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阿伦特 (四)| 人心的暗面

珍妮·特纳 密涅瓦Minerva 2022-10-27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密涅瓦Minerva”。“密涅瓦”品牌书系着重于对人的本质及人生存世界的反思,提倡一种激情与理性交融,哲学与人文并重的阅读旨趣。联系邮箱:minerva2019@sina.com

1944年的阿伦特,当时她拿着一根烟,靠向一张桌子。

原文作者 / 珍妮·特纳(Jenny Turner)
原文链接 / https://www.lrb.co.uk/the-paper/v43/n21/jenny-turner/we-must-think
译者 / 何啸风
校对 / 孟竹、子皓、叶葳、王菁
编辑&录入 / 王菁

    

 人何为人 

在《人的境况》中,读者期待看到对阿伦特核心原则的澄清、界定、陈述。卡诺凡在她的第一本《阿伦特的政治思想》中,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她放弃了,又写了《阿伦特政治思想再释》,承认阿伦特思想的很多地方有一种“费解的古怪”。打个比方,阿伦特的词汇很朴素,但是,她“在特殊意义上使用普通术语时不会事先提醒读者”,而且这些特殊用法比比皆是:“她常常所说的,远远多于读者能够轻松把握的(尤其是做了较多的概念区分)。”
翻开《人的条件》,我们就看到阿伦特不停讨论雅典的城邦(polis)、城邦与家政(oikos)的区分、行动。阿伦特所谓的“行动”,是阐释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的用语,是“人们彼此之间唯一不假事物之中介而进行的活动”,是“典型的政治活动”。卡诺凡说,对雅典人的强调,让许多人把《人的境况》误读成“一次怀旧的写作”。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这本书开头就是1957年人造卫星的发射。虽然“这个无比重要的事件,就连原子弹分裂都比不上”,但是,它不过是现代性“推翻既有的人类存在”的最新尝试罢了。它是我们被炸得粉身碎骨之前确实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是,我们无法讨论它,因为科学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将永远无法理解,也就是思考和谈论我们原本有能力做的事情”。因此,我们面临的危险是“成为不会思考的生物,任由所有在技术上做得到的机械装置摆布,无论它有多么凶猛残暴”。《人的境况》的结尾提到了“最死气沉沉的、最贫瘠的消极状态”,这让祖博夫深感不安。
《人的境况》
没错,在这本书中间,从开头到结尾,到处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汇,但是阿伦特不是想复兴古典理论,而是想探究和反思,考察概念及其历史,迫切地寻找(像卡诺凡认为的那样)可能被遗漏的地方。其中一个被遗漏的地方,是亚里士多德对zoe和bios的区分。Zoe是自然界随处可见的生命,包括动植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bios是专属于人的,具有人的形态与生平,“受限于开始和结束,也就是在世界中出现和殒灭的两个最重要的事件”。
另一个被遗漏的地方,则是被马克思混淆的工作和劳动的区别。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每一种欧洲语言,都有两个在字源上风马牛不相及的语词,后来被我们视为同一活动”,比如英语的work和labour,法语的oeuvrer和travailler,德语的werken和arbeiten,希腊语的ergazesthai和ponein。工作跟手艺、成就、稳定这些褒义词相关,劳动跟痛苦、麻烦、浪费、日复一日的劳作、重复这些贬义词有关。一方面,劳动是一场与死亡和衰老之间进行的疲惫的、肮脏的、日复一日的、无休止的斗争。正因为如此,雅典公民让奴隶和女人为他劳动:“奴隶的屈辱是命运的打击,是比死亡更悲惨的命运,因为它会让人蜕变成类似家畜的东西”。另一方面,工作创造的事物,建构了阿伦特所谓的“世界”——我们在大地和自然上创造的“人造物”的居所。没有它,人类文明的“共同世界”就不复存在。
可是,由于某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哲学家总是“忽略”工作和劳动的区分。劳动是一个非主体,一个隐藏在“家政昏暗的内部”的事务。女人负责生育子女,奴隶负责处理杂务。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劳动和工作没什么好比的。当基督教兴起之后,它同样远离私人领域的杂乱、肮脏事务。因此,千百年来,劳动和工作、私人和公共的混淆愈演愈烈。这时候,马克思出现了,这位伟大的学者第一个指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以人的痛苦为代价的。
可是,在马克思的时代,“家政”已经冲出了是“家庭”(household),变成了“经济”,是“全国性的家政管理”,是“自然事物的不自然成长”。“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又让我们不至于成为对方的绊脚石”的这个“共同世界”,已经屈服于“大众社会”的混沌无序。卡诺凡在《阿伦特政治思想再释》中说,“马克思的悲剧在于,尽管他以自由为目标……他实际上达到的是鼓舞他的追随者使自身服务于强制过程”——行为主义、自动化、极权主义。或者说,这是卡诺凡眼中阿伦特的观点。
    

