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20070531)(下)

戴卫祥 司法鉴定律师 2021-04-01
相关推荐阅读

1、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20160922)

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精神伤残评定规范(20140317)

3、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20110701)

4、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治疗终结时间GAT1088-2013(20131201)

5、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20070531)(上)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

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华医学会组织制定,并于2007年5月31日颁布实施。

卫医发[2007]175号


第一篇~第三篇 第五章详见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20070531)(上)

·第三篇

第六章 四肢骨与关节创伤

锁骨骨折[Fractures of Clavicle]( S42.0)

【主要诊断依据】

1.受伤局部疼痛、肿胀;

2.伤处畸形、压痛、骨擦音;

3.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骨折移位不稳定者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2.非手术治疗:

(1)婴儿锁骨骨折一般无需固定,注意避免压迫和活动锁骨;

(2)骨折无错位且稳定者可采用“8”字绷带或“8”字石膏固定。也可用锁骨固定带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术后使用三角巾或吊带保护6周。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局部隆起、畸形;

2.偶可伤及胸膜及肺脏;

3.锁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肩胛骨骨折

 [fracture of scapula][ S42.1]

【主要诊断依据】

1.后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

2.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3.吸气可能诱发疼痛加重;

4.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多数以三角巾悬吊患肢,早期局部冰敷;

(2)伤后2~3周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1)涉及关节面,且有明显移位的骨折;

(2)肩胛颈骨折移位超过9mm或成角740度;

(3)不稳定肩胛骨骨折(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三角巾或吊带保护。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肋骨骨折;

2.脊柱骨折;

3.胸部脏器损伤;

4.肩关节功能障碍;

5.神经损伤。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肩胛骨骨折、肩胛冈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盂骨折、肩峰骨折、喙突骨折。

肩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S43.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2.方肩畸形;

3.肩峰下空虚;

4.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

5.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颈腕吊带固定2周;

2.手术治疗:少数复位不成功者,或陈旧性脱位超过3周;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肩关节复发性脱位;

2.大结节骨折;

3.腋神经损伤。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盂肱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S43.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肩部疼痛,肿胀、压痛;

2、上肢活动受限;

3、肩锁关节处隆起、弹性感;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颈腕吊带固定;

2.手术治疗;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残留肩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畸形;

2.肩锁关节脱位复发;

3.肩锁关节炎。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肩锁关节损伤。

胸锁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sternoclavicular joint](S43.2)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胸锁关节部位疼痛,肿胀、压痛;

2、脱位后胸锁关节处变平,锁骨内端不可触及,或锁骨内侧端局部隆起,患肩宽度变短;

3、X线检查;

4、断层摄影、CT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锁骨头向外脱位者,可首选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或合并有气管或纵隔血管压迫症状的后脱位者,多采用锁骨内端复位或切除术;

3、围手术期治疗:防治感染。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 臂丛神经受压迫;

2. 大血管受压迫;

3. 胸锁关节半脱位。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胸锁关节损伤。

肩袖损伤 [injury of rotator cuff](S46.0)

【主要诊断依据】

1. 外伤后肩前外侧疼痛,肩关节被动外旋或过度内收时疼痛加重;

2. 肩关节上举及外展功能受限,局部压痛;

3. 肩关节坠落试验、撞击试验、疼痛弧征阳性;

4. X线检查;

5. 必要时可行CT、MRI、超声及关节镜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肩袖挫伤:三角巾悬吊、制动3周,物理疗法,封闭等;

2. 手术治疗:肩袖撕裂及合并存在肩峰下撞击因素者;

3. 围手术期治疗:

(1) 防治感染;

(2) 物理疗法、康复训练;

(3) 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关节不稳定;

2.肩关节功能障碍。

肱骨近端骨折[fracture of proximal end of humerus](S42.211)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2.主动或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

3.局部压痛;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轻度移位骨折可制动;

(2)有移位的外科颈骨折可手法复位,外固定;

(3)无移位的大结节骨折可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肱骨解剖颈骨折,有移位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失败的外科颈骨折,或粉碎骨折,手法复位后不稳定者,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3)移位大于0.5cm大结节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4)肱骨近端三部分以上的骨折,应手术治疗,老年者,可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可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臂丛神经损伤;

