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玉门镇古城调查初探
玉门市博物馆 王璞
内容提要:2016年“五一”期间,玉门市文物工作人员在玉门市新市区(玉门镇)靖逆卫城东700米处偶然发现一处古城墙遗迹,这处古城墙遗迹到底是哪座古城的城墙?与相邻的清康熙靖逆卫城到底是什么关系?给当地文博人员留下了历史之迷。为了解开这个迷,本人对这处古城墙遗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勘察和调查,初步理清了这段古城墙的出处及与靖逆卫城的关系。
关键词:玉门镇;古城;调查
一、调查情况
玉门曾以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名扬海内外。而玉门镇是丝路古道要地,进入西域的道路是通过敦煌还是通过哈密,要在这里分叉。玉门镇古今都是玉门绿洲上的中心城镇,2003年,玉门市政府搬迁到这里后,成为玉门市新市区。
这样的一座城镇,历史上的建置只有清代的靖逆卫和玉门县较清楚外,之前有什么样的建置脉络却十分的模糊。2016年5月份发现新的古城城墙遗迹后,通过对当地古城的进一步调查,初步厘清了这里的历史建置脉络。
1、玉门镇古城
(1)城墙发现经过
2016年“五一”期间,本人接到玉门市新市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电话报告称,由于天气预报要下雨的可能,在该辖区有一古城墙遗迹面临继续坍塌危险,危及城墙旁住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他们申请拆除古城墙。本人接到报告后,对城墙进行了查看,通过查看,这段城墙遗迹在当地文物部门以前没有任何登记和记录,属于最新发现的一处古城城墙遗迹。新发现的古城墙遗迹给文物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谜面。这处古城墙遗迹到底是哪座古城城墙?与相邻的靖逆卫城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了解开这个迷,本人对这处古城墙遗迹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勘察和调查,初步理清了这段古城墙的出处及与靖逆卫城的关系。为了研究方便,本人将此次发现城墙所在古城命名为玉门镇古城,以别于靖逆卫城。
调查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城墙遗迹的调查,第二阶段是对一些见证人的走访调查。
(2)对城墙遗迹的调查
此次新发现的城墙位于今日玉门市新市区供销社东墙、医药公司东墙——菜市场北大门一线和玉门镇宇星电器商贸城之间。有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两段城墙横亘在居民平房和单位仓储房之间,南北向的城墙(照1)长约20米,高约5米,宽约3米(2016年3月坍塌半匹1.5米,现仅剩另半匹1.5米),东西向的一段城墙(照2)带有城角,长约25米,高约5米,宽约1.5米。两段城墙相连,被当做供销社一大型仓储间的两面墙,但城墙墙头高出仓储间屋顶面1.5米。(见图1玉门镇古城、靖逆卫城示意图)
东墙半匹于今年3月份坍塌,砸坏城墙下一住户房屋及财产,剩余城墙面临坍塌危险,危及城墙下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但由于城墙居于民宅之间,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保护难度较大。
图1 玉门镇古城、靖逆卫城位置示意图(王晓英绘制)
残留的城墙由于夹杂在单位几近废弃的建筑和老旧危房之间,长期无人知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也没有普查到。因此,这座古城以前不但没有任何记载和调查,更没有任何研究资料可供参考。
照1 玉门镇古城翼城新发现南北向城墙
照2 玉门镇古城翼城新发现东西向城墙
(3)对知情人的走访调查
海王忠老人是上世纪40年代搬迁到当时的玉门县城(玉门镇)居住的,自幼就在古城内外玩耍,对古城的分布相当熟悉。因此,自2014年到现在,本人多次走访了他。2014年,他给本人绘制了旧玉门县的古城简易分布图,2016年5月,我与他一起对旧玉门县古城分布和城墙线路走向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认证。
