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可能进咨询的背景,逼她成为L.E.K.咨询顾问
小M真的是FT学员中的一股泥石流,零基础,不仅不是目标学校,甚至都算不上国内和欧美的主流学校…
看上去完全不可能的背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收到了四家顶级咨询公司的面试机会,其中两个final, 两个offer,简直就是“咨询届的战斗机”。
她本身也是个炒鸡有趣的人,反常规、梗超多,脑回路异于之前我们采访的所有学员,而且所有的“骚操作”背后都有很大的深意。
比如:
别人觉得networking没作用的时候,她几乎所有的实习和面试机会都是networking来的。
别人医学背景出身还做不了医疗项目的时候,她一个学经济的愣是把医疗项目做成事业了。
别人不肯分享花钱买的case经验,她每天教别人做case,结果自己case水平火箭式上升。
在本次的访谈中,小M 分享了她很多独特的想法,也许对那些简历底子存在硬伤,用常规操作不好使的同学们会很有帮助哦!
大三零基础入坑
无知少女被“虐”着成长
FasTrak:拿到L.E.K.和parthenon的全职offer很开心吧,面L.E.K.的感觉怎么样?
小M:哈哈谢谢,真的超级开心。我面的时候因为networking 和case interview都准备的都很好,所以还是比较自信的。唯一的短板就是在终面的时候不太佛系,还是蛮紧张的!
FasTrak:你准备的真的很早,从去年这个时候就找到FT听课了,当时你才大三,看上去就很坚定地想进咨询了。
记得你当时说自己虽然完全还没开始准备,但对自己炒鸡自信,觉得自己一定可以,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觉?
小M:哈哈哈,完全是因为“盲目自信”啊!
当时我对待case interview还是有种对待考试的心理:自己平时考试成绩还行,就觉得case应该也没什么难的吧!
FasTrak:那你后来开始练case是不是一开始就被虐了?
小M:是的,完全不得章法啊。然后才知道case和传统的考试完全不一样,不是那种做几套卷子、拿别人的面经就可以去考了。所以,还好FasTrak的导师一路carry我。
FasTrak:跟导师第一次练完,除了被虐惨了,还有什么反思?
小M: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candidate,大家刚开始准备面试的时候都是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深浅的。
比如我看完一些casebook的sample answer觉得自己练一练也能练成这样,但看得懂和说得出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做实习和会做case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专业的事情还是专门去准备。
FasTrak:对,你那个时候就在麦肯锡实习了,所以当时你是觉得工作没那么难,case就没太大问题了是吗?
小M:对啊,我就想工作我都没啥问题了,只是面试又有多难呢,说到底就是不知深浅吧!(长叹一声,流下泪千行)
FasTrak:你还能回忆起第一次跟导师练习的场景吗?
小M:导师给了一个提升购物中心收益的case. 当时我解case的结构没有章法,表达冗长,没有任何重点,一个人叽里呱啦说了半个小时,然后被导师打断了,花了10分钟告诉我应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当时我就震惊了,整个认知在重塑。如果导师说了十层insight,那么我连第三层都没有想到过。
最后导师还悠悠地补了一刀 - 当然了,今天只是第一次,我们就只是比较粗浅地讨论一下,还没有很深入。(在回忆中再次陷入崩溃)
FasTrak:第一次练习,虽然是崩溃的,但感觉你那时候还是很有信心的。
小M:说实话,第一次练习以后,我发现这件事情比我想象中要付出更多,但不是一件你无法去战胜的事情。
而且有FT的导师很耐心地教我,他不但自己了解这个知识,还能把我教会,帮我一点点进步。
我到后来面试的时候都能想到他当时教我的思考方式,所以现在拿到offer真的非常感谢他。
教“竞争对手”解case
提高解case的水平
FasTrak:那你从很懵逼到比较有条理的去解case,你是怎么做到的?是属于顿悟型的还是线性进步型的?
