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男性更需要性教育
文/ 绿叶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性爱自修室》
最近参加了一个性教育讲座,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性”字,请在座的大家说说看到这个字会联想到什么。一时间,听到各种来自女性的声音,“怀孕,避孕,生殖,生孩子,孩子从哪里来,青春期的发育。”
我回头看了一眼在场的人,不确定自己试图观察什么。嗯,眼之所及,除了2位男性,其余全是女性。
我尝试在脑中搜索自己成长中与性教育相关的记忆。
小学六年级上过一节生理课,男生女生被分开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内容我一个不记得了,只记得老师给我们发了卫生巾,下课后男生们跟疯了似的来翻我们女生的抽屉,那股强烈的好奇劲我第一次感受到。
初中生物课,有一章讲生殖系统,老师很含蓄地讲了一下大概,说这一章基本都是需要同学们自学的。下课后有一个女同学觉得这个内容放在书本上非常丑恶,恶狠狠地撕下了那页纸,那股强烈的厌恶感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
想到性教育,第一反应还是生理课。更何况我记得以前甚至都不叫性教育,叫青春期教育。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春期教育都是性教育的代名词。回避性这个词,不管是觉得不好意思,是个禁忌,还是觉得性这个词就不应该出现在教育里面。就算开设了课程也还是需要男女分开来教育。同样作为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别的学科不分性别,为什么性教育需要?难道不是相互的了解才能有相互的尊重吗?
讲座中老师也提到,据他们的数据分析,不管是参加讲座还是关注性教育知识普及的公众号,85%以上都是女性,男性很少参与,他们也在努力想让更多的男性参与进来。
因为在性教育工作者看来,他们,男性未来也有可能会成为父亲,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员,如果他们不具备一个健全的性教育知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不会具备基本的性教育对话能力。然而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早期更多的信息来源于父母。孩子对性的探索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是关系到自己的,就比如“我是从哪儿来的?”这种本能的提问,是需要父母用准确的·、科学的信息提供给孩子,让他们更准确的去探索,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你长大就知道了“去回应。
在家庭性教育这个版块,父亲不应该是缺席的或者是不胜任的。
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事实,不管是性暴力、家庭暴力、还是精神暴力,大多时候实施者都来自男性。
我甚至还很清晰地记得2020年拉姆事件,拉姆在受到丈夫人身威胁和伤害后,一再求助甚至多次报警,都只是被当做家务事来简单的问询和处理,最后的悲剧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受害者身边的人甚至执法者都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一个性别平等问题,是人基本权利的问题,是社会是否能真正保护到个体的问题。这绝对也是性教育缺失的问题。
在发生性暴力事件的时候,我相信这样的言论大家已经听得足够多了。“男性的欲望是很难控制的,是女性穿着太暴露才勾起了男性无法控制的欲望。”接下来是去提醒女性不要穿太少不要穿着太暴露,不要晚归不要走夜路。但这明明是在限制女性的社会空间以及自我表达。与其说教育女性保护好自己,不如教育男性不要成为施暴者。
男性的确比女性更需要性教育,更需要健全的理解和自我认知,怎么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身体,不再通过施加暴力去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或是自我认知中的一种彰显。
男性应该去学会如何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是可以被控制的——女性可以控制,男性同样可以,不要去说身体构造不同了,这方面男女没有性别差异。
性是一个立体的态度,它不仅仅关乎身体,它关于人,人的自我认知,关于基本的生命实践,和我们每一天的自尊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什么是性别,社会性别是如何去建构,如何受到社会性别的影响,理解如何做到性别平等,预防基于性别的暴力。
性教育在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席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更好的接受性教育,能在开放的、尊重的、包容的、多元的环境下成长。我们曾经的遗憾不再成为遗憾,我们可以向前,而男性不再缺席。
相关阅读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不婚丨丁克丨 多元成家 丨多元婚育丨荡妇羞辱丨同志 | 30岁去留学丨义工丨职野 丨代孕丨冻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