 与麻烦共存 

1976年,阿德里安·里奇如此评价《人的境况》:“阅读一位了不起的、博学的女性写的书,也许是痛苦的,因为它展现了一个受男性意识形态滋养的女性思想的悲剧”。在里奇看来,很明显,是女性承担了繁衍后代的大部分工作,以及家庭中的无偿劳动,“然而面对阻止女性参与共同世界的做法,阿伦特没有对此予以关注,而是视而不见”。里奇把阿伦特解读为反女权是很正确的。众所周知,阿伦特不喜欢1970年代学生中的女性解放运动。其中一位学生回忆,阿伦特指着她戴在衣领上的“芝加哥妇女解放联盟”徽章说,“这不是严肃的做法”。

里奇感叹道,“男性意识形态竟然有如此掌控女性头脑的力量,以至于让女性的头脑脱离她的身体”。可是,这种脱离,或许会开辟新的方向和角度。例如,杰奎琳·罗斯认为,阿伦特对“隐私所暗示的剥夺特征”——厨房中的阴毒!——的强调,隐含了男性对专制统治、家庭暴力的幻想:“女性成了男性对自身(男性与女性共有的)脆弱性的无意识认知的替罪羊”。阿伦特的思考不仅极力回避“必然性领域”(包含激发人类存活和奋斗的一切),而且回避怜悯、仁慈、哀恸、“人心的暗面”。这种回避提醒我们,死亡即使在今天依然是无法掌控的。正因为如此,护理人员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羞辱的工作,往往被“视而不见”,而且得不到应有的酬劳。

杰奎琳的姐姐吉莉安·罗斯认为,问题不在于男性暴力本身,而在于现代欧洲政治史上“自由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联系”。瓦恩哈根、卢森堡、阿伦特“经历了普鲁士和德国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危机”,“作为女性和犹太人,她们最好地见证了居间的模棱两可”。身为女性和流亡民族的一员,她们深知,关于人权的一切高谈阔论背后都是空洞和虚假的,退回到社群、民族、种族、性别的尝试无非是在不同层面上重复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尝试。这是一种“居间女性的张力”,是对于“无解的普遍主义”的培养。这种普遍主义拒绝轻易走向“任何爱的伦理直接性”。

不过,事实上,我之所以阅读阿伦特,是因为唐娜·哈拉维在《与麻烦共存》中关于艾希曼的段落,她说,“这种思考的无能,会产生那种平庸之恶。这种平庸之恶可能会导致人类纪的浩劫,导致愈演愈烈的物种灭绝和种族灭绝”。你知道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我也知道这种现象正在发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它发生下去?哈拉维说,“这种后果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思考!”我认为,哈拉维在这一点上是对的,而且在“鲁莽的乐观和轻率的绝望态度”面前,阿伦特是很好的帮助我们思考的人,正如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开头所写的那样。

唐娜·哈拉维,《与麻烦共存》

阿伦特1958年给《极权主义起源》增加了一个章节,后来又删除了它。在增加的这一章中,她把1956年匈牙利起义描写成同法国抵抗运动一样的历史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分散的人群“在毫无预备和很可能违背他们意愿的情况下”走到一起,共同创建“公共幸福”(她有时这么说)或“公共自由”——“这些宝贵财富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总是在极不相同的形势下出乎意料地显现,又迅即消失”,就像“漂泊的荷兰人”一样。这种宝贵财富,有点类似阿伦特所谓的“新生性”(natality),即人类出生的事实和新的开端的可能性。

老实说,阿伦特在兜售这个概念时,我并不买账,甚至感到有点尴尬。然后,我想起娜奥米·克莱因引用布拉德·维纳的作品。这位地球物理学家在2012年做一个名为《地球完蛋了吗》的演讲。他讨论了“系统边界、扰动、耗散、吸引子、分岔理论”。克莱因的结论如下:

全球资本主义已经使得资源消耗如此迅速、便捷、无障碍,以至于“地球-人类系统”正在变得岌岌可危……但是,这个模型中有个提供了一丝希望的驱力。维纳把它叫作“反抗”——这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运动。按照维纳的说法,这包括了“直接的环保行动,主流文化外部的反抗,比如原住民、工人、无政府主义者等团体的抗议、封锁、破坏”。……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假如我们在乎地球的未来,在乎我们与环境的未来,那么,我们必须把反抗作为这种驱动力的一部分”。

但是,就像阿伦特在《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中说的,“任何一个时期,当它本身的过去变得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可疑时,必定最终遭遇语言现象,因为在语言中,过去被根深蒂固地保留下来,顽强地制止了所有一劳永逸地根除它的尝试。”这是因为,“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政治这个词,希腊语中的城邦就将继续作为我们政治实体的底座,也就是,存在于深海之底”。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墓碑
图源:https://hac.bard.edu/about/hannaharendt/

点击下方书影即可购买


人的境况

[美] 汉娜•阿伦特 著
王寅丽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政治的应许

[美] 汉娜•阿伦特 著
[美] 杰罗姆•科恩 编
张琳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6月


往期回顾

马中红 | “社会在加速,但我却准备躺平了”:“躺平学”全解析及理论批判
《社会理论二十讲》:一本书读懂当代社会学!
罗素论世界大战丨战争为何难以制止?
并非传记:德勒兹的“福柯”
福柯丨权力的地理学
《社会理论二十讲》:一本书读懂当代社会学!| 译著联合书单推荐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密涅瓦Minerv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