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11路公交车突发状况 车上人竟无动于衷

秦鉴君 秦鉴



   抱歉,做了一次标题党。

   昨天,一位朋友向秦鉴君吐槽:乘坐511公交车时,一位带2岁小孩的妈妈,尴尬无助地攀着扶手,车辆忽然急停,忽然急转,这对母子形如风浪中颠簸的小鸡,惶惶不安。从上车到下车,始终无人让座。周围人形同蜡像。

    诸君一定怒问,这位吐槽者为何不站出来说句话,难道TA就不是蜡像?没错,TA的确可以发声,但TA却不能发声。因为TA就是这位妈妈。



    怪现状看多了,我们就会习以为常。就像贪官见多了,我们不会惊讶于这狗官居然贪污,而会惊讶于某官员居然不贪污!

   让座的事也许没这么夸张,但小小的让座问题,可以反映出文明生态和道德生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交车上没人让座,也的确是一种突发事件。只不过,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突发事件。



01


大西安频频因“让座”话题登上新闻


西安公交车上的不让座,既是常态,也成为新闻的宝贵素材。还记得2013年,有老人因女孩不让座,直接坐女孩腿上的新闻吗?没错,这事就发生在大西安。

还记得2016年,有小伙不让座,被老人狂扇耳光的新闻吗?没错,这事也发生在大西安。

今年3月31日,西安700路上,因为不让座,一位小伙居然和大妈在车上直接厮打起来。

细细找一找,还有很多。新闻曝光的也只是一部分,当然,一个简单的让座问题,闹成新闻,需要矛盾多方的“配合”:甲坚决地不让座,乙霸道地要求让座,其他人没眼色看热闹,于是矛盾通过突破底线的闹剧解决。

因此,我们不排除,还有大量矛盾,在刚一激发时,通过民间自调节机制化解了。比如,丙感觉尴尬,主动让座,让乙坐下。或甲被围观群众劝解,自己认输离开。



02


他们为什么不让座


让座首先当然是个道德问题。但道德问题遭遇了现实因素后,问题就复杂起来。

秦鉴君之前曾搞过一次调查,见(西安人 你每天上班路上熬多久 额全天都在消费马路桑拿)。也就是说,在目前交通格局下,公交车辆少,车程长,导致人们出行时间成本和精力支出居高不下。

公交车紧张到什么程度?但凡靠近小区集聚的地段,每天早上7点到8点,请到公交车站看一看。大家如同哄抢般上车,对于那些靠后的人,连挤上车化为肉饼,也成为一种奢望。

据2017年4月24日,高德地图与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实验室共同发布《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西安公交出行分担率为46.06%

这个数据,在国内可排到前十。但是对比一下,香港这个数字是90%。

高峰期人满为患,能坐到座位的几率自然低到冰点。

以秦鉴君的经验,早上8点30分,从马泘沱乘坐702,1个小时内,秦鉴君没有过抢到座位的记录。很多车次,人们要从上车站到下车。对于即将展开一天忙碌,或者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天天如此,真是吃不消。

在这种情况下,公交车座位成为极其稀缺的资源。好不容易抢下来,自然也不乐意拱手让出。



03


公交车上的文明秩序是如何崩掉的



一方面,老弱妇孺属弱势群体,在应对激烈颠簸或刹车时,可能出现力量不支的意外事故,需要让座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公交车座位有限,都是买票上车,有个先来后到也无可指摘。

那么,还要不要让座?应该让。这也是公交车上设置橙色座位的原因。

但是,应该让,和必须让是两回事。道德终归不是法律。如果有人强坐橙色座位,10个孕妇围着他,也没理由勒令他起来。



一次,有位本地导演和秦鉴君曾聊到这个话题。橙色座位的设置,并没有化解公交车上的让座困境。也许,反倒让文明秩序更糟了。

人民网评曾经分析过这一话题,说的很在理。公交车的座位是一项面向大众分配的公共资源。为了通勤效率,它必须迅速分配;因为普惠特性,它还得平等分配,不能搞价高者得。那么,“先来后到”成了最自然、最合理的尺子。但这把尺子比较偏向行动迅速、体力强健者,为了公平,需要加上对“老弱病残孕”群体照顾的权重。故而,售票员大姐常对身边有老人的乘客喊:“小伙子,麻烦给老人让让座儿吧!”这不仅是道德呼吁,也包含着加权后的权利定位。

也就是说,基于这一理解,公交车上的橙色座位,和普通座位是有权利定位之别的。其实,不需要说的这么专业,大部分人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问题在于,一旦形成这种共识,那么橙色座位优先给老幼,应当是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公交车上已然形成橙色座位优先让座的“潜规则”。如果橙色座位上确为老幼孕妇,让座,才是普通座位上的乘客需要考虑的问题。

问题偏偏在于,很多情况下,橙色座位是失效的。

抢得该座位的人浑然不觉,或自顾装睡,坐普通座位的人,又将责任全抛给橙色座位上的人。于是,整个车上人的让座意识,被一两个橙色座位上的人,一并带到了沟里。“你都不让,凭什么我让?” 



