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茫期自救指南

陆JJ TalentLeader 2019-06-22

不知道你有没这样的感觉:当全世界都在说自己很迷茫、当代年轻人是最迷茫的一代…… 你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不迷茫,我是不是就不合群了?”


迷茫,不是时代病,也不该成为困扰年轻人的痛点。


“脑海里波澜万丈,现实中空空如也。” 与其把时间荒废在空想、苦恼上,不如开始做点什么。


—— 隐藏技能有点多的 TL编辑部 软软


BGM:Tep No - Eighteen

作者:陆JJ

来源:陆JJ(ID:tiyan818)



刚后台看到一个读者发来的问题,问我平时是如何与迷茫相处的?会不会有困惑,会不会有自我怀疑的时候。


以前也有朋友问过我类似问题,说感觉我目标感很强,每天动力也很足,一看就知道是自己要什么的人。


当时虽然脸上笑得像超市里搞酸奶促销的一样,但打心底是不赞同这样的评价的。


这说法在潜意识里对立了迷茫与不迷茫这两个概念。


好像在说,你看,有的人的确就是在某一瞬间获得天命般的召唤,从此以后始终如一,一心一事,再也没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


好像从此以后一往无前虎山行了。


这套说辞中,迷茫成为了定点,成为了山丘。


你以为越过山丘就不迷茫了,就看得清楚人生了。没有哇,后面还有呢。




“生活像是一场迷失到另一场迷失。”

“只不过清醒的成分会越来越多。”


那些你越是确信的东西,坚固的东西,有时候越是崩塌得随时随地。或者说人生的谜题,是由迷茫和困惑组成的。


所以迷茫和困惑本身不是什么问题。


与其说要解决他,不如说,遗忘他。那些即使真的找到自己想干什么的人,依旧是迷茫的,依旧有困惑。


但这问题不大,做事要紧。


不是说活到老了,大彻大悟,看透一切问题的答案了。而是有些问题不需要再问了。那个阶段,消耗人们注意力的疑问已经不再重要。



在史蒂芬柯维的个人管理理论里,有个“影响圈”的概念在,就是说:


每个人张开双臂干实事,都会对周遭世界造成一定的波澜和影响,那可能是你的作品、工作、表现、任何行为构成的。人们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放大自己的影响圈,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生。



放手去做吧!

 just make something happen 


“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曾经的中二青年们大多以为自己是天选的哲学家,心智不成熟问这种问题容易让人陷入到“世事无所谓”的虚无主义里头。


现在想来,问这个问题本身有意义吗?


问这些问题的人本身是没把人生过好的,前面隐藏着一个自卑的主语:我的(人生)。过得好的人每天开心都来不及,太有意思了,有意思死了,不会问出这种无聊的问题。


另外人生的意义是站在原地可以被问出来的么?如果能被问出来?人生这玩意儿得多苍白多单调多无力啊。意义不就是干出来,做出来的么。意义藏在“发生”里面。


意义不是打嘴炮打出来的,意义在行动中产生。


这是我想表述的第一个观点:


迷茫感本身不需要被解决,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它不是你的错。把注意力转移到做实事上,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今天你老老实实看书看个5页,背10个单词,无力感都能消失很多。



迷茫的时候,自我沉溺很危险。


想着想着就想歪了,被自己的各种想法绕进去了,这事儿经常发生。


脑海里波澜万丈,现实中空空如也。


现在人们常说做事三思而后行,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思考周全,其实和古义差别很大。最早出自《论语》,形容政治家季文子的,说他做事儿为人,向来是祸福利害,计较过细... ...孔子是持批判态度的,说“再,斯可矣。”


您别凡事想三次了,两次,就够了。大约是此理。


打破迷茫的要诀就是行动。


有一个哥们儿是农村出身,好不容易高考考了个985,父母让他回乡做老师开养猪场,他自己想做导演。但又扭捏半天,用上海话怎么讲,特别作。


导演这个事儿他思考了N年,脑内小剧场上演了好几轮,估计都拿到奥斯卡了。

但现实中仍旧迟迟没动静。我说,想做那就去写本子拍片子啊,短片搞起来啊,一台手机就能拍了你还等个球。


当时没被我骂醒,后来他去北电蹭课,被一老师骂醒了,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就赶紧拍片,1000块钱小成本的先拍起来,磨蹭个屁你磨蹭。


