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市长李明远:清华学霸的西安“大考”

秦鉴君 秦鉴 2019-10-07



果然是李明远。


2月1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李明远为西安市副市长、代市长。


这位54岁的学者型官员,在离开西安整整4年后,又回到了这座他熟悉的“第二个故乡”。


为什么是李明远?


在陕西地方官场,有两位60后的地方主政官员为人们所看好,其中一位便是李明远。


1965年8月,李明远出生于陕北吴起。


这是一位典型的“学霸型”官员。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明远与西安大有渊源。


他本科就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与信息专业,此后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均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取得,且攻读专业均与“通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通信与信息系统”(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即使到今天,其专业毕业的学子,去向多为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


仅2017年,华为就从西电“挖走”了500多名毕业生。


1991年,华为成立4年后,研究生毕业的李明远,进入西安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这又是一个当年曾名震天下的陕西巨头。其前身黄河机器制造厂,是“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研制生产地面防空火控制导雷达等尖端军用电子装备的骨干企业。上世纪80年代,黄河更是风光无限,成为国内首批引入日本彩电生产线的企业之一。


1987年10月的全国首届彩电评比中,陕西三家彩色电视机厂集体揽获第一名。在三雄助力下,陕西彩电行业从1984开始启动到1987年质量、数量排全国第一。


其中之一就是“黄河”。


进入90年代初的黄河略有下滑,但其军工企业的背景,仍集结着当时陕西一批高精尖人才。


李明远便在这里,度过了4年“实战”时光,其间还见证了1994年,由黄河机械制造厂控股,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沪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831”,成为陕西第一股。


1995年6月,李明远回到象牙塔,出任西安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副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在“西电”完成了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西交大电信学院攻读博士后。


李明远的论作


六年后,完成“充电”的李明远学而优则仕,出任陕西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省信息产业厅工作3年,又于2004年至2011年出任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而从2013年到2015年两年间,出任陕西省委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书记、省科技厅厅长。


这一时间段的工作,让李明远逐步从一位专业型人才走向全局型官员,他不仅能够将军工企业到院校到陕西省整体科技工作的微观和宏观,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开始从较高层面,站位于陕西整体发展的规划与全局。


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能够操控全局的主政者,仍需要到地方作一番历练。


李明远的起点不低,其前赴的疆场也充满挑战。


2015年1月,李明远出任渭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


这正是韩城市被列为陕西省计划单列市的3年后。


来到渭南之后,李明远围绕渭南工业转型升级,做了大量工作。


在培育3D打印、新能源汽车、有色建材等新型产业方面精准发力,促进工业发展转型,使得渭南工业发展更有后劲。


众所周知,渭南工业以传统能源资源类为主。过去陕西煤主要产自渭南。计划经济时期陕西的四个矿务局,三个就在渭南。为了加快转型,渭南顶住压力,果断有序地去煤炭产能。仅2016年一年就去煤炭产能一千多万吨。


而这种去产能,对于渭南经济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压力的。


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明远表示,渭南的工业要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渭南将围绕精细化工产业,以煤为基础做化工,把现代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把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渭南工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渭南的食品工业也具备优势,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壮大食品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渭南的旅游业也成为李明远着力推动的领域之一。


2017年,渭南市接待国内外客53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3%;旅游综合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31.9%。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旅游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旅游服务质量二季度位列全省第2,三季度排名全省第1,达到满意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陕西两会上,李明远针对渭南独特的区位优势,提出了“西安科研 渭南制造”的构想。西安是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具有实施创新研发的天然优势,而渭南则拥有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价格低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承接西安研发的结果,进行创新产品的制造。



这种“西安科研渭南制造”的产业模式,显现出李明远的大格局视野。而在2018年1月与西安副市长强晓安的会谈中,李明远也提到:


要立足两市优势,围绕军民融合、航空、先进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凝心聚力合力招商,推进制造业集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工作机制,以道路等基础设施互通为切入点,助推富阎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积极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再次体现出其乐于跨地域、打通产业链的开阔意识。


从渭南到西安,李明远迎来一个更大的舞台。


这位早期轨迹与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极其相似的工科出身的高级官员,当两位“学霸”聚首,会对西安发展,形成怎样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李明远的经验值,正与西安当下着力推动打造“硬科技之都”的需求紧密贴合。


与之对应的现实也是,西安硬科技两年来,宣传走到了前头,而在具体工作的落实层面,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尴尬。


朋友凌剑生曾在秦鉴撰稿说过这个问题。


高校人才的富集,地域特有的创新精神等,滋养了西安肥沃的创业文化土壤。西安本土衍生出的明星创业项目佼佼者甚众。


但让人惋惜的是,这些好项目并没有获得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的足够重视。


有一位从事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有感于西安发布的硬科技企业扶持政策吸引,他自认为团队技术条件达标,试图去争取政府招投标支持。而当他拿着辛苦起草的材料去登门拜访,某部门工作人员却表示“看不懂”。而当他表示愿意当场讲解时,却被对方善意婉拒了。


投资向来讲究当机立断,犹豫纠结往往错失良机。西安本土创投的过分谨慎和漫长决策周期,造成了很多优质项目外流。


以至于有人感慨,“就像华为与深圳,格力与珠海,阿里与杭州,人家一线城市都是在养儿子,而西安多数情况下是在养女儿。”


不仅仅是好项目为人作嫁,西安在一些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上也经常慢人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西安的“硬科技”概念,有再度被其他省市“借力超越”的危险。


俗话说推进工作,最怕外行管内行。而在一座城市相关战略的具体执行中,有一个懂行的“总管”就更为关键。


学霸级的李明远这个时候来了。


这是一位工作追求稳扎稳打,并无浮躁气息,却又敢于在关键节点亮剑的儒将——比如在关中城市群规划出台后,渭南勇于喊出打造“次核心”城市的畅想。


在渭南的4年,李明远从招商引资到产业布局,留下了其“一路栽树”的轨迹;而在西安迫切要为“硬科技”扎根的当下,李明远的“栽树能力”殊为关键,同时其必然也还要面临如教育、住房、医疗等西安多年“顽疾”的考验。西安又能否在成就“网红”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贴合地气的加分项?


学霸如何应答这一场大考?人们满怀问题,亦满怀期待。



 作者:酌月

 编辑:虫子  审核:酌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变脸兵马俑”和限行,凭啥被群“黑”?

这家世界第一的显示器巨头,为何落户咸阳?

网红书记、春晚假唱与“啥是佩奇”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
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
邮箱:85332446@qq.com/15829003127(同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