根据调查,玉门镇古城,在1962年前,东墙基本完整,大致在今日新世纪大楼东墙——农机公司东墙——供销社、医药公司东墙——菜市场北大门一线,高约10米,长约200米。北墙从现新世纪大楼北墙——同合顺酒店北院墙——人民医院北院墙向西一直到西河坝沿,残存长约400米,高约2米。南墙,西墙不存在。
根据调查,玉门镇古城与靖逆卫城属于两城一址,靖逆卫城是建在玉门镇古城里边的一座城池,形成内外城、城套城的关系,玉门镇古城面积远大于靖逆卫城。根据早期的测量,靖逆卫城周长1780米。东、西两墙各长385米。南北两墙各长510米(见图1)。这与《玉门县志》记载的周长三里三分,基本是吻合的。根据踏勘,靖逆卫城东、南、北三面城墙分别距离玉门镇古城三面大约 100米,西墙距离古城西墙150米。
由此推算出大城(玉门镇古城)每面墙长度在内城(靖逆卫城)基础上各加200——300米。即玉门镇古城南、北墙各长710米,东、西墙各长635米(见图1)。
这在疏勒河流域算较大的城池了。根据调查,疏勒河流域边长1000米以上的城址有:锁阳城遗址(1178)、沙州古城(1132)、三个墩城址(1000米)、布隆吉古城遗址(1090)。边长500——1000米的有:冥安城遗址(560)、瓜州城遗址(长741宽365)、安西直隶州城遗址(850)、头工城遗址(长534宽529)、安西城址(980)【1】。玉门镇古城大小属于郡城规模。
2、对靖逆卫城调查
(1)历史文献记载
A、清雍正《重修肃州新志.靖逆卫》记载: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筑靖逆城于达里图。高二丈四尺,垛口墙高六尺,共高三丈,根宽二丈,顶宽七尺,周围共长三百六十余丈,计二里一分五厘。开南、北二门,城楼二座。每座月城连垛口墙共高三丈,根宽一丈三尺,顶宽七尺,三面共长三十三丈五尺,周围垛口共四百一十八个。”有靖逆通判署,卫守备署,靖逆营游击衙署、千总衙署、把总衙署、兵房六百间。仓廒一处。城隍庙,关帝庙。
B、清嘉庆《玉门县志》记载:
玉门县:土城一座,周围计三里三分,南北城门二道,城楼二座,瓮城二座,角楼四座,腰楼二座,马道二座。
C、《西域图志校注》
《西域图志校注》(1782年完成)170页有记载,今靖逆城南有回回墓。据记载判断,玉门县在赤金卫,而非靖逆卫。
唐证圣年间《唐沙州图经》
《西域图志校注》169页记载,康熙50年,以旧城(靖逆城)改筑。说明靖逆城之前是有旧城存在的,应该是清代以前明代或者更早修筑。
D、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
“(雍正)二十四年七月,并赤金、靖逆二卫为玉门县,驻靖逆城。(总督杨应琚奏设)二十五年,水溢城圮,移驻赤金。嘉庆六年(1801年),官贪民变,还驻靖逆。(玉门无志书,今县城未知何年所筑。或云康熙时即建二城,同知据玉门卫,守备据塔尔湾。然靖逆旧址两迁,《省志》均未载。兹据耆老言录之以待考)。”
D、1991《玉门市志》记载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因伐准噶尔军策妄阿拉不坦,清廷授礼部尚书富宁安为靖逆将军,驻达里图(今玉门镇),此地易名为靖逆。”有文庙、关帝庙、城隍庙、新关帝庙。 仓一所,共房一百三十五间。磺廒五间。银库一间。
(2)魏发柱、张世英、海王忠等人调查
张世英老人是一位建筑企业职工,在早期玉门镇城镇建设中注重对古迹的相关信息资料的提取和保存,本人通过海王忠老人看到了张世英绘制的靖逆卫城平面图,图比较规范详实。对城内外古建筑都有明确方位标注。对城墙长宽都有详细数据。是一份难得的靖逆卫城平面图。与《玉门县志》记载相关数据基本吻合。
图2 当地老人魏发柱、张世英绘制玉门县1949年前建筑遗址平面图
根据张世英测量,靖逆卫城周长1780米。靖逆卫城东、西两墙长为385米,东门在由北向南241米处,由南向北144米处。南北墙长510米,北门在北墙由西往东143米、由东往西367米处。南门在南墙由西往东408米、由东往西102米处(见图2)。两位老人将靖逆卫城测量的这样精确,与《玉门县志》记载是吻合的。
(3)本人调查
