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岁女童眼睛被塞纸:惊悚、隐忍和老赖

秦鉴君 秦鉴 2019-12-03


两个学生小强(化名)、小东(化名)按胳膊,小刚(化名)向女孩小花(化名)眼里塞纸片,这样的画面,足足令我惊骇了好几天。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三点。



首先,是受害者家庭很克制。


据李女士称,从事发都今天,从小花眼睛里每次取出来的纸片,多的达47张,少的就是1张。


这样的事,旁观者只是看见,就感觉怒不可遏,何况亲生母亲。如她所说:“每取出一张纸片,就像挖心一样”。



按我们惯见的新闻,包括生活中见闻,孩子受到伤害,家长到学校讨要说法,甚至“冲击”学校的行为比比皆是。


特别是,对照去年江苏瑞安“父亲杀害儿子同学”,今年江西上饶“父亲杀害女儿同学”的新闻事件,起因也就是孩子之间的摩擦。其情形,还远没有“眼睛里塞纸”这般恶劣。



而女孩遭此伤害,我们没看到李女士一家明显过激言行。他们只是反复说,希望孩子眼睛不要留下后遗症,身体能够健康。


这是很柔软的一家人了,也是我们生活中善良家庭的大多数。


外界给他们造成了不幸,但他们的回应并不失态。他们做到了良序被冲击后的良序,修养被欺凌后的修养。


这些施害者的家长,不但要道歉,还应当感谢:得亏对方家长讲理。



印象深刻的第二点,就是校方和当事家长令人大跌眼镜的操作。


我们知道,就在江苏瑞安案和江西上饶案中,学校还做了一些努力。被杀同学的家属也表现出了致歉态度。但悲剧仍未能避免。


而在“女童眼睛被塞纸”一事中,截至13日,李女士表示:只有塞纸片男孩的爷爷道歉了,其他家属至今还没露面。


这就太夸张了,犯了事,还有躲起来不见人的,他们就不怕激怒受害者家人吗?


涉事校长的说话就更夸张:孩子间闹着玩,没有恶意。


正常人都能看出:无论从行为看——按胳膊强迫,还是程度看——眼里塞塞纸片之多(几十片),这都不是四名7岁孩子玩闹应该有的样子。


校长显然为了保全学校利益豁出去了,但他没有想过,推卸责任的说法,只会给舆论的愤怒火上浇油。


他更没有考虑,这会带给受害者一家怎样的二次心理伤害,又传递给涉事的男孩、校园中其他同学怎样的是非观?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社会上的评论。


同任何未成年肇事案一样,这件事仍不乏这样的声音:“他们还是孩子”,“他们不懂”。



很多人似乎对7岁孩子的智力缺乏常识。


以我作为家长的感受来说,不要说7岁,给7岁打个折,找个三四岁孩子,你问他,愿不愿意把纸片塞进眼睛?他们肯定要反对的,会明白不舒服。你要强迫,他肯定哭。


1个7岁的孩子,会不明白纸片塞进眼睛的痛苦?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以自我为重心,不去想、不在乎带给别人的痛苦罢了。


甚至,他们可能就在享受这种施虐的快感。


更严重的,是一些大人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校长是为推卸责任,更多大人也视为“开玩笑”,这不是装不懂,是很多地方、很多思维僵化的人真不懂,就令人细思极恐了。




这样的父母,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学校是有门槛(你至少要学习、考试)的,但做家长,却没有任何门槛。


现实是:很多人做家长,就是生理反应的自然结果。生了孩子,教育便丢给学校;学校里,又只抓成绩,这样的恶少放了羊,我们的未成年生态,能好吗?


教育的首先,是树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对于孩子来说,人生最重要第一课就是生命教育。其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教育孩子从珍惜身边小生命开始,学会同理心。


就像前文所述,这些犯事的熊孩子,根本没有对他人的同理心,他想不到:她会不会痛?会不会难受?


记得幼时,曾经拎着开水壶,浇蚂蚁。那时,祖母严肃斥责我:你这是害命!


我祖母以脾气暴闻名,也不是佛教徒,她只是单纯遵从先前长辈讲给她的话。


她经常跟我说,任何活物都有命,都不容易。

我仍将我祖母的话,讲给孩子听,在他顽皮踩踏蚂蚁的时候。

前不久,幼儿园班主任找我们谈话。我们以为他又闯祸了。

果不其然,班主任说,他们几个孩子推打起来了。

找孩子问:怎么回事?

孩子小心翼翼地说:小A和两个同学用篮球要砸瓢虫。我跟他们说:瓢虫是益虫,是有生命的!

我问:然后呢?

他说:他们说瓢虫没有生命!我们就吵起来了,他们就用篮球打我,我们就打起来了。

我问:就这样吗?

他说:还有另一个同学S,他和我一起打他们,他也说瓢虫有生命。

S我知道,是个课外书超多的男孩。

此前,每次孩子闯祸,回家我们都会狠狠教训他。这一次,我拍了拍他的头:你做的好!

我想,当4岁的孩子,可以为一只瓢虫和同学争执,他长大后,必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或与施虐者同流。而7岁的孩子竟学不会尊重同学,这岂不就是家长的锅?



一边是一些家境教育的“停摆”,不惮恶小而为之;另一边是校园和法治对“树人”的疏松,于是,那些被放纵了“恶”的孩子,势必在善良者的柔嫩草地上,肆意驰马了。

于是,在一些极端事件中,受害者家长被逼成野兽,甚至有人为捅死孩子同学的父亲点赞,也就成了现实的另一种异状。


其实最重要的无非是回归常识:从家庭到学校,能否让孩子先上好“做人”课?未成年肇祸,“惩恶扬善”的常理能否不长年缺席?

再细化一点说,孩子犯了错,能否就事论事,不要“一刀切”的宽宥;即使不追责,作为家长,能否被严肃追究;即使犯了“小事”,没有重责,是否也该有所“约谈”?

回到新闻,说欺辱孩子“是玩笑”的师长,还适合留在岗位上吗?即便李女士选择“和解”,但从校长发言看,能否确定,他过去没有放纵过类似“小恶”?他的发言和对他的处理,势必关联业内和外界对于教育的反思。

如今,当地着急了。

14日教育部回应,要强化对家长监护责任旅行的指导,严格校规校纪,“要尽最大可能防范校园霸凌”。禹州就此事成立调查组,副市长牵头,称将全面深入调查。再次上演,没有舆论关注,就没有问题解决的俗套。

因此,我总觉得这不够。这样下去,类似的校园恐怖片或还会上演;出了社会的“恶少”,未免制造新的害人害己的故事。

二次大战结束后,曾有位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校长,每当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给他一封信,信中这样写:

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古今中外,包括现实仍在生产的不堪和教训,应该让我们的社会,上上下下,对教育孩子有个更深刻的反思了。


作者:酌月
编辑:Tomoto  审核:Linn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鉴微信矩阵的另一个号,西安新鲜事儿
欢迎朋友们关注,以防不测……

PS:很多人跟秦鉴君说找不到秦鉴,其实只需要把秦鉴君加入星标就可以了,只需要三秒钟,现在就教你如何置顶秦鉴。

往期回顾


9岁男孩被害:9102年了,鲁迅笔下的看客还在吃人
全国百强,韩城何以成为关中“唯一”?
北京已经行动,各地还会远吗?


秦鉴法律咨询合作机构北京市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