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age | 母与子

薛婧怡 野飞船
2024-08-22


举目时
她是晧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洛夫《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整理「母与子」摄影系列,献给世上所有的母亲,也献给在宇宙万物中更广袤存在的母性。

14年前我最初拿起相机时,亲子互动的场景就是我最敏感也最有兴趣捕捉的画面。

后来学艺术史,毕业论文写6世纪拜占庭的基督教艺术,从神学和历史角度理解了「Mother and Child」何以成为最基本、最广泛的基督教艺术母题之一。

圣母的身体承接和孕育了圣灵,让「道」以「肉身」的形式得以显化,让圣子成为人子。圣母是母亲这一身份神圣性的象征。


Rijks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April 2017



欧洲艺术对圣母子的描绘从拜占庭时代开始兴盛,一千多年里,艺术家们对这一主题的表达也随着时代和风格的推移而变迁。而今我们在欧洲的教堂、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可以看到各种古典的和现代的圣母子画像。


我的论文中使用过德国学者Jan Assmann的Erinnerungskultur(文化记忆)理论,虽然启蒙运动之后宗教在欧洲的影响力极大被削弱,但圣母子的形象依然是那些基督教国家里深入人心的集体图像记忆。


Domkirche St. Stephan zu Wien, Vienna, Austria   Sep 2017


那段研究经历,影像了我自己的摄影创作。再次重温或拍摄生活中的母子画面,我想到的是其对应的神学事件。于是想整理这样一个系列,关于公共空间里历史性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化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构思这个主题时,一行字浮现在脑海:The Holy in the Ordinary,日常中的神圣。


两年多以前,还在爱丁堡时,第一次对猫老师说起这个想法,他说:

我感觉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一个特征就是宗教或者神圣的公共性日益向日常生活转变,所以那些神圣的影像非但没有消失,而是选择了一种隐匿但同时也更深刻的形式存在。The Holy in the Ordinary,我非常喜欢,没有比这个词语更准确的描述了。你也是一个文化记忆的采集者,我作为观者,异常享受听到/看到你用图像讲的故事。

一如既往感动。而今终于完成这个系列,也是对那段智性友谊的纪念。


Rijks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April 2017


基督教艺术是我最初创作的灵感来源,但今天当我整理这组来自世界各地的母与子画面时,不想再将其框定在某一个文化范畴里。

我希望可以表达更古远、更原初、更本质的母性智慧,她超越文化、时代和种族的壁垒。她广远至浩茫宇宙,她细微地遍及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我拍下和未拍下的妈妈们,都是那普遍精神的承载者。她们接引圣灵的方式就是:用身体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照顾我们成长,陪伴我们呼吸和玩耍,给予我们许多拥抱、触摸和亲吻。

我愿意相信,这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是日常生活的神迹。




如下,愿你享受这场观看。




Venice, Italy  Oct 2017



Cologne, Germany  Dec 2019



Edinburgh, the UK  Sep 2016



Solingen, Germany  Dec 2017



Paris, France  April 2017



Antalya, Turkey  Jan 2018



Cologne, Germany  Dec 2017



Leshan, China  June 2016



Jaipur, India  Oct 2019


Edinburgh, the UK  June 2017



Jaipur, India  Oct 2019



London, the UK  Dec 2016



Hangzhou, China  Aug 2019



Delhi, India  Oct 2019



Jaipur, India  Oct 2019



Amsterdam, Netherlands  April 2017



Bad Endorf, Germany Jan 2020




希望以后可以去更多地方,记录更多世上的母与子。

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野飞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