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新冠疫情中的重庆——人口活力与复工
导
读
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之间,关门停业、居家隔离成为春节的关键词,改变了以往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旅游玩耍等熙熙攘攘的出行画面,持续的疫情也切断了人们节后复工返学的道路。新冠疫情发生后不同阶段的防控部署、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相关安排究竟对城市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数据君认为城市人口活力及其变化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指标。随着重庆疫情防控步入尾声,数据君基于百度慧眼的人口实时热力数据,复盘了疫情影响下的2020重庆春节人口数量与活动的全景。
01
数 据
百度慧眼的人口实时热力数据,指每小时在城市发生定位的人,空间粒度约174m*174m,即每小时174m方格网内发生定位的人数,数据日期为1月10日-3月6日(1月23日与1月24日数据缺失),选取9:00-10:00时段数据。先上图:
市域人口热力分布GIF动态
02
活力变动三阶段
百度慧眼的热力点数量和热力值总量可以表征人口数量与活动特征。热力点数量指当日能够监测到人口热力的位置数,热力点数量越高,人口分布越分散,反之人口分布越集聚;热力值总和是所有热力点上的热力值总和,热力值的变化受人口数量和人口出行量的共同影响,人口数量增加和出行增加都会导致热力值增加,反之则会导致热力值减少。
图1 2020年春节期间重庆市人口热力变化
图2 市域四大片区热力值总量变化
基于疫情发展和防控部署措施的变化,将春节前后划分为3个阶段,春节前返乡高峰期、疫情下的春节严格防控期与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
春节前返乡高峰期(1月10日-1月22日,腊月十六-腊月廿八):在疫情信息不明的情况下,2020年的春运于1月10日照常拉开序幕,与以往春运前夕的节奏相似,全国沉浸在春节前的返乡热潮中。重庆作为打工大省也不例外,大量外出人口返渝使热力值总量迅速攀升,1月18号(腊月廿四)达到最高值,较1月10日增加42.7%;由于人口从城区和打工省份流向广阔的乡镇农村,热力点数量也持续攀升,表征人口活动的分散化。1月20日晚,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后,全市的热力值开始下降。四大片区中,主城区在1月18日前是人口流入区,热力值迅速上升,1月18日峰值时期达到1月10日的1.26倍,而后人口大量流出,热力总量迅速下降,至1月22日降至与1月10日接近;近郊区、渝东北由于大量外出人口返乡,热力值总量持续快速增加,至1月22日分别达到1月10日的1.58倍、1.85倍,渝东南热力值增量相对不大,但达到1月10日的1.6倍。
疫情下的春节严格防控期(1月25日-2月9日,正月初一-正月十六):1月24日(大年三十)重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政府号召市民居家隔离、减少出行、不要串门,逐步关闭了除超市和药店外的各类营业场所和景区景点,调整了公共交通运行时间,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这些措施给社会经济踩了一脚刹车,直接反映在了人口活力的变化上,由于出行下降,全市人口热力值总量快速降低,至1月29号下降为1月10号的90%,此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热力点数量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春节前,表明人口分布继续呈现分散状态。四大片区中,主城区的热力值从全市最高跌落下来,热力总值维持在春节前1月10日的48%左右,低于了近郊区和渝东北,也反映出人口在市域分散的特征。
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2月10日-3月6日,正月十七-二月十三):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病例多日连降,疫情控制进入稳定向好阶段,从2月10日起,重庆部分龙头企业开始复工,人口活动开始增加,热力值开始回升。热力值并非直线上升,而是缓慢上升并经历了三个平台期,2月10日至2月23日是第一个平台期,2月24日热力值总量已恢复到1月10日春运开始日,又经历了一周时间,数值再次上升,3月2日热力值超过1月10日 12.8 %,反映出在防控疫情政策指导下复工的阶段性和有序性,以及社会经济的缓慢复苏。四大片区中,人口与经济活动密集的主城区和近郊区增幅明显,至3月6日,较2月10日复工初期分别增加了46.5%和12.6%;2月24日之后,主城区重新成为全市热力值最高的区域,至3月6日,已恢复至1月10日时的86.4%。渝东北、渝东南人口热力至3月6日,分别为返工初期1月10日的96.4%和101.5%。
图3 春运开始、疫情公布、春节中和复工中四个时间点市域热力值变化图