(2)肩关节僵硬;

(3)骨折畸形愈合;

(4)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肱骨上端骨折、肱骨头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小结节骨折。

肱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S42.30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上臂疼痛、肿胀、畸形;

2.局部压痛、不能抬起;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大多数肱骨骨折可非手术治疗;

(2)石膏、夹板或支具固定。

2.手术治疗:

(1)出现下列情况时可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或维持功能复位的;

(3)合并其它部位损伤,伤肢需要早期活动的;

(4)多段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5)合并有肱动脉、桡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的。

3.围手术期治疗:防治感染。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神经损伤;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肱骨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S42.403)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肘部弥漫性肿胀、畸形;

2.肱骨干骺端明显压痛,可有异常活动;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牵引。

2.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失败者;

(2)有严重移位或复位后不稳定者;

(3)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 防治感染;

(2) 可适当给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 肱动脉损伤;

2. 肘内翻;

3. 肘关节活动障碍;

4.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5. 肘部骨化性肌炎。

【提 示】

肱骨髁上骨折为10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此类损伤的并发症很多,如血管神经损伤、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肘关节畸形或关节功能障碍等。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fracture of lower epiphysis of humerus](S42.414)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肘部弥漫性肿胀,或畸形;

2.肱骨干骺端明显压痛,可有异常活动;

3.幼儿肘部骨骺未骨化,骨折线不能通过X线检查直接显示,须拍摄健侧对比;

4.CT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或牵引;

2.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者或有严重移位,复位后不稳定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可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肱动脉损伤;

2.后期继发肘部畸形;

3.肘关节活动障碍。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肱骨远端骺损伤

肱骨髁间骨折[fracture of intercondylar of humerus](S42.413)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肘部弥漫性肿胀,肘关节活动障碍;

2.肱骨干骺端明显压痛,可有异常活动;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骨折无移位者或骨折粉碎的老年人,可石膏外固定或牵引;

2.手术治疗:对有移位的髁间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可适当给予短期外固定。

积极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肘内翻畸形;

2.肘关节功能障碍。

肱骨内上髁骨折 [fracture of internal epicondyle](S42.408)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肘部内侧疼痛、肿胀;

2.明显压痛,可有异常活动;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1)肱骨内上髁骨折或骨骺分离,移位小,未达关节水平;

(2)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于曲肘旋前位。手术治疗:撕脱的内上髁嵌夹在内侧关节间隙者;

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不愈合;

2.迟发性尺神经炎。

肱骨内髁骨折 [fracture of internal condyle of humerus](S42.415)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肘内侧疼痛、肿胀;

2.局部隆起、畸形、压痛;

3.肱骨内髁异常活动;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骨折无移位者可用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骨折块出现移位或明显旋转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肘关节功能障碍;

2.尺神经损伤。

肱骨外髁骨折[fracture of external condyle of humerus](S42.401)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肘部外侧疼痛、肿胀;

2.局部压痛;

3.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及异常活动;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可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侧方移位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后出现再次移位,可手术治疗;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肱骨外髁骨折手术内固定一般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肘外翻;

2.骨折不愈合;

3.迟发性尺神经炎。

肱骨小头骨折[fracture of the capitellum](S42.404)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肘关节疼痛、肿胀、压痛;

2.关节活动受限;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骨折,切开复位;

3.围手术期治疗:(1)防治感染;(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

2.肘关节活动受限。

肘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elbow](S53.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肘关节肿胀,尺骨鹰嘴后突畸形,弹性固定,肘后三角变形;

2.肘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压痛;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肘关节脱位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者可切开复位。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肘关节活动障碍。

尺骨鹰嘴骨折 [fracture of olecranon process of ulna](S52.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局部肿胀、压痛;

2.肘后方可触到凹陷部、骨折块;

3.肘关节功能丧失;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

(1)尺骨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侧副韧带损伤;

(2)有移位的骨折。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3)早期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肘关节活动受限;

2.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桡骨近端骨折 [fracture of proximal end of radius](S52.1)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肘外侧疼痛,肿胀;