后来他被点醒了,拖泥带水,拍了一部小烂片,也没拿奖,但收获很大。


生活的总体方向就是不停向前走,原地呆着总不行是吧。



看姜文和许知远对谈的时候,姜文说到他那个年岁依旧有困惑,他搞不懂很多事情。我就特受安慰,在艺术上这么炉火纯青通透明达的人,也有困惑。哎,老天太公平了。


看上去笃定的,没那么笃定。


大家都第一次做人,凭什么他确定的东西,你不能确定呢。不会的,你要相信,你不能确定的东西,别人也没那么确定。关键在于做事与否,能否把一件事儿一直做下去。


最终做成了,回过头去看,才有点说话的资本,或者说证明。


你看,我做成了,做得还不错。


在“他把事情做成”之后,我们自带滤镜看他,说他是一个坚毅的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一个自我管理能力极强的人... ...


或许到人家这边儿,压根没这说辞,不就特别简单嘛,就是做事呀。


多做一点,焦虑就少一点,迷茫就少一点。



迷茫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始终把迷茫看作一种信息输入量不够,导致视野被遮蔽的结果。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越深,越能找得准自己在世上所处的位置。


明白了自身的位置,自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责任、价值感的来源,明白自己到底要干啥。


这就像字母列表里,如果你只见过ABCD,你会认为世界只是由ABCD组成的,你会在这片被局限的世界里固步自封,甚至找不到自己愿意追求的东西。


但当你见到了后面的字母,你才逐渐宽阔起来。直到你见识了所有的字母,你才能真正确信喜欢的东西。比如你生来是应该追求Y的,可你连见识它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什么追求呢?


见世界是为了见自己。



迷茫所产生的犹豫、焦虑,根本原因是信息摄入不足与视野局限,最终导致的选择困难,不知何以自处。


多读,多看,多听,多走,多闻,越是如此,便越远离迷茫。


一个人关在自己的房间,整天7想8想,是无所谓自我的。自我只在“外界”、“他人”面前才有意义。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



[ 自己 ] 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

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然后才知道 [ 自己 ] 是什么,

这才是自我。



我有一个原则,是写在笔记本上的。价值一百多万,今天免费分享。


和迷茫相处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和它相处。


面对焦虑所产生的细碎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不提出问题。


生活步入正向循环的第一步,一定是你做了一个很久没做过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必然与你的核心工作,最想完成的事情直接挂钩,那个就是消解迷茫与焦虑的解药。不论你多困惑,多迷茫,保持做事的状态特别重要。地球没毁灭,就别停止做事。允许自己的迷茫与困惑发生,但做事不可停止。矫情归矫情,做事归做事。只要你那件关键事情一直做着,生活就不会太糟。


一旦确立了某个目标和生活系统,不问为什么地坚持这个系统,信任这个系统,专注于所做之事本身,是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方法。




编辑软软的叨逼叨:


最近我的一位高材生朋友在自学占星,也顺便帮我看了一下星盘,帮助我了解今生的灵魂目标。


这种探索自我的测试、占卜是种相当玄妙的东西,当你急切地寻找一个答案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准确(比如知道自己的伴侣类型、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但当你开始追寻内心的声音时,它反而会让你感觉如获至宝。


看完我的占星结果之后,我又进一步去查了自己的精准星座,发现一个还不错的查询渠道(注意:这不是广告!自己测了之后觉得很准才安利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测测看:



需要输入自己的具体出生日期(精确到分)、出生地点(精确到市),就可以得到自己精确的太阳星座和上升星座。


个人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候迷茫,不就是因为自我认知不够才产生的吗? 



  • 作者:陆JJ,一位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自律与个人成长,情绪与情感经验的分享,欢迎有趣的人类去他家做客;

  • 微信公众号:陆JJ(id:tiyan818)。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文章



星标我们,后台回复“好多书”即可领取4800本电子书单资源:)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TL更多优质内容哟~

赶快升级你的思维认知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