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乌托邦的掘墓人:纪念哈耶克逝世26周年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1899.5.8~1992.3.23)


哈耶克的祖国:自由



1992年3月23日,92岁的哈耶克与世长辞。神父在他的葬礼上致辞:当人类面临重大危机,很多伟人去到美国,继续思考政治和经济——哈耶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尽一生向人们证明:人类的繁荣、幸福和尊严,来自个人自由,而不是集体主义……




他就是历史



哈耶克的一生跌宕而幸运。他亲眼见证电器工业化的起飞,亲身参与世界大战;他还见证了苏维埃的幻灭——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乌托邦的掘墓人。



极权主义的兴起



哈耶克的青年时期,恰逢世界的剧烈变化,一战使欧洲的旧秩序土崩瓦解;新技术使人类越发狂妄,信奉乌托邦的精英们痛斥资本主义,幻想着“以科学主义建立人间天堂”;大萧条使人们对苏联和纳粹的集权神话趋之若鹜……



与大师为伴



一战后,哈耶克考入维也纳大学。他本是一名“温和的社会主义者”,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奥地利学派院长”米塞斯。读完《社会主义》,哈耶克被米塞斯彻底征服,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他开始反思:那些美好的计划和许诺,真的能实现吗?



初战成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计划体制的“成功”,凯恩斯主义大受追捧。哈耶克发起论战,却被讥讽为“胡言乱语”。但他从未放弃过信念,他的思考超越经济学,拓展至政治哲学:人们为何总是愿意接受错误的观念?



1944年,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他预言,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计划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多年来,这本书唤醒了无数乌托邦患者,鼓舞着每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在东欧的红色恐怖时期,持有该书会被判刑。



1947年,哈耶克与米塞斯发起朝圣山学社,成为反乌托邦最坚定的力量。他的巨著《自由宪章》雄辩地证明,市场是漫长历史中自发形成的秩序,个人自由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唯一途径;任何改造人性和人类社会的乌托邦幻想,都是狂妄的、致命的……



1974年,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非常意外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他同时获奖的社会主义者缪达尔质疑:如此默默无闻的“反对派”,有资格与我并列?瑞典国王对哈耶克致敬:自亚当私密以来,在经济学界最受人尊敬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观念的竞争



他坚信:只有自由市场才能充分利用稀缺的知识,使社会保持基本运转;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学者的使命是纠正错误观念。

1978年,哈耶克在巴黎摆下擂台,希望计划体制的拥护者与他公开辩论。遗憾的是无人应战。



致命的自负



历史终究站在了哈耶克一边。曾经“繁荣强盛”的计划体制渐次衰亡,苏维埃帝国走向覆灭,无数反人类罪行暴露在阳光下。——而这一切,哈耶克在数十年前就已经预言过。

(参阅《致命的自负》)



杨小凯:哈耶克彻底征服了我



最接近诺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说:我从未崇拜过任何诺奖得主,他们其中几位很难值此殊荣。而且,由于对科学方法的嗜好,我历来不会重视非数学的思想。哈耶克从来不用数学模型,但我读了他的著作后,却感到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



被扭曲的先知



令人尴尬的是,哈耶克死后,无数计划体制的拥趸,都声称自己是“哈耶克主义者”。他们纵容专横权力,漠视个人自由,阻碍自由竞争……殊不知,这些附庸风雅的言行,正在被坟墓里的哈耶克无情地嘲笑。



乌托邦最坚定的反对派



哈耶克信仰坚决、无比真诚,长期处在边缘地位,忍受着“疯子”、“无耻”的指责,仍然坚定持反对派的立场——为捍卫自由市场,他甘做一个孤独的斗士。



为什么要重读哈耶克?



今日,身处仇富仇商的民粹逆流中的我们,如何读懂自身的命运?面对权力无所不能、“专家”鼓吹“消灭私企”的悲哀现实,中国将向何处去?多一个人读懂哈耶克,自由就多一分保证!




哈耶克在中国



除了重读哈耶克,我们还要向那些像哈耶克一样的观念斗士致敬。正是他们使我们的自由不至于彻底沦丧,使热爱自由的人们不至于孤独、仍然抱有对光明的向往。



  特别说明:

哈耶克作品因停印已久,库存日渐减少,

大部分在著作已绝版,此正版资源稀缺!     ⚠️


醒脑巨著 与您共读


《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

《致命的自负》《论文明自由与保障》


小编推荐价 220.00元 / 套

点击阅读全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