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连发生的几场风电事故挑动着行业敏感神经。“谁的风机?什么时候建的?怎么回事?”业内人士惊疑的背后,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当前低价中标形势下风机质量的担忧。“有些项目整机那报价根本就挣不了钱。”行业一拥而上之际,低价中标、赔本买卖逼得企业叫苦连天。产业链中上游利润被挤压得太用力,为了防止“在可操作空间钻空子”等行业乱象,部分“有经验”业主也准备了自己的防备手段。风电行业的信任危机正悄然弥漫。谁也不知道那个雷哪天就在哪突然引爆。
低价中标加重信任危机
之前相关文章也分析过部分原因。内卷的业主因土地、项目配套等非技术成本急速提高有苦难言。同时由于弃风限电、消纳外送、电力市场交易等收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倒逼业主在有限的“确定因素”中尽可能压缩成本。而且,在很多大型投资集团,采购部、工程部和市场营销部往往分而治之、立场不同。审计等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低价中标对于采购决策人来说最安全。同时,对小型业主而言,开发建设风场之后卖给大业主。这里的风场更像一个金融手段,获取最大收益的前提必然是尽可能压缩前端成本。业主有意无意倾向性结果加剧恶化行业低价竞争的现状。当前形势挤压下,整机厂商要拿订单,只能选取低价策略。而唯价格论可能带来的质量等问题,也一直是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业主告诉风芒能源,“为规避个别整机商质量差、未来暴雷等问题,公司一般在资格预审阶段就将其排除在外了。剩下5-6家相对质量等有保障的整机厂商参与竞标。”“我们会指定齿轮箱等重要零部件供应商。”“有尝试过提供钢材,我们提供原材料,你来加工,别想着偷换”......为了防止“以次充好”,“偷偷降配”,“有经验”的业主煞费苦心。本应携手奔赴美好明天的行业,正上演一场“你猜我防”的“敌我战”。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够的业主,似乎只能通过时间“交学费”。或者“稀里糊涂”把雷卖给以为自己做好自己的风险管控就没事了的业主后续持有。
一哄而上滋生行业乱象
价格战升级后,行业担心的是,在乱糟糟、唯价格论的市场导向下,浑水摸鱼、投机倒把者扰乱市场秩序、埋雷未来。双碳目标持续利好风电行业。面对前景可期的巨量市场空间,新老企业、行业内外的企业都一哄而上。但是,风电整机制造远不是局外人想象中的一些零部件“乐高”一样拼凑起来那么简单。载荷是很复杂的,每一个接口都有非常大的弯矩,受力也很复杂。风的变幻莫测注定做风机是个精细活、技术活。面对快速扩大的风电市场,企业的人才、技术储备真的准备好了吗?机组迭代如此快速的情况下,企业之前的市场体量、时间经验是否足够支撑其做技术论证、探索优化?“有些没有足够技术储备支撑的企业就是买图纸、‘看懂就上’。不管吃透与否,只能滚着往前走。”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有些企业来说,被迅速催熟的技术还没来得及经过充分检验论证就直接上阵。还有招投标时,业主的“放水”问题。PPT机型的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权威公正性等,都是值得商榷的部分。“做风机需要有对风资源深刻的理解和洞察”。除了当地去年的风资源条件外,还需要5-20年的历史资料来做差补。这些细节都考验研发、商务、技术对风电行业认知、掌握情况。这些问题都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投个最低价中标就完事大吉的。“风电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搞风电还是个良心活。”有业内人士表示,几百吨重的风机,在几百米的高空,叶片直径将近200米。万一出事,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对开发商而言,即使单纯从利润角度考量,低价中标省下的初始投资成本,与风机运营发生故障的发电量损失、后期维修成本,甚至机舱着火、倒塔等严重质量问题带来的重大损失相比,这笔帐到底该怎么算不言而喻。企业良心不能全依赖自我约束或个别警惕。行业要高质量发展,很多规则、细节需要完善。
/END/
推/荐/阅/读
新疆第二批2.43GW风电项目全部竞配完成:国电投、昌吉国投领衔
低价中标难以改变?整机降到1400元/kW还“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