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沟里的福建新村——我的洛隆日记
对许多人来说
西藏是个适合待一阵子的旅游胜地
而对于这几个泉州人来说
西藏成了他们常驻的地方
这些“转纠人”在那里都在做些什么呢?
(“福建新村”全家福)
因为要赶9点的飞机,洛隆县到邦达机场需要3个半小时车程,我们必须凌晨4点起床,4点半坐车出发。
可能有早起的压力,我早早醒来,躺在床上睡不着,回顾这段时间在西藏洛隆的采访,突然很想写点什么。
(西藏真美~视频先睹为快↓↓↓)
《我的洛隆日记》
“正如为了赶飞机必须早起一样,在洛隆,随便去一个地方都是两三小时起跳,我们每天坐着七八小时的车在大山间飞驰,身边或者是水草丰美的草地,或者是千疮百孔的剥落山体,一路穿行,恍如隔世。
这正如泉州援藏干部的生活,有着优美旖旎、人人羡慕的风景,却忍受着旁人所不知的艰辛。旅途中,这些各种各样的感触,也被我们一一分享进朋友圈里。”
援藏生活,用他们的话说:
“走过最险的路,睡过最冷的床
吃过最凉的饭,爬过最喘的坡”
在洛隆,当我因为高反夜晚辗转反侧时
当我爬楼梯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时
当我因为干燥鼻腔出现血块时
当我坐了太久的车腰椎酸痛烦躁无比时
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
在这里,日照时间很长
节奏和动作却放得很慢
因为长期高反对身体是一种慢性损伤
我们仅仅在这里待了不到一周
而这样的生活
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
说大点是为藏区发展、民族团结做贡献
但我感觉,这似乎已经随着时间融入他们的身体
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坚持
一届一年半期满时
有多少人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再次延期一届
背后却因为对家人心怀愧疚而心酸难捱
住宿地的泉州铁观音、贡糖
自己亲手做的姜母鸭
都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因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在洛隆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三年
让这里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
到医疗卫生、工作机制上
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三年即将期满,很多人表示不舍。于他们而言,这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泉州和洛隆两个海拔相差3680米的城市,因为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支接力棒还会继续传下去……
6月19日—26日,在泉州市委宣传部组织下,泉州广播电视台组成三人采访小组,赴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对泉州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的三年援洛工作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返泉后,采访组推出十一集系列报道《我的洛隆日记》,展现泉州三年援洛成效。
从2016年7月起,福建对口援藏工作从“西藏江南”林芝调整到“雪域高原”昌都;泉州援藏地从“雅江谷地”工布江达县调至“南谷南川地”洛隆县。海拔高了,含氧量低了,援藏工作的要求没有降低;山路险了,条件差了,援藏队员的热情没有消减。
(《我的洛隆日记》第一集视频↓↓↓)
三年来,泉州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突出“脱贫攻坚”主线,从项目援藏、产业援藏、智力援藏、技术援藏、医疗援藏等方面全面展开工作。
共实施计划内项目9个,投入援藏资金9650.5万元(含计划外资金24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实施计划外项目36个,投入计划外资金4100万元、创历届(批)援藏队计划外资金量新高。
其中,马利镇夏玉福建新村、县城工业园思梦达福建新村(一、二期)已全面建成,县藏医院于2018年国庆投入使用,布许福建新村示范村今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院)现已完成主体建设、今年底将提前投用。
此外,福建省和泉州市交通系统援助的计划外项目——洛隆养护段十道班改扩建工程和洛隆县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中心项目,也于2018年全面建成。
援助各乡镇卫生专项工作用车投入使用,计划外援助昌都市金龙电池环保公交车3台按时投入运营。
这一切,在昌都和洛隆各族干群中赢得普遍赞誉,树立了福建泉州援藏的优良口碑,也为洛隆县脱贫攻坚顺利通过西藏自治区第三方评估,达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取得历史性突破,贡献了泉州智慧与泉州力量!
详细报道敬请关注 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
7月10日起本台推出11集系列报道
《我的洛隆日记》
每晚6点半《泉州新闻联播》
每晚8点《新闻广角》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
版权归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泉媒体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推荐阅读
记者/杨毅然、沈君艳、李景松、蔡再荣
编辑/小七、王小二
请大家帮小编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