为面到终面那家公司,我觉得前面几轮自己面得已经很好了。那家公司本来做的也是快消的东西,跟我很对口,里面很多case,我是可以直接利用我的行业insight的。比如估算一家店销售额的时候,我知道其中每一个乘数的系数应该是多少,因为我就是做市场的嘛。但是终面的时候没面好,然后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太适合做咨询,如果回到市场,就会顺很多。
但是即便是在那段沮丧时间,咨询还是一直在吸引着我,心里总有个咨询的念想。
FasTrak: 从之前公司面试失败,到最终拿到麦肯锡offer,你觉得这中间最大的提高是什么?
M:主要是思维缺陷的克服吧。那家公司考察的东西比较固定,大部分是market entry和market sizing,可能跟它们本身做的业务有关;而当时我更多是用快消的思路去看的,也能做出case。
但是后来在备战麦肯锡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思维有很多缺陷,是不适应麦肯锡的风格的。在和Zoe mock的过程中,Zoe就给了我很多针对性的指导,让我找到了对的方向。
FasTrak: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学员,所以我会知道他们的思维模式,比如做快消的人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思路,做engineering的人是什么思路,等等。
M:对的对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了解我的状况,而在和Zoe mock和平时沟通的过程中,Zoe对我的思维状况会很了解,就会告诉我该如何改进。
我以前和一些朋友mock的时候,他们会指出说,这个case你应该怎么怎么想;但是Zoe不一样,Zoe会跟我说,你现在的思维是什么样的,而一个咨询顾问的思维是什么样的,从而帮我定位了我的思维缺陷。
我听了Zoe的指点之后,我就会开始反思,这些缺陷到底是之前的工作经验给我带来的,还是我这个人的思路就一直这样的,我未来如果想往咨询转变,我应该怎么去做,等等。
FasTrak: 第一次mock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M:对的,其实我还跟我朋友说过,我第一次跟Zoe mock的时候完全就是“try to keep it together”的状态,我说,不行,我花了这么多钱,一定要把这个case做完!
我记得当时我搭好框架以后,Zoe就开始不停地问我问题,然后我就想“天呐怎么还有问题”,然后我就努力地一定要想出几个点来回答你的问题,毕竟只有说出我的想法之后才能知道我有哪些不足嘛。反正第一次做完之后发现自己差距真的蛮大的。
但后来就顺手很多了,包括Zoe指出我的不足之后,这样一来我在自己准备的时候就有很多方向性的东西了。
“麦肯锡的人文关怀让我印象深刻”
FasTrak: 你觉得你最打动麦肯锡的一点是什么?面试中有什么亮点?
M: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能够各方面都考虑到吧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吧。因为我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一个case都做得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的,但是当我有些数字没有反应得那么快,或者没有很快得出一个insight的时候,由于我已经在一开始把我的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并很好的沟通给了面试官,那么面试官也是能够被我打动的。
就比如有一轮时,我有个数字没有很快算出来,然后面试官也说“你算得有点慢哦”,但我觉得只要你能够在前端把自己的亮点展现出来,在你跟面试官沟通你的逻辑的时候,他就能够GET到你,然后在你卡住时也会给你一些提醒,协助你顺利完成case。
FasTrak: 麦肯锡还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吗?