2015年8月份,本人与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对靖逆卫城进行了调查。靖逆卫城位于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玉门市农牧局办公楼、家属楼和玉门镇热电公司之间。原城东、南、北三墙已拆毁,现存古城的一段100米长的西城墙,墙高10米,城墙底宽5米左右,顶宽2.5米。墙体用土夯筑,夯层厚0.08米。靖逆卫城城遗址始建于清康熙57年(1718年),1759年成为玉门县府驻地。玉门市政府1995年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启安教授根据地理位置、方位等情况和有关记载判断靖逆卫城前身为明代苦峪卫城,并在锁阳城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期间提交了《苦峪卫与苦峪城求索》一文,并作了报告。而实际上,靖逆卫城的前身为玉门镇古城,因此,玉门镇古城才是明代苦峪城。
二、玉门镇古城来历及与靖逆卫城关系探讨
1、新发现城墙的来历
根据调查,此次发现的城墙属于玉门镇古城骑在东墙上的一座小方城(翼城)的北城墙和东城墙(照1、照2、图1)。玉门镇古城在1962年前还存在东墙,东墙中间有一小城(图1东墙方城),可断定为翼城,凸出于东墙,因是方形,也叫方城(图1、图2)。方城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90米。西墙有豁口算是西门,向里开,与后期修建的靖逆卫城东门隔路斜对。仅有内城门,没有外城门。翼城南北两侧是玉门镇古城东墙向南北延伸。民国时期曾经短期驻扎过马步芳军队,后空置。上世纪60年代左右,建设农机公司时,这里城墙渐被拆除。
玉门镇古城东城墙外凸方城的这种建筑结构,与高台县北凉时期的骆驼城(照3)外凸的方城一样。只开内门,没有外门。但规模上,玉门镇古城(南北710米,东西635米)远大于骆驼城(南北710米,东西425米)。
照3 高台县博物馆展出的骆驼城复原模型
2、玉门镇古城始建时间和历代相沿关系
(1)玉门镇古城早于靖逆卫城
玉门镇古城建于何时没有记载,肯定是早于靖逆卫城建筑的清康熙57年(1718年)。
关于玉门镇古城的存在,许多专家都有论证。李正宇:“此处原有古城,清康熙五十七年在此置靖逆卫,乃就古城废墟重筑新城。”【2】
高启安在2015年8月份考察靖逆卫城城墙后判断,“靖逆城始筑并非康熙五十七年(1718),可清楚地看到现有墙体是在旧墙基础上所筑,因此,早先,此处应该有城。诸家也认为靖逆城是在原旧址基础上修建,从其城结构及大小判断,正是明代苦峪城。” 【3】
(2)明代苦峪城
2016年6月,本人又一次进行走访调查时,当地居民班德军反映上世纪70年代,玉门镇古城有1座古塔的情况。这又进一步印证了玉门镇古城才是真正的苦峪城的事实。苦峪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城内有3座古塔,而上世纪70年代仅剩1塔,说明其它2塔早已毁坏无存。
《重修肃州新志》:按靖逆卫,在汉为冥安县地方,属敦煌郡,乃最东之邑,与酒泉天依县接壤者也......晋、魏增置郡、县,分属不常。唐属瓜州刺史,广德以后陷吐蕃,大中复河、湟。宋陷元昊,俱随瓜、沙为迁变。元属沙州路。明初弃敦煌,建设关西七卫夷人,而其地又不在七卫之数,名日苦峪卫,又名达儿兔,不知何时建立。嘉靖初,被土鲁番侵扰、诸夷内徙、有盼不尔加族投来肃州地方、称系苦峪城苦术之部属。夫苦术者、赤斤酋长之名也,似此不过赤斤分居之部落耳。又何以並立称卫,所以,万历时己未明晰,自此之后,遂为空城。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将嘉峪关外渐次经理,设为靖逆卫,招来户民,垦辟田土,以卫守备管地方事,兼设靖逆同知,雍正三年裁同知,改柳沟通判为靖逆通判,移驻靖逆,兼辖赤金,今统于安西兵备道云。【4】
按此记载,“万历时己未明晰,自此之后,遂为空城。”靖逆卫城之前是有旧城存在的。并且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沦为空城。根据以上判断,玉门镇古城,乃明代苦峪城。苦峪城乃靖逆城之前身,靖逆城是在苦峪城的里面修建。
苦峪之名最早出现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嘉靖八年,有150年之久,《明实录》中有关苦峪的记载就有47卷75处。【5】
(3)玉门镇古城初建为西汉乾齐县城
