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我们的年度高光时刻,你的呢?

陪你等待春天的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2019-03-29

当白昼开始逐渐变长,你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春天了吗?


回首过去一年,总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前行。那些高光时刻,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和朋友们一起跟大家分享,我们新媒体人的年度高光时刻。



最难忘蛇口“一生无悔”的老爷爷

视频编导 · 彭译萱


从一个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到一个和团队共同完成高强度纪录片拍摄任务的编导,我用这一年用力地感受着我的职业。


去年拍摄主题纪录片采访过的对象超过五十人,去到了十多座城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初期参与深圳蛇口建设的老爷爷。


他是深圳早期上市公司的股东之一,他推动了出租车的“个人承包制”,也曾经被外籍员工排挤辞职,从头开始。他的父亲去世,他却因为工作而未能回乡尽孝,但他仍说“一生无悔”。



爷爷已年近八十,去到他家时,他把当年的资料收得整整齐齐交给我们,当年发生的故事也修修改改被手写在了三张信纸上。


我们的拍摄在藏有当年物件的博物馆里结束,爷爷的孙子将他送回家里后,说爷爷情绪非常激动,身体不适,昏睡了过去。


我非常担心和自责,但爷爷的孙子说爷爷很久都没有这么认真地做一件事,我们的到来,对爷爷来说,是一种时代的认可,曾经受过的委屈和有过的抱负,也在这里得到了一种释放。不过好在爷爷后来一切都好。


我的惊讶、自责和一些复杂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所做的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或许不仅仅是一次采访,它也可能存在着微小却实际的影响。我在那个当下感受到了我这份职业的力量。




要拍大片的前夜,我去剪了寸头……

摄影记者 · 大攀


八月,要开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录片拍摄的前天晚上,我去剪了寸头。


两年了,一直靠头发维持着本就一般的颜值,刚刚剪完的时候洗脸都不愿意照镜子,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三个月不停地转场、拍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夏天到冬天,从寸头到盖头,终于顺顺利利地拍完了。


都说成长是一个虚词,没办法表现出来,但是,我的成长借助着我的头发,让你们都看见了。


作为一个摄影师,很骄傲地告诉你们我把成长用镜头表现了出来。


谢谢大家18年的陪伴,19年我们再来过,好么?




比篇篇十万加更让我开心的是给读者当“云红娘”

双语君 · 唐晓敏


作为不光为小伙伴们英语保鲜 ,也为大家情感问题操碎心的双语君,2018年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有读者在我们的评论区“捡到了”男朋友!


读者和双语君同事聊天截图


2017年七夕那天,我们发了一篇“恋爱实验”的文章(点击了解),文末希望大家留下对爱情的看法和联系方式,帮小伙伴们牵线搭桥。没想到居然真的促成了一段浪漫感情。



当时后台收到特别多择偶信息,奈何精选留言只有100条。2019年希望亲爱的双语读者们在忙学习忙工作的同时,感情上也能开花结果。当然,我也会继续帮你们捡男/女朋友的!


作为新媒体人,这样温暖的小事,比篇篇十万加还让我开心。




最难忘“杜嘉班纳辱华”事件海外街采

美国分社新媒体记者 · 高天沛


在纽约报道 “杜嘉班纳辱华”可能是我去年最难忘的事。


记得当时天还没亮,我上完厕所,准备继续睡觉的时候,鬼使神差地摸到了手机,没想到这一摸,摸出了后续这么多事。


一开始,心里是有股劲在推,马上决定要做一个街采,问美国人的看法。然后思考困难,计划办法,想着一定要如何如何。


头一天,全副武装的我,在苏豪区,吹着东海岸的小风,被路人拒绝了无数次,没有收集到足够的素材,只能悻悻而归。


因为想要收集尽可能多族裔的言论,第二天又开始新一轮的扫街。还记得当时最后采访那位白人小哥,穿着薄薄的外套在风中瑟瑟发抖,坚持到最后一刻,真的很感激。



整个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路人的回答、网友留言等等,都让我难忘,谢谢你们,I will always love you!




“在现场”的意义

 视频记者 · 孟哲


CNN有一句推广语叫“Go there, this is CNN”,去现场,这就是CNN。


作为一名新媒体视频记者,去年我的高光时刻,可以用“在现场”来概括。跟随热点的我们一直身体力行地“去现场”。


2018年的主场外交,每一次我都在现场,用直播的方式给大家带来真实的讯息。


随着越来越多自媒体公司的出现,新闻被冠以情感,情绪比新闻走得更远。正是新媒体快速的情绪化传播,让我这个初入职场的小记者明白,新闻在哪儿,你就要去哪儿。


说起来可能矫情,但是这一年我们每次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我就更加坚信了一点,我要“在现场”。




原创推文上了官方置顶是怎样的体验?