M:应该是他们的人文关怀吧。我记得在面试中,面试官已经开始关心我进入公司之后的发展,我的行业侧重点,还跟我说麦肯锡希望每个进去的员工都能够“make their own McKinsey”,跟我分享了很多可能的职业路径,推荐我以后怎么走,等等。
其实当时我都还没到终面,所以听他们说这些,心里既忐忑又感动,就觉得他们还蛮把每一个员工的发展都放在心上的。
而且在面试前麦肯锡还给所有通过笔试的应聘者组织了个seminar,那个seminar真的很酷!过程中会有两个consultant告诉你应该怎样go through整个面试流程,然后是世界各地的应聘者同时在线,在各种互动,各种交流,那种氛围真的很棒。我现在还跟其中一位应聘者保持邮件互动。
“即便进了别的行业,也要用思维的方式来要求自己”
FasTrak: 其实很多人都想换一个环境,换一份职业,但是还是没有一个足够强的动力和执行力,你觉得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M:我前面说过,我在做市场做了两年之后,对自己有一个评估嘛。然后当时我有一个时刻觉得,其实你无论怎么做市场都是很难跑赢市场趋势的。因为你在做一个品牌的市场的时候,你就要fit in这个品牌的heritage和culture,毕竟它有固有的调性在,有固有的消费者基础和传播路线,你很难做特别大的改变。会看到有些品牌做颠覆性的re-branding,那也是很难去实现的事情。
拿化妆品来说,近几年日本的牌子上来了,就算市场做的没那么强势表现还是很好;然后现在消费者是升级的趋势,高端品牌还在疯狂地涨,而快消的一些品牌就工作更suffer一点。所以如果你一直待在一个牌子的话,你就会随市场潮起潮落。而跳出这个行业的话,感觉更像从上帝视角看这些东西,可以从不同的商业模式以及品牌成功失败中学到知识。
比如我之前的公司,大集团下有很多不同品牌,你真的要到很高的位置才能看到大的公司层面在做什么。公司花XX亿买了某国的一个品牌,你作为其中的一个小螺丝钉,你并不知道它背后的战略驱动是什么,而我恰恰又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我会想去做咨询,因为咨询本身就是跟公司高层接触的,你能看到整个公司、整个行业的动态。
FasTrak: 其实很多在企业里工作的人不会像你这样去想这些事情。
M:是的。因为如果一直待在原来的角色上,你真的会觉得太舒服了,慢慢地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何况很多职位本身也不侧重思考,更强调执行能力,哪怕你不用去管那些宏观战略的东西,你的工作也完全能做好。
但你就是要努力去争取一下,才能多思考一些东西。比如当朋友需要我这边提供一些快消的insight时,我就会整理一下,看自己学到了什么。也有朋友说我虽然才工作两年,但我的learning比很多工作了多年的人还要多。包括之前我在法国,做的是前端产品开发,跟我后来做的市场推广其实相当于价值链中的不同环节,那么从这两段不同的经历中我就可以把它们打通,形成对一个品牌和产品完整的思考。
FasTrak: 那你觉得对于想要实现职业转型的人,有什么实用的知识积累方法呢?
M:在大公司里面很好的一点就是你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部门的各种报告。而每个报告里其实都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即便跟你的部门没那么相关,你也去看,然后整理一些东西出来,我觉得这个就是蛮好的一个练习。
此外市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处于公司的中心,你可以沟通到各个渠道。在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可能会比较想知道其背后的原因,那么你就可以去问。比如以前我会经常和logistics的人沟通,后来面试时刚好就有一个case,大概意思是一个公司要出一个新产品,然后工厂的流程应该怎么去弄,我就可以利用上这些沟通得来的知识。所以在工作当中愿意去多问一些,对后来都是有帮助的。
如果你想进咨询,即便你一开始进了别的行业,你也可以用咨询的思维方式来要求自己,哪怕像我一开始那样有些局限,在经过FasTrak的指导之后,也可以很快就走上咨询的轨道。当然前提是你的知识储备一定要齐全,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习惯去思考,毕竟大部分企业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忙,如果你让自己局限于螺丝钉的角色,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FasTrak: 还有什么给同学们的建议嘛?
M:嗯...不要放弃,虽然听起来很cliché,但是是真的。只要是你想做的东西,不管是过去了多少年,哪怕中间走了曲线救国的路线,或者进了别的行业,都是可以重新pick up起来的,坚持总是会有回报的。不放弃的同时也要继续努力,找到正确的方法。像之前FasTrak的某篇推文说的,无论过程怎么曲折,只要最后进的是麦肯锡,就好了呀~
一键直达往期精选推文
一键直达FasTrak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