玉门镇古城是明代的苦峪城,城初建于何时,没有记载。根据本人判断,应该在汉代,此后历代相沿,是汉代乾齐县城、西凉会稽郡城、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八镇之一——会稽镇所在地。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玉门之地,自唐775年以后至清康熙57年(1718年)的900多年里,此地先后沦为吐蕃、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占据统治的地方,明代几近荒芜,人烟稀少,建城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对疏勒河流域古城堡的调查,现存155座古城堡中,这么长的一个时期修筑的城池仅有6处,即五代的成城湾堡遗址、西夏元时期的坛城遗址、墩湾城、成城湾城堡遗址,明代的西域城遗址、东骟马城。这一流域大量的是汉、清城堡。
二是从残留古城翼城来看,也是有参照先例的。我国古代古城(如前凉都城姑臧)有翼城的设置,即在大城的一侧或多侧(姑臧为四面)建设方形小城,两城之间以城墙连接。高台骆驼城也是这样(照3)。玉门镇古城方形小城是骑在城墙上的,在东墙中间。北墙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残存二三米高,未见此设置。而西、南二墙均已不存在,不知有无方城设置。西墙临疏勒河一支流——西河。
三是公元775年之前的汉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玉门境内仅设有“玉门军、玉门县”,驻地均在今赤金。因此,玉门镇古城建城时间推进到西汉时期。西汉建立酒泉郡后社会保持稳定时间较长,建城的可能性最大。从公元前121年开始,酒泉郡始设9县,其中玉门境内有玉门、池头县、天衣县、乾齐县四个县。至晋代及南北朝时期,玉门境内建制先后有:
玉门县:公元前121年——五代907年,
乾齐县:前121年——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总计637年。
池头县,公元前121年至东汉建武元年(25年),总计146年。
天衣县:前121年至东汉建武元年(25年),总计146年。
沙头县:公元25年——516年,总计491年。
延寿县:公元25年——北周孝明帝元年(557年)总计532年。
骍马县:晋元康5年(295年)——516年,总计存在221年
会稽县:晋元康5年(295年)——589年,总计294年。
新乡县:东晋隆安4年(400年)——北周孝明帝元年(557年),总计157年。
而设在现玉门境内西部的先后只有乾齐县、池头县、沙头县、会稽县四个,西汉设立的只有池头、乾齐2个县。而池头县在花海境内,乾齐县是汉代酒泉郡最西部的一个县。依据悬泉汉简:“......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 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 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6】。玉门镇古城无疑是乾齐县城故址。
驻军上,汉代酒泉郡有三个部都尉,即东部都尉,治会水县东部障(今金塔县大庄子乡)。北部都尉治偃泉障城(今金塔县西坝乡东北约20公里的西窑破庄古城)。西部都尉,治乾齐县(玉门市玉门镇西南)西部障。按每郡万人的常备兵,三个都尉每个应该在3300人左右。【7】此地驻有汉代酒泉郡西部都尉。因此,玉门镇最有可能设县的是乾齐县。西凉政权建立后辖11个郡,28个县,其中玉门周边就有会稽郡。西凉时期,曾迁江汉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人也迁来7000余户,分南人5000户置会稽郡,据考古调查,玉门西部除了这处新发现城池外,再无较大城池遗迹。玉门镇古城大小完全够得上郡城的规模,此时的玉门镇古城既是乾齐县县城,又是会稽郡郡城。
李并成《汉酒泉郡十一置考》认为:“乾齐县在今玉门市黄闸湾乡东部一带,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今天这里已无古城址。”李先生所指的黄闸湾乡东部现在就是玉门镇(新市区)了,李先生当年并没有发现玉门镇的这一处古城墙,因而无法确定具体位置。
四是从汉简提供的酒泉郡几个县的距离来看。三个墩城址是玉门境内最大的一个城址,位于花海镇黄水桥村村委会西面10公里。遗址由古城和墓群组成。面积100万平方米。遗址墙体遗存不明。建于汉代,有专家判断为汉代池头县城、东汉沙头县城。按汉简的里程计算,从酒泉郡沙头县(花海)到乾齐县(玉门镇),再从乾齐(玉门镇)到敦煌郡渊泉县(三道沟)的里程是基本吻合的。