海外社交媒体 · 金恩卿


虽说我是个初来乍到三个月的萌新,但竟也阴差阳错地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一个月黑风高(?)的值班之夜,我们发现各大账号有了格式一致的卖萌帖文:



作为社交嗅觉敏锐的90后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大肆branding一把?


在长达300秒的思考之后,最终敲定了以地球emoji代表世界新闻的文案,并加以置顶,成为了当天的爆款。


而把这条文案发到票圈后,它也成为了我自己当天的爆款。满满的正能量……不,工作获得感油然而生。



新的一年,摩拳擦掌期待更多出自我手的爆款推文!




生活,就是挥一挥衣袖,再挥一挥衣袖……

视频记者 · 王韦翰


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2018年6月我走出校园,挥一挥衣袖,告别了学生岁月。


十九年的校园生涯就一天就画上句号了?当然不!我又用了两三天来接受这个事实。


8月,早起洗漱,对着镜子里即将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出发11个城市记录下祖国的变化的我,挥一挥衣袖……擦掉镜子上的水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镜头不再只有老师能看到了!


10月的某一天中午,我正在录制采访阿米尔·汗,我超喜欢他的电影,于是对着他挥一挥衣袖……我得对准焦点,这才是我的工作。


12月,我们的纪录片上线了,这种成就感很难忘。


2019年,我是一名普通的新媒体人,但我做着不普通的事情,我希望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于是我挥一挥衣袖,转身,洗衣服去了。




是苏南那些年轻人教会了我写作

双语君 · 李雪晴


从进入双语君团队开始,我已经数不清写过多少篇“10w+”。对一个爱写作的年轻女孩来说,能写出自带流量的文字,是让人梦寐以求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说“暖男”,从没人说“暖女”,因为我觉得我就是。在和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双语君们共事的时间里,我渐渐发现,不论我们写什么,最终的落点都是“人”。这个思想基本可以说是贯彻了我所有的稿子。


记得一次在苏南跟团采访,我们去过农村、工业园、企业。但在紧张的行程中,我还是一眼望见了昆山的电子商务园里和我一样的在格子间里的年轻人。


我立刻想,他们过得怎么样呢?没留在北上广打拼,会不会后悔呢?于是,我看行程结束后还有两天的假期,便索性自己留了下来,东跑西跑地和当地的5个年轻人去聊天,写成了《那些没去北上广的年轻人,最后都去哪儿了?》那篇“10w+”。(戳下图可读)



我从没有把采访对象当成“对象”,我总觉得,我们的命运和人生都是紧密相连的,有着同样的顾虑、必须做出同样的选择……这实在是非常考验情商的工作。


结果,这篇文章发出后,我收到了很多的私信。很多都是好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的。他们不断告诉我,这篇文章有多“戳”,评论里还有不少读者要求“做成系列吧”!


这是年底让我很开心很开心的一件事。感谢读者,最感谢的是每篇必看,连留言都条条刷到底的爸妈。




外国朋友开始顿顿用筷子

英文微信 · 焦洁


去年,我有机会通过报社的项目来到夏威夷大学学习,对于沙滩学者来说,在檀岛的每一天都是亮瞎眼的“曝光”时刻。除了人被晒黑了十来个色号以外,一切都超赞。


我住的宿舍楼里有来自太平洋两岸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大家吃住在一起,有空的时候在楼前的草坪上办个趴体,分享彼此家乡的美食,甚至走个简易时装秀。我也由此结识了很多可爱的新朋友。



我特别开心的是向他们安利了一波又一波中国文化。来夏威夷的时候多带了几双筷子,很普通的那种。后来送给了几位在厨房经常一起做饭的朋友们,简单地进行了入门教学,没想到她们上手很快,几乎顿顿饭都拿出来使用,夹菜也越来越溜。



哦对了,我还教大家用上了微信,我也用光了几年来积攒下的表情包存货。


回想起来,我虽然来到了全新的环境,但好像并不觉得陌生,反而心里很暖,也许这就是跨文化传播的魅力吧。




要做有趣的大朋友

实习双语君 · 陈月华


在办公室里,我及与我同来的几个小伙伴常常被前辈们称为“新来的小朋友”。


一个月前,我走进了新媒体办公室的玻璃门,成为了一名新晋双语君。


曾经我以为从毕业到工作一定是截然不同的体验。但亲身经历过以后,我觉得似乎一切都很自然。


因为在这里,我每天都在接触有趣的人,看到有趣的想法在一天之内发芽生枝开花结果,然后呈现到读者面前。


我们的读者也很有趣,我读过很多机智、感人和可爱的留言,总要忍住把他们加为好友的冲动。


这一个月我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我发现有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期待来年我会成为一名“有趣的大朋友”。



这是我们的高光时刻,你的呢?


编辑:左卓 李雪晴


推 荐 阅 读


双语全文!习近平2019年新年贺词:我们都是追梦人!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长按关注中国最大的双语资讯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