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达吉堪布:时刻管好自己的舌头,功德会日日增上!

索达吉堪布 慈诚之光 2022-03-14

“人有短,切莫揭”,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轻易地揭露。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
即便是一些功德显赫者,背后也隐藏着或多或少的过失。因此,对于别人的缺点,最好是能观清净心,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应该当作一种误会,不要随便说出去。
“人有私,切莫说”,知道别人的隐私,不要到处去散播。《太上感应篇》云:“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不揭露他人的短处,不炫耀自己的长处;遏制恶、宣扬善,给予多、索取少,这是古人的行事原则。
可现在人恐怕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人是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召集亲朋好友,添枝加叶地开始传播。
甚至骂人的时候,也用这些隐私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留口德。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应像噶当派大德那样,时时刻刻观察三门,尤其要管好自己的舌头。
曾有一则故事说:有个主人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好的东西。”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主人又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坏的东西。”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主人问他为什么,仆人回答:“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因而,我们平时对自己的语言应当注意。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么,怎样培养德行呢?
《菜根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
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这是古人所讲的甚深哲理,我们也当引以为鉴。
我听一个人说:“某某人修行很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没听过他说别人的过失。”我想了一下,确实言之有理,作为凡夫人,有些特别爱说过失。
之前来了些居士,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一个人一直评论他人的过错。
另一个人在旁边就帮他忏悔:“嗡班扎儿萨埵吽,嗡班扎儿萨埵吽,你不说好不好?嗡班扎儿萨埵吽,嗡班扎儿萨埵吽,你不说好不好?”但那人始终停不下来。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曾言:“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我们作为佛教徒,有能力则应宣扬佛教的崇高精神,而不是宣扬他人的过失。
然而现在很多人,一说弘扬佛法,谁都没有兴趣,而一提到别人的过失,好多人都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非常大。
一个人如果德行好,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参与那些,更不会到处传播,这样的人也值得信赖。
而有些人十分乐于传播是非,别人的过失只要让他听到了,用不了多久,就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当然,这也跟个人的家庭环境、后天教育有关。
爱说过失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不对,反而觉得自己很有口才,给人取外号、说是非,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还自认为特别有智慧。
正因为有了这群人,现在善良的人往往得不到好评、认可;特别丑恶的人,却偏偏有无数人恭敬、赞扬。
因此,大家应该擦亮智慧的眼睛,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的真相,同时也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行为。佛教中有许多审视言行举止的教言,用这些来反观自身并不困难。
在儒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中,这样的教言虽然也有,但与佛教相比,窍诀上有很大差别。这并不是我自赞毁他,而是长期以来,自己在这方面作过大量观察。
所以,若能用佛教教理经常反观自己,我们的功德定会日日增上,过失也会渐渐减少。
否则,只是口头上说要行善、念佛、修加行,实际上却没有约束三门,那么慢慢地,过错将会掩盖已有的功德,这是很可惜的。
因此,要想保护自己的善德,就应长期护持身口意。当然,除了利根者以外,凡夫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圣者,故必须要按照次第来行持。
- The End -
转发分享 | 睿智自己 | 利益他人

轮回路险
关注慈诚之光备用号
防止走失↓↓↓
【更多视角】
修点福报不容易,要看好自己的嘴!
是非对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广钦老和尚】
训练自己有一张“禅定”的嘴
这些话都是绮语,会削减福禄!你说了吗?
爱说话的人注意了:“话痨”,也是修行的一个违缘!
谨慎!千万不要随便讲别人,一言折尽平生福!
一个人如果刚强难化,心的能量就会转成各种症状,身体出现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