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母亲,只是一种人生选择

野马君 野马青年 2021-03-07

文/荆0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罗拉快跑》


二十七八岁时,我处于一段世人所谓“母慈子孝”的中国式圆满关系中,但我当时的状态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焦虑。非常焦虑。我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生一个孩子。这在许多女人看来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对当时的我,却是一个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

 

随着三十岁的逐渐临近,我的焦虑愈发严重,但最终,我想通了两个问题。

 

第一,不止要不要生孩子这桩所谓人生大事,任何事,只要你在为“应不应该”做而焦虑,那就说明这件事并不是你想做的。

 

第二,内心不愿意,却还摇摆不定,无非因为自己在权衡此事的利弊。权衡意味着算账,也意味着会为某些“好处”做出必要的妥协,关键只在于,这种妥协的后果是否是你愿意或者能够承受的。但最重要的,孩子不比世间任何其他事,一旦他(她)出生,你必须为他(她)负责。这种后果可说是“相当严重”的。

 

三十岁生日到来之前,我做出了决定。我离开了原先的家庭,带了一个拖箱,里面装了几件衣服和当时准备考研的书籍,去了另一个城市。

 

我度过了好几年轻松的时光,真的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我不需要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母亲,更不需要强行训练自己变得“成熟”。不管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五岁,我依然可以过我想要的生活,依然可以只是一个没有年龄感的女孩。

 


但因囿于生理、身体状况,女性和男性终究还是有一些不同。比如据我所知,男性较少有生育焦虑,或者说他们即便有焦虑,更多是来自于自己的经济状况、社会压力,而不会是自己的身体限制,特别是年龄。简言之,男性的“育龄”相对较长,他们无需特别为此担忧。

 

女性则不同。特殊的生理状况以及现代医学灌输的“最佳育龄”,每每都会参与制造着女性的种种不安。比如,随着年龄渐长,三十岁前要不要生孩子这个我认为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又会再次出现,而且逐渐的,还会比从前更具威慑力。因为我知道,不管愿不愿意,年龄提醒我,今生今世,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成为母亲的机会了。

 

所有“最后一次”都让人不安。

 

所以,又有那么一两年,要不要成为母亲这件事,再次占据了我的思想,这次焦虑来得远比三十岁之前猛烈得多。

 

最后我终于又从这种“母亲焦虑症”中解脱,主要运用的还是之前的自省式提问方法,我在挣扎,我在权衡,仍然意味着我内心其实对“成为母亲”没什么爱和热情,连好奇心也没有。


另外,随着年龄渐长,我也很可能将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生活的不如意,投射到“孩子”这件事上,仿佛成为一个母亲,便可以弥补生活的种种缺憾。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不过是世人惯常使用的逃避自己人生问题的方便途径而已,而最终结果却是,即使你生了孩子,成了母亲,你的人生问题仍然在那。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假装它不再存在而已。


 

前后十余年中,两度的在要不要成为母亲这件事上焦虑,恰也说明,至少对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成为母亲,只是许多人生选择中的一个,绝不是必须,更不是解决自己人生困惑的最佳方式。

 

生活中,女人与孩子的关系,通常受着两种貌似政治正确实则一文不值的观点的左右。第一种看法认为,女人生了孩子,人生才是完整的。第二种看法认为,如果你年轻时为了轻松快乐不生孩子,年老时一定会后悔的。

 

但是第一,什么是“人生的完整”呢?先不说一个人自己人生的完整与否,旁人根本没资格定义,就说这种为了追求“完整”而生孩子的怪念头,难道不是一种执念?你可能为了自己人生完整而生孩子,便可能为了让自己人生完整而强迫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诸如此类,这种强大的执念造就了多少“虎妈”呢?

 

第二,说一个不生孩子的女人年老时会为自己没有孩子而后悔,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就跟说一个人弄丢了自己幻想中账户里的一个亿而嚎啕一般可笑。你会为了不曾发生的事情而后悔吗?

 

虽然历经两度严重的“成为母亲焦虑症”,我依然为自己没有选择妥协而高兴成为母亲,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人生选择,而不是人生义务,更不是逃避人生困惑的“捷径”。


我想这才也是对“母亲”这一身份最大的尊重。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野马青年)


更多阅读


我真的不喜欢小孩,我终于说出来了这个秘密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不婚丨丁克丨 多元成家 丨多元婚育丨荡妇羞辱丨同志 | 30岁去留学丨义工丨职野 丨代孕丨冻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