2.局部压痛;

3.前臂旋转明显受限,且疼痛加重;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桡骨颈骨折,桡骨头倾斜30°~60°者,可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

(1)桡骨头倾斜大于60°的桡骨颈骨折,可切开复位。无需内固定。

(2)成年人的桡骨头骨折,移位骨块累及桡骨头30%以上或粉碎的桡骨头骨折,可行桡骨头切除术。

(3)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中,若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断裂或内上髁骨折,肘关节外翻不稳定,可行桡骨头假体置换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骺早闭;

2.上尺桡关节半脱位。

前臂骨折 [fracture of forearm](S52.2、S52.3、S52.4)

【主要诊断依据】

1.前臂肿胀,疼痛;

2.成角畸形;

3.活动受限;

4.X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移位不明显或稳定的骨折可以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失败的,或复位后不能维持者;

(2)开放性骨折;

(3)有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给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

2.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3.感染。

桡骨远端骨折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S52.5)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腕部肿胀、肿胀、压痛;

2.腕关节、前臂的活动受限;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为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2.手术治疗:少数骨折复位后不稳定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给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

2.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科雷骨折、Colles骨折、史密斯骨折、Smith骨折、反科雷骨折、巴通骨折、Barton骨折、反巴通骨折、桡骨茎突骨折。

下尺桡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joint](S63.0)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下尺桡关节部肿胀,压痛;

2.下尺桡关节松动,尺骨头向背侧或掌侧突出;

3.X线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基本治疗原则】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舟骨骨折[fracture of navicular(scaphoid)bone of hand](S62.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腕部鼻烟窝饱满,压痛;

2.腕关节的活动受限;

3.X线检查;

4.临床症状明显,但是X线检查未见骨折者,可以通过断层摄影、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或先按照骨折处理,在伤后2、4周复查X线照片/断层摄影/CT/MRI。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新鲜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管型固定;

2.手术治疗:骨折不稳定或出现再次移位,或出现骨折不愈合时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给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不愈合;

2.腕关节功能障碍;

3.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4.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月骨骨折 [fracture of lunate(semilunar)](S62.1)

【主要诊断依据】

1.腕关节过度背伸史;

2.月骨背侧肿胀、压痛;

3.腕关节的活动受限;

4.X线检查、断层摄影或CT、MRI等检查;

5.临床症状明显者,可先按照骨折处理,在伤后2、4周复查X线检查/线断层摄影或CT或MRI。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掌、背侧骨折及无移位的月骨体骨折,多采用石膏管型固定;

2.手术治疗:

(1)有移位的月骨体骨折,或出现骨折不愈合者;

(2)手术方式可选择内固定、植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月骨摘除和肌腱填塞术等。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不愈合;

2.腕关节功能障碍;

3.月骨缺血性坏死;

4.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月骨脱位 [dislocation of lunate(semilunar)](S63.0)

【主要诊断依据】

1.腕关节过度背伸外伤史;

2.腕关节疼痛、肿胀、压痛;

3.腕关节的活动受限;

4.X线检查/断层摄影或CT、MRI等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如合并有腕舟骨骨折,2周和4周时更换石膏,石膏固定至舟骨骨折愈合为止;

2.手术治疗:

复位后腕关节不稳定者,或舟月分离或骨折移位,切开复位、韧带修复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月骨掌侧脱位严重,无韧带附着者可行月骨切除,肌腱填充术。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合并的腕骨骨折不愈合;

2.腕关节功能障碍;

3.腕关节不稳定;

4.月骨缺血性坏死;

5.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

手软组织损伤[injury of soft tissue of hand](S66.909)

【主要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体征和伤口探查等可确定诊断;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单纯的软组织、韧带的挫伤或捩伤,可理疗,制动及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1)无缺损的皮肤裂伤或切割伤:清创缝合;

(2)有缺损的皮肤损伤可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等,术后适当外固定;

(3)合并有韧带、肌腱、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进行相应的修复,术后石膏外固定;

(4)手部挤压伤和爆震伤,可能伤口很小甚至没有伤口,但深层软组织,特别是手内在肌损伤严重,必要时需要切开减张。某些坏死严重的,可能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3)邻指皮瓣、鱼际皮瓣、交臂皮瓣、胸腹壁皮瓣术后2周断蒂。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感染;

