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PaperRss←关注Ta没精力做总编了,小朴还在茁壮成长这篇是一个特别简单又重要的观察,之前我大概讲过了,不赘述。其实,相比于有迹可循的核酸、蛋白世界,生命里那几近于无穷的chemical space委实令人着迷。我过去几年招的博士后一大半都来自于药学和化学系,跟ta们也学了很多,“化学是你,化学是我”【Cell:颜宁团队破解药物联合使用的致命副作用机制】来源:@药明康德 2013年,一款名为索非布韦(sofosbuvir)的抗病毒药物诞生,成为人类攻克#丙肝#历程上的一座里程碑。作为首个无需干扰素就能高效治愈丙肝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的出现彻底变革了丙肝的治疗,让患者不再受干扰素副作用的困扰。《细胞》杂志称其为“这一代人在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1] X. Yao, S. Gao,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evere adverse of sofosbuvir and amiodarone on L-type Cav channels. Cell (2022). DOI: 10.1016/j.cell.2022.10.024不过在临床应用中,索非布韦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2015年,美国FDA报告了患者在联合服用索非布韦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amiodarone)后,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的案例。在9个此类病例中,有1例不幸死亡,3例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由此人们意识到,索非布韦与胺碘酮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致命的副作用。这种危险的药物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未来的药物设计又该如何避免?今日,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颜宁教授团队的最新论文。这项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揭示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产生致命副作用的分子机制。这项突破为理解并避免相关药物互作的副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nyouyou 颜宁教授 与现任职于武汉大学药学院的高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