五是从骆驼城的联系来看。骆驼城是西汉酒泉郡最东部的县——表是县的县城,北朝五凉时期是建康郡。而玉门镇古城是西汉酒泉郡最西部的县城——乾齐县城,北朝五凉时期则属于会稽郡。五凉时期两郡的郡名建康郡、会稽郡都来自于江浙一带,属于侨郡置县的结果。玉门镇古城与骆驼城均有翼城的设置,说明两城同宗同源。
六是在玉门镇古城附近有较多的西汉遗迹。东北距离古城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较大的汉晋古墓群,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门市玉门镇泉子墓群。玉门泉子墓群位于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七组南500米处。泉子墓群分东、西两处,东墓群位于玉门镇东渠村七组南戈壁,西墓群位于东渠村七组西北戈壁。两墓群相距约2公里,占地三、四平方公里,有上千座古墓。为玉门境内最大的古墓群之一。当地文物部门在对6座墓葬抢救性发掘中,清理出土琉璃、陶罐、五铢钱、陶片等30余件。判断为西汉墓葬。在泉子墓群附近有汉代烽燧——泉子烽燧遗址。证明在西汉,玉门镇一带就已经有大量人群居住,具备县级及县级以上建置存在的基础。
3、靖逆卫城为何两次记载大小不一
《重修肃州新志.靖逆卫》记载靖逆卫城周长二里一分五厘(合1200米),《玉门县志》记载周长三里三分(合1650米),两者不一。后者长450米。
两志产生上述数据差别的原因是:靖逆卫城修筑过两次,两次修筑大小不一。清人陶保廉:“(雍正)二十四年七月,并赤金、靖逆二卫为玉门县,驻靖逆城。(总督杨应琚奏设)二十五年,水溢城圮,移驻赤金。嘉庆六年(1801年),官贪民变,还驻靖逆。(玉门无志书,今县城未知何年所筑。或云康熙时即建二城,同知据玉门卫,守备据塔尔湾。然靖逆旧址两迁,《省志》
均未载。兹据耆老言录之以待考)。”【8】
而《清实录》【9】记载:“军机大臣等议覆、陕甘总督杨应琚奏,赤金靖逆二卫经臣奏准改设为玉门县。但查靖逆卫、西至安西首邑渊泉县交界、仅五十里。东至肃州交界、二百四十里。地势偏于西隅未便将县治驻劄赤金卫、西距靖逆一百里。自靖逆至渊泉县交界五十里。东距惠回堡、九十里。自惠回堡至肃州交界、五十里。居中扼要。请将玉门县移驻赤金卫。应如所请从之。”
《清实录》【10】记载:“刑部尚书署陕甘总督舒赫德奏,甘肃应修急工城垣如武威肃州西宁三处,本内土外砖。应仍用砖。其巩昌府属之会宁、宁远、伏羌、通渭四处柴薪既少。且不产煤。又敦煌、玉门、巴里坤。均在嘉峪关外。且土带沙牲。难以烧砖,均应仍旧,惟城圈女墙。应用砖。以期坚固而壮观瞻。再口外工匠艰于雇觅。巴里坤城不临大道,应俟敦煌、玉门工竣,再办一切立定章程。使急公者遵循不肖者无所施其伎俩得旨、如所议行”
从以上可知,即靖逆卫城第一次修筑于清康熙57年(1718年),1760年,玉门县府移驻赤金,但县府移驻赤金的原因记载不一,陶保廉记载的是建玉门县第二年,发洪水靖逆卫城被淹塌, 而《清实录》记载的是靖逆卫城因为偏居玉门西部而移驻,真实的原因我们以《清实录》的官方记载为准。两者共同的记载是靖逆卫城进行了第二次修筑,陶保廉没有明确的修筑时间,而《清实录》记载时间是清乾隆31年,即1766年。1801年,玉门县府又搬回靖逆卫城。第二次修筑规模比第一次扩大。而《玉门县志》则正好是嘉庆年间所修,因而《玉门县志》记载的是第二次修筑的靖逆卫城,《重修肃州新志》(1737)记载的是第一次修筑的靖逆卫城。这样就出现两志记载靖逆卫城长度不一样的原因。
4、玉门镇古城与靖逆卫城城套城的关系
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玉门市文物部门由于不了解古城相沿关系,把靖逆卫城登记为玉门镇古城。但经过笔者此次调查,在靖逆卫城之前,这里就是玉门镇古城,明代苦峪城。靖逆卫城是建在玉门镇古城里边的。玉门镇古城周长2690米,南、北墙各长710米,东、西墙各长635米。靖逆卫城周长1780米,东、西两墙各长385米。南北两墙各长510米。解放前,玉门镇古城仅剩残高约2——3米的北墙和高约10米的东墙,而里面的靖逆卫城四墙都完整存在。形成了大城套小城的格局。大城与小城新旧不一,明显不同。《重修肃州新志》和清《玉门县志》均没有城套城的记载。这大概是旧城毁坏严重的缘故。
在靖逆卫城的原址上,存在着一个更早的城址,明代有苦峪城的称谓,只是到了清康熙57年修筑了靖逆卫城之后,这个古城就被人们淡忘,退出人们的记忆。这座古城也是疏勒河流域比较大的一个古城,是县级以上行政级别的驻地。