小M:我觉得是前一种。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终于顿悟了。
我有一段时间遭遇了瓶颈,做case一直不能跨出框架,困扰了一两个月。
直到我有一次在飞机上做梦,梦里看到一个很模糊的光点,就有点像是提醒,你现在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FasTrak:前期的障碍跨过去以后,后期导师给你的帮助有什么不一样?
小M:后期更多就是去精炼话术,通过做case去了解一些不太常见行业的business model,然后纠正面试中一些致命的不良习惯。
举个栗子,我当时有个不好的面试习惯,就是当我不懂case的一些细节时,会讲一些没有意义的大空话来掩饰自己的无知。
这对于client-facing的咨询顾问来说非常致命——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套话极容易被行业知识丰富的客户一眼看穿。
导师给我的两个帮助至关重要:
一是重复指出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毛病有多顽固。
二是陪我专门演练更好的话术和方法——虽然当时觉得很麻烦很苦恼,但事后看来这都是拿到offer必不可少的。
FasTrak:你周围应该很少有人想做咨询吧,你当时会不会觉得很孤独。
小M:周围的同学大多数还是会以升学作为第一选择,而我可能更想抢先一步做一些身边人做不到的事,是有点孤独的。
所以我觉得找FT来帮助我提高是对我很重要的一步,至少让我觉不是孤立无援的。
在case partner这方面,确实能够找到一些实习中认识的全职帮助我一起练习,但他们平日工作也确实很忙,很难约上。
像上文提到的话术之类的小细节,陪我重复练习的导师也是能给出更全面的评价,逐步帮我改正。
FasTrak:你当时还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帮助自己进步?
小M:跟着coach练case,复盘无数次。然后把这个case拿去和其他candidate mock,教别人应该怎么做。
FasTrak:很多人会觉得练case的知识是花钱得到的,不愿意去给别人分享,你为什么会愿意教别人?
小M:有三个原因吧。
第一个是我比较相信,在真正的面试中,我教会的人不会对我产生实质的威胁(候选人那么多,威胁性早就被稀释掉了)。
第二个原因是自己同时在学习,因为在这个学习-整理-传授的过程会中我重复咀嚼知识,获得更深一层的insight。
第三是希望借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想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坚持做跨专业医疗项目
FasTrak:后来除了跟我们练case,你就一直在实习对吧?
小M:对,在L.E.K.做了两个多月PTA。
FasTrak:为什么坚持做咨询的实习呢?没有尝试去别的行业看看吗?
小M:当时来看,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很有意思。
而且见的行业很广,累积的人脉都很有分量,也有在全球发展的机会。
从接下来几年的国内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咨询本身大概率也是一个前景良好的行业。
FasTrak: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小M:一个侧面的反映是来自于招聘趋势——咨询公司今年国内校招没有跟随互联网、金融的缩招潮流,甚至有些还风传说要扩张中国办公室。这应该算是咨询内部,对中国市场信心强劲的信号。
还有就是从客户群体来看,国内企业算是已经完成一个初期的市场教育,越来越信任咨询公司的专业服务。接下去企业为了从内部寻找新的增长点,对转型的需求会逐渐增长,对咨询的需求是没有太多理由缩水的。
在这个经济新形势的历史拐点下,以商业咨询顾问的身份来参与和改变这个格局,不是很激动人心吗?why not?
FasTrak:你在L.E.K.做的项目比较多的是医疗行业,未来还想继续专注这个行业吗?
小M:从目前来看是的。我非常喜欢医疗这个行业,这一点有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加上行业和公司里的几位好朋友对我的鼓励。
国内对医疗的一些政策变化又那么快,是个很激动人心的行业,希望能深耕下去。
FasTrak:你觉得对于你这样一个非医疗背景的人去做医疗相关的项目,会不会是一个挑战?