04


在最公共的地方 我们检阅着道德的成色


有人说,中国人是缺乏公德意识的。这话很偏颇。大致就相当于,上海人是排外的,或没有一个男人是好东西。

但不得不承认,偏颇之见中涵盖了部分真相,即此类现象较多,较频繁。

公交车上设置爱心座位有没有错?没错。它从道德角度,将公交车上的座位资源做出了建议性分割。既保障老幼权益,也尊重平等分配。

这样的设置,国外也是有的,比如美国地铁和公共汽车上都有 “priority seating”的座位,如果有老弱病残孕有需要,这几个座位必须让给他们。

而国内设爱心座的疏漏也许在于:国人尊重规则的意识普遍不高。

只要没有惩罚性的措施,即使违背道德,人们就敢为所欲为,甚至不以为耻。比如,餐厅里的大款,可以肆意地语言挑逗或斥责服务人员;马路上的共享单车,家长可以纵容孩子开锁,然后二人骑着单车同行;禁止捞鱼的公园里,如果无人看管,捞鱼者成风,门口商店也自然乐得兜售渔具;踏春时的折柳摘花人,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这都是少数,但不得不说,在公共场合,我们的自律和道德意识,是很有限的。以至于公交车不让座,打起来变成新闻;让座,也变成新闻。

如今年3月1日本地媒体报道,“如果您正好乘坐108路、266路、362路并主动为特需乘客让座,都有机会获得一张‘爱心乘车卡’。”持该卡可免费乘车一次。



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尴尬:一种常识性的礼让问题,需要通过“提供好处”的方式来呼唤。

记得前不久,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在接受我们一次采访时说,“我们从一个礼仪之邦,成为一个缺失礼仪的城市。”他举例说,“我们现在在大学里,在补幼儿园的课。我们教学是干什么呢?把自己被子叠好,把宿舍扫干净,不要把垃圾扔在马路边,要扔在垃圾桶,这个抽烟呢,要守规矩。整个社会在教育什么呢?开车要让行人,给老人在车上要让座,甚至把这个都作为一个文明行为宣传了,那么这就是一种可悲。这是一个社会或者作为一个人一种基本的行为道德标准。我们把它成为文明的标杆。说明你缺失的太多了。”


国外德育 从娃娃抓起


就像黄藤说的,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从小都不去教孩子这些,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很多问题都是出现在这个地方。”

缺失德育的首要一环当然是家庭。比如不少人见过这样的现状,孩子劝大人说是红灯,大人嘲笑孩子傻,硬拉着孩子闯红灯。

父母首先缺失素养,遑论孩子?其次是学校。你能清楚地记得学校里,有哪些不走形式主义的德育课么?

我们再看看国外。不说外国的月亮是圆的,至少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在英国家庭中,孩子永远不是家庭的中心,犯错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而在学校,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

无独有偶。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家庭做家务活,其中包括凡6~10 岁的孩子要帮父母洗餐具、打扫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凡10~14岁的孩子必须要在家园里劳动、洗餐具、为家里人擦皮鞋等。

一篇《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的文章还讲了一个段子。

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作者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呵。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朋友说。

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内,恐怕有些匪夷所思。至于近邻日本的家庭和校园德育,就更不必多说了。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老话了。但我们对强的理解似乎一直是:有能耐了,有钱了,我比你强,我比你富,如此就OK了。于是这也就有了XX能值几毛钱,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风气。
社会文明是一种习惯,需要良好风气旷日持久的集聚。记得前不久,一位造马桶盖的西安企业家重金从日本聘用工人,过来干什么?不是干活,是监工。他说,“国人缺的不是水平,是注重细节的心态,表面得过且过,这样怎么能做出好东西?做好了细节,才能做出一流产品。”
做产品如此,社会进步也同样。高楼大厦搞起来简单,人的素质的进步,特别是让素质进步进入到点滴细节,可谓难上加难。与此相关,我们看一看,就规则教育和公德教育而言,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我们做了什么?有多少家庭能够躬身力行,有多少学校能够把它像分数一样“奉若神明”?
至少到目前为止,现实是不堪一提的。更不堪一提的是,甚至看不到从根本改善的迹象。也许更更不堪一提的是,我们社会对于规则教育和公德教育的关注度,是否亟需推向一个应有高度,仍有待进一步凝聚共识。
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先把那么多对怪现状习以为常,甚至麻木,甚至认为理所应当,为怪现状辩护的人们叫醒。



编辑:安鑫   审核:游石


陕西最专业的原创内容新媒体矩阵:

西安新鲜事儿、秦鉴、潮人时尚街拍、西安酒哥、美食总监


西安新鲜事儿

有趣 | 新鲜| 逗乐 在这里读懂西安 

 


潮人时尚街拍

潮人汇聚| 时尚街拍| 定格最美的你  

 


西安酒哥

最独特的喝法 | 玩法 | 最全的酒类信息  



 

美食总监

美食 | 娱乐 | 将美食进行到底  

 
 

秦鉴

专注思想 | 时政 | 经济   

 

合作洽谈 | 线索提供 | 约拍 | 投稿丨客服电话15829003127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

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

邮箱:85332446@qq.com



往期精彩:

自媒体人:舆论狂欢时代的焦虑症患者

女大学生就业之痛 谁来抚平?

直击西安甘家寨再次顶风加盖 三层一夜变七层

在这个时代 为什么搞一点大事情越来越难

西安地铁办原主任陈东山被捕 或涉地铁三号线电缆腐败案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