2.瘢痕挛缩;

3.手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

拇指腕掌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carpometacarpal jointof thumb](S63.0)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拇指腕掌关节疼痛、肿胀、压痛;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一般手法复位后经皮穿针固定,同时石膏外固定6周,拇指腕掌关节脱位合并拇指基底部骨折;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

2.创伤性关节炎。

拇指掌骨骨折 [fracture of first metacarpal bone](S62.2)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压痛;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第一掌骨骨折多数复位容易,但是维持位置比较困难,须定期摄片复查;

2.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不稳定者,经皮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

2.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

3.拇指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提 示】

其他诊断名称:第一掌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合并拇指腕掌关节半脱位(Bennett骨折、Rolando骨折)。

手术治疗:单纯韧带不完全损伤者和简单脱位者,可给予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韧带完全断裂者,需手术修复。合并骨折者须内固定;

(2)拇指掌指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失败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拇指掌指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2.拇指掌指关节松弛。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第Ⅰ掌指关节脱位。

腕掌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carpometacarpal joint](S63.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腕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常由于严重肿胀掩盖畸形;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单纯脱位,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软组织肿胀严重,无法维持位置者,可以内固定。若合并有肌腱断裂,或骨折者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3)石膏外固定6周。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2.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掌骨骨折[fracture of metacarpal bone](S62.3)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压痛,畸形有时不明显;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复位后无法维持位置及开放性骨折,可手术治疗;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畸形愈合;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掌骨头骨折、掌骨颈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基底骨折

掌指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63.1)

【主要诊断依据】

1.掌指关节受到过伸暴力;

2.外伤后掌指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简单脱位,可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脱位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功能锻炼。

指间关节脱位 [dislocation of interphalangeal(joint),hand](S63.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指间关节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2.某些脱位在就诊前已经复位,通过麻醉下被动活动检查,多数可以明确诊断;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简单脱位可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对于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有骨折的脱位,可切开复位;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掌板挛缩;

2.钮孔畸形;

3.侧副韧带损伤;

4.指间关节功能障碍。

指骨骨折 [fracture of finger](S62.6)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压痛、畸形;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细小骨折可行骨块切除;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2.骨折畸形愈合;

3.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骨盆骨折 [fracture of pelvis](S32.2-S32.5)

【主要诊断依据】

1.高能量外力致伤史;

2.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压痛;

3.其它体征包括: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压痛;骨盆前后、侧方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双下肢不等长或旋转畸形(下肢无损伤)、双侧耻骨结节间隙增大、有上下或前后移位;单侧骶髂关节,其外形与对侧不对称;骨盆变形;

4.X线检查;

5.CT检查和CT影像三维重建,能够使临床医生了解骨盆损伤后的整体情况,为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采取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的系列治疗;

(2)骨盆骨折本身的非手术治疗:卧床、手法复位、下肢骨牵引和骨盆悬吊牵引。

2.手术治疗:

(1)外固定器固定: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以及旋转不稳定骨折或开放性骨折者;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细小骨折可行骨块切除。

3.围手术期治疗:

(1)抗休克;

(2)防治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应用气垫床)、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者定期膀胱冲洗)、深静脉血栓等;

(3)防治感染;

(4)下肢骨牵引或皮牵引。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休克;

2.盆腔出血尿道损伤;

3.膀胱损伤;

4.直肠损伤;

5.神经损伤;

6.女性骨盆骨折可能合并会阴及阴道撕裂伤;

7.感染;

8.骨折畸形愈合;

9.女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能导致产道狭窄;

10.腹膜后血肿。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髂骨骨折、坐骨骨折、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分离。

髋臼骨折 [fracture of acetabulum](S32.4)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髋部疼痛、肿胀、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明显受限;

2.合并有髋关节脱位者,下肢有髋关节后脱位或前脱位的典型表现;

3.大部分髋臼骨折依赖X线检查;

4.CT检查和CT影像三维重建,能够使临床医生了解髋臼骨折后的整体情况,为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或移位很少的髋臼骨折,患侧股骨髁上牵引,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抗休克;