图3反映的是春运开始、疫情公布、春节中和复工中四个时间点的市域热力值空间变化,高亮代表热力值高。疫情公布的初期并未阻拦人们返乡之路,相比春运开始日,春节前返乡高峰期(以1月22日为例)的高速公路等交通廊道的人口热力显著增强,由于人口返乡,市域出现了散布的星点状热力区域,表征村镇地区人口增加;在疫情下的春节严格防控期(以1月30日为例),主城区人口热力显著下降,高速公路廊道上的人口热力近乎为零,只有表征广大村镇地区的星点状热力区域依旧;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以2月24日为例),主城区和部分区县中心城区的热力值较前一阶段都有所增加。
03
节前节后区县人口活力全景图
以区县为单元,分别观察春节前返乡高峰期和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的人口热力增减情况,反映区县间人口活力的差异和变化。
图4 区县人口热力变化
(左:各区县春节前返乡高峰期人口热力变化;右: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人口热力变化)
春节前返乡高峰期(1月22日与1月10日对比):主城的渝中、渝北、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六个区县热力值减少,这些行政区也是重庆外来人口的集聚区,节前人口流出导致这些区域的人口活力下降。由于外出市外人口大量回流,节前其余区县的人口热力值都在增加,其中云阳、梁平、垫江和忠县的热力值增加量在1倍以上。
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3月2日与2月10日对比):复工期内,人口出行增加,外出打工也在增加,受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区县人口活力有升有降。城口、巫溪、云阳、忠县、垫江、酉阳六个区县的热力值下降,其余区县人口热力值都在增加。主城区人口热力增加最显著,比上一阶段增加了25%~50%,其中渝北、江北、渝中、九龙坡增加最多,璧山、江津和荣昌的人口热力增加量也达到了20%~30%,主城周边多数区县的人口热力增加量在10%~20%之间,而合川、潼南、綦江、万盛,以及渝东南和渝东北的多数区县人口热力值只有微增。
04
主城区复工图
疫情后期,主城区热力总量已呈现上升态势,究竟是哪些地方活力较高,复工较快呢?
首先,以街镇为单元来一探究竟!以复工阶段第一周工作日,即2月10日-2月14日的热力值为基准,比较第二、三、四周,即2月17日-2月21日、2月24日-2月28日、3月2日-3月6日工作日期间的热力总量变化。
图5 主城区街镇复工期人口热力变化
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第二周(2月17日-2月21日),主城区人口热力总量相较第一周仅增加2.3%,62%的街镇,即100个街镇热力总量增加,但多数街镇增量小于20%,渝北区玉峰山镇、大湾镇、王家镇、回兴街道、铁山坪街道,九龙坡区走马镇,渝中区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南岸区迎龙镇等增量达到20%-40%。
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第三周(2月24日-2月28日),主城区人口热力总量快速增加至第一周的1.24倍,约94%的街镇人口热力增加,仅边缘少部分街镇由于人口返城热力值减少。
疫情后期有序复工期第四周(3月2日-3月6日),主城区人口热力总量增加至第一周的1.43倍,增量超过一倍的街镇有14个,其中渝北区回兴街道、古路镇、王家镇,九龙坡区走马镇、含谷镇,江北区江北城街道,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增量超过1.4倍。
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工情况,聚焦主城区的工业园区、商圈和商务办公区等就业岗位集中的区域,以春节前1月10日热力为基准,定义“复工恢复度=当日热力总量/1月10日热力总量”,分析就业区域的复工情况。由于商圈热力值会同时包含就业人口、居住人口和消费人口的驻留点,因此这个指标在商圈是指活力恢复度。
图6 复工期主城区就业区域的复工恢复度
总体而言,就业区域的人口热力值从2月17日开始明显增长,其中工业园区复工恢复度最高,至3月6日已达到87%,商务办公区为58.3%,商圈活力恢复度为70.1%。
图7 主城区商圈、商务办公区人口热力恢复度
七大商圈中,杨家坪商圈、九宫庙商圈、南坪商圈活力恢复度最高,截至3月6日,已达到或接近春节前的人口活力;观音桥商圈活力恢复度最低,仅为春节前的50%。
商务办公区中,悦来会展中心片区复工恢复度最佳,已接近100%,其次为渝中总部城;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三大CBD恢复度超过50%。
图8 主城区工业园区复工恢复度TOP10、LAST10
工业园区中,排名前10的园区恢复度已高达95%以上,其中经开区东港组团、西永综保区、经开区迎龙组团、龙兴工业园、巴南区麻柳组团恢复度已高于100%,在全市经济恢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恢复度较低的园区为巴南区鱼洞组团、高新区二郎组团,恢复度不足50%。
同心同德,共克时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走向了尾声,让我们致敬所有战疫一线的英雄!平凡的我们已经为城市重新按下启动键。今天,你复工了吗?
end
责编 阿昌
美编 喵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