小结
疏勒河流域因孕育灿烂的敦煌文化而璀璨四射,汉、清两代是疏勒河流域开发最大的两个时期,这里的每座古城都是一个时期历史开发的见证,每座城堡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西汉在玉门镇所设的乾齐县城是河西走廊最早建立的9个古县城之一,在敦煌郡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地处汉武大军刚刚占领酒泉境地和设置酒泉郡后军事向西推进的最前沿,汉武大军在此屯驻,集聚力量,为占领敦煌境地和西域做最后一击。
清康熙后期,随着用兵新疆,玉门的战略地位凸显,嘉峪关以西至哈密段渐次经营,设置了赤金卫、靖逆卫、柳沟卫等,各卫建立城堡,成为大军集结屯驻和粮草转运之地,靖逆卫城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为平定新疆叛乱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界对汉代酒泉郡诸县的位置多有考证,各种考证多含混不清,语焉不详。尤其对酒泉郡西部所设县的位置很模糊,只有大概方向,没有具体位置。通过此次新发现古城墙体的调查判定,玉门镇古城应是汉代的乾齐县城、西凉的会稽郡城、五代会稽镇、明代苦峪城所在城池,清代在里面建筑了靖逆卫城。这样玉门镇地区(今玉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城和建置历史脉络就基本变得比较清晰了。廓清玉门古城历史沿革和建置脉络,对于研究疏勒河流域历史开发和建置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璞《疏勒河流域古城堡调查》
【2】李正宇《“曲尤”考》,第496页注1。
【3】高启安,《明代苦峪卫、苦峪城考索》,《火烧沟与玉门历
史文化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12.第656页。
【4】清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
【5】俞振华《明代苦峪考》《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文集》
【6】张俊民《瓜州县汉代古城的几点思考》,《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08
【7】王璞《玉门古代驻军考》,王璞《玉门历史考古》,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08。
【8】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01
【9】《清实录.乾隆》卷之六百十八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上
【10】《清实录.乾隆》卷之七百五十七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下
本文发表于学术期刊《陇右文博》2016年第3期。并于2017年5月在敦煌研究院主办的“裕固与敦煌”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裕固学研讨会作大会发言。
作者简介:
王璞(1969——),男,甘肃玉门,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内陆河河流与历史文化关系、河西史地,著作有《玉门历史考古》,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十四次社科奖三等奖和酒泉市第三次社科奖二等奖,主编《玉门文物》、《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其中《玉门文物》获得酒泉市第三次社科奖三等奖。
玉门市博物馆参观预约电话号码:
0937-3338708
投稿邮箱:189906039@qq.com
更多精彩,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玉门历史文物公众号
官网:http://www.ymsbw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