像我们学员里就有这样很多不是医疗背景,但想做医疗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小M:其实我甚至很鼓励非医疗背景的同学去做医疗咨询。理由有两个。
第一,医疗挺有意思的,也不难。对于新人来说,上每个项目之前都会被普及基本知识。况且L.E.K.还会请life science specialist参与项目,工作上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新人不应该有知识障碍。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新药的扫盲只需要specialist用两三页ppt,或者工作群发两个文稿解释疾病和诊疗方法。对于新人来说,有这些科普和前辈的指导,就绰绰有余地可以开始开展工作了。
第二,培养了一个学习习惯。成功刷通医疗这个hard模式之后,由此积累的学习新行业的方法论是很宝贵的;哪怕功利些,一个“跨专业”的“咨询顾问”写在简历上也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铁证。
FasTrak:很多人会想,要不要找更多公司做实习,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你当时是怎么权衡的?
小M: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candidate来说,实习就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是比较功利的,就是我想进这家公司,通过实习可以拿到面试refer。
第二个就是我想知道这家公司有什么吸引应聘者的特质,试探自己和这家公司的fit。
基于这两个目的,我就去想我有没有不通过实习就能实现的办法。
第一个目的,虽然我只在麦肯锡和L.E.K.两家公司实习,但带过我的前辈都对我的能力很认可。
在真正求职的过程中,他们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人脉,帮我向其它的咨询公司投递简历,这样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个目的,我可以在networking的时候向每个公司的人了解到这个公司的特点,不用亲自去实习感受。
最后考虑到,我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觉得我不需要去做很多的实习,只要把眼前的做好就行。
FasTrak:哇,这个回答非常典型的咨询思维了!
简历上非target的硬伤
用networking一键弥补
FasTrak:我觉得你没有过多的在意和纠结你的短板,而是把你的长处发挥出来,包括把实习做好。
小M:我有三个无法补齐的短板。
一个是networking的机会不多(一年放假回国一两个月)。
二是周围的准备氛围不强(身边同学专注于升学,没有线下的case partner)。
三是学校完全不在target范围之内(原话:岂止学校non-target,连我所在的国家、这个半球都不target啊!)。
但与其就此自暴自弃,我还是选择在自己的长版上努力,釜底抽薪了。其中就包括提升自己networking的质量。
FasTrak:你是从什么时候培养自己networking的意识,有什么建议吗?
小M:我的个人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交朋友;而且我自己从高二就开始做大大小小的志愿和实习,学会了如何和工作伙伴建立信任。
单论咨询这个行业,个人认为social skills 和gpa是敲门砖,缺一不可。
原因是,咨询这个行业里求职者都是供过于求的,我得让面试官注意到我,那我就不能和别人走一样的路。
Networking帮助我更早地获得内部信息,去说行业的语言(speak their language),为我自己在招聘过程中积累些许竞争优势。
从功利的角度,networking也能帮助你拿到更多机会。
有target school的同学曾经在所有的big name公司做过实习,但是在申请咨询时没有任何networking,最后甚至面试都没收到两家……这样的例子还不在少数。咨询的简历海选太难了,没有内推很难拿到很好的面试。
反观我自己在麦肯锡和L.E.K.的实习,都是通过曾经的上司或同事大力推荐得来的。在这里很感谢他们的信任和帮助,也希望这个经验能帮到更多同学。
FasTrak:觉得短短一年,你还是变成熟了非常多,一路走来真的成长了很多!
小M:都是被逼的啊,不然搞不成啊(苦笑)
在这次访谈中,小M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反差萌。
她看上去既是乐观自信到盲目的元气少女,又在待人处事上充满中年人的成熟和恰到好处。
她自嘲自己的学校岂止不是目标学校,就连她所在的半球都不是目标半球。
每次问到她,脑子里怎么会想到这么稀奇古怪的招式的,她总是很无奈地大笑“我这没办法啊,都是被逼的,不做搞不定啊!”
也难怪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思路清晰、积极主动、充满“out of the box”解决方案的咨询顾问。
一键直达FasTrak服务
一键直达FasTrak精选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