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屠呦呦”凭什么入选教科书?

秦鉴君 秦鉴 2019-10-08


89岁高龄的屠呦呦,又上头条了。


据人民网最新讯息,她的事迹选入初中、小学教材,诺奖感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植入”。 



不得不说,最近屠呦呦的人气,简直火到爆炸。


也就是最近几天,针对青蒿素在东南亚遭遇的“抗药性”难题,她的团队提出了新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青蒿素还有治疗红斑狼疮的效果。



很多人不清楚,这项发现意义何在?


简单讲一下它的背景。


众所周知,屠呦呦发现并提炼的青蒿素,是疟疾克星。


这项全球困扰3亿人,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的恐怖之症,遭遇现代中医的顽强阻击。


但在过去三年,泰国-柬埔寨边界发现首例青蒿素耐药病例。


此前,屠呦呦就担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人类就得再花10年研究新药。


而在青蒿素耐药案例出现后,联合国推荐的5种治疗方案,全部失灵!


这一次,经过3年多研究,屠呦呦团队找到了破解世界难题的方案:


通过改变疗程周期,延长时间,同时及时更换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有了大幅提升!


此外,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出众。红斑狼疮有“不死的癌症”之称,患者常毁容,遭受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打击。过去治疗一直采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极大。


而屠呦呦团队根据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别超过90%、80%!参加试验的500名患者,还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预计相关药剂2026年前后可获批上市。


这次新进展,意味着人类对这两大恶疾,发起了强力还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中国,真的还有很多人,并不认识这位可敬的老人。


尽管她誉满全球,尽管2019年1月4日,英国BBC发起 “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最终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块儿成为候选人,但在中国,真的还有很多人不认识她。



2015年获得诺奖时,包括秦鉴君在内的许多人都很诧异: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她为何默默无闻?因为她一直是个“三无人员”:一无博士学位、二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


据说,她也曾好几次被提名院士,但最终都名落孙山。


她周围的人评价她:“屠呦呦,太不善交际了。”


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说:“她何止不善交际,还特别爱说真话、不会拍马屁。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也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合群,非主流。


做科研的人,为什么要去泡圈子、搞社交呢?他们最需要沉浸的地方,难道不是书桌和实验室么?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不善交际”,让屠呦呦获得了难得的宁静,让她有足够的热忱,投入自己钟情的事业:一生只做一件事——战胜疟疾。


对于名利,她无索无求;对于心爱的事业,她却投入毕生,其忘我,无愧东方的居里夫人!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屠呦呦为试新药,身中毒。



屠呦呦前后尝试过200多种中药,仅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就先后用了191次试验。


刚发现青蒿素时,药剂临床中对小鼠表现出毒性,作为2个孩子的母亲,她便要求用自己身体实验。不断加大药量,观察内脏是否衰竭,“后来我的肝脏坏了,我的同事们也有很多得了病……”


屠呦呦做青蒿素项目时,大女儿4岁,小女儿1岁。


待到忙完一个阶段再见小女儿,她已经3岁多了。


小女孩已经忘了妈妈的长相,仿佛第一次见她,哭着往爷爷奶奶那边躲,根本不愿跟这位“妈妈”走。


做母亲的内心,宛如刀割,而这,只不过是她投身科研的巨大代价中,一个很小的切片罢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她放弃了女人的美丽、牺牲了做母亲的幸福、无法常与家人相伴,最终换来了青蒿,这株平凡的中国植物,惊艳世界。


她的生命的光芒,都在那数以万计被青蒿素治愈的世界各地人们的笑容里了。


什么是中国骄傲?这才是。什么是中国价值?这才是。


相形之下,许多头衔等身的专家,整日沉迷于在电视、报纸上呱噪打嘴炮,打鸡血;许多有头有脸的学者,稍有小的发现,就大加包装,搞新闻发布会,整日忙于争抢各种头衔、评职称,还有些人文领域的学者和作家热衷跑奖,羞愧吗?知耻吗?


一个国家的智慧,一个国家的未来,究竟该是靠屠呦呦这样的踏实干事,愿坐穿冷板凳者,还是那些夸夸其吹的形式主义者?


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在浮躁化。


想想曾经,年少的孩子们为陈景润、苏步青等大家激动不已。很多人梦想是长大当科学家,成为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的人物。


而今天,你还能看到多少这样的孩子?


许多小学生,长大梦想是整容当网红,很多女孩梦想是找个富二代生孩子。



我们拿什么,去赢得明天?


而那些在青少年中已经衰退的理想情怀,在和我们打贸易战的美国,却从来没有逝去。


至今,最顶尖的人才,向往到前沿科学领域中去。


2009年马云访问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


本以为谷歌会说,微软、苹果。谁知Larry Page 说:NASA(美国宇航局)。


马云问为什么呢?


Larry Page说: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开更高工资,给更多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工程师去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原因在于——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儿,“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



是什么打败了谷歌?是这些顶尖人才,投身科学研究的梦想。



一次,杨澜采访屠呦呦:“人们称你为三无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没有当选院士?”


屠呦呦直爽回答:“我如果当选了院士,怎么还会搞科研获诺奖?”


杨澜又问, “您获得了诺奖,现在可直接晋级院士了,是吗?”


孰料屠呦呦摆摆手:“不,我现在当上院士,有人会说我被西方势力推举上去的,我现在这样比院士强多了!”


一句玩笑,令人感受到屠呦呦的豁达,也透射出她对某些不良风气的犀利批判。


此次屠呦呦入选语文教材,我以为,正是国家、社会,对屠呦呦这位当年“非主流”的拥抱与尊敬。她的传奇,有助于让未来的孩子们认知,人生之路,有一种叫做“大巧若拙”的通道,那是一株小草,从小我走向伟大的路径。


请允许我引用屠呦呦的诺奖感言来结尾:


我要万分感谢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在中国近二十个省、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


终有一天,我将告别青蒿,告别亲人,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我希望后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间,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望终生热爱的土地。



我想,我们的国家,在各个行业,还有着数不胜数的张呦呦、李呦呦。


他们正在寂寞的地方,以血肉之躯,力推面前一个个具体、却又沉重的问号。也许是帮助山区孩子如何学习先进知识,也许只是做好一个渺小的圆珠笔尖。


他们也许刚刚走上战场,他们或许辛劳多年,尚无所获。他们或许像曾经的屠呦呦一样,籍籍无名。


希望我们能擦亮他们身上的荣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支持。


做着“聪明人”不愿涉身的踏实事业的他们,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可倚重的部分。


请珍惜他们!当他们一点点明亮起来,宁静、淡泊、正直的精神追求,才能汇聚星辰大海,成就这个社会的希望与未来。



作者:酌月

编辑:虫子  审核:Lin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鉴微信矩阵的另一个号,西安新鲜事儿

欢迎朋友们关注,以防不测……


PS:很多人跟秦鉴君说找不到秦鉴,其实只需要把秦鉴君加入星标就可以了,只需要三秒钟,现在就教你如何置顶秦鉴。


往期回顾

领导,您有份脑残片请注意查收

是兄弟,就来看守所救我

吕健失“履”秦岭,与长安区有关?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

邮箱:85332446@qq.com/15829003127(同微信)


秦鉴法律咨询合作机构北京市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