(2)防止卧床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应用气垫床)、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者定期膀胱冲洗)、深静脉血栓等;

(3)防治感染;

(4)下肢骨牵引或皮牵引;

(5)根据情况可以使用CPM治疗,防止髋关节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神经损伤;

2.感染;

3.骨折畸形愈合;

4.髋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

5.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错位型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S72.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髋部疼痛,活动时明显;

2.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3.伤肢呈外旋短缩畸形;

4.髋前方压痛、有轴向叩击痛;

5.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内固定;

2.人工关节置换;

3.防治感染。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无错位型股骨颈骨折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髋部稍痛;

2.下肢活动无明显受限,甚至可以站立或行走;

3.伤肢无畸形;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首选非手术治疗:卧床、下肢牵引、防止旋转;如果发生错位,可行手术治疗。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见错位型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72.1)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

2.髋外侧肿胀、压痛;

3.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明显,活动受限,有轴向叩击痛;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者;

2.手术治疗:不稳定骨折及不宜长期卧床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必要时输血;

(3)防治卧床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4)下肢骨牵引或皮牵引。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髋内翻畸形,患肢内收、短缩畸形。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dislocation of hip](S73.0)

【主要诊断依据】

1.多由强大的间接外力引起;

2.髋部疼痛,不能活动。患肢缩短;

3.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

(1)后脱位: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可在臀部触及脱出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明显;

(2)前脱位: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沟处肿胀,可以摸到股骨头;

(3)中心脱位: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可有血肿,患肢可有缩短。

4.X线检查;

5.有时需要CT检查,了解髋臼骨折情况。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后下肢皮牵引或骨牵引;

2.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失败者和合并神经损伤者均应手术切开复位;有髋臼骨折或股骨头骨折者,若复位后骨折复位不良,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2)合并有股骨头骨折者,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下肢骨牵引或皮牵引。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坐骨神经损伤;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提 示】

髋关节脱位复位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暴力,复位后应照片复查,证实复位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碎骨折片。

股骨转子下骨折[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72.2)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局部明显疼痛、不能站立;

2.伤肢内收、短缩畸形;

3.局部肿胀、压痛;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股骨转子下骨折者;

2.非手术治疗:无错位的长斜形骨折、严重粉碎骨折或无条件手术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如果出血较多,可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3)治卧床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干骨折 [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S72.3)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大腿肿胀、疼痛,髋及膝关节活动障碍;

2.局部出现成角、缩短、旋转等畸形;

3.大腿局部压痛,反常活动;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成人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2.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股骨干骨折和儿童股骨干骨折等,可牵引或用石膏、支具外固定等;

3.围手术期治疗:出血量大,常需在术前、术中输血,以防休克。加强防治感染。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

2.膝关节功能障碍。

股骨髁上骨折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S72.4)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皮肤瘀斑;

2.局部压痛,畸形,反常活动;

3.如累及腘动脉可有小腿肢体缺血的表现;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手术内固定;

2.非手术治疗:可牵引配合夹板或石膏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如果出血较多,可行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3)防止卧床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4)可用CPM,防止膝关节粘连。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

3.血管、神经损伤;

4.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5.膝关节功能障碍。

半月板损伤 [tear of meniscus](S83.2)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膝关节突然疼痛,继而肿胀。急性期症状消退后,反复间歇性膝关节疼痛交锁、弹响、打软腿等症状;

2.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压痛,Mc Murray征阳性、旋转挤压或过伸试验阳性;

3.常用辅助检查:膝关节造影、MRI可辅助诊断;

4.X线检查可除外其它疾病。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急性期可相对制动,物理治疗等,如果出现交锁,可采用手法解锁,必要时皮牵引解锁;

2.手术治疗;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可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2.膝关节积血;

3.感染;

4.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膝关节韧带损伤[sprain of ligaments of knee](S83.5、S83.6)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膝关节突然疼痛,继而肿胀;

2.侧副韧带损伤者可有损伤侧压痛;

3.不同韧带损伤可分别出现侧方挤压分离试验、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特殊检查阳性;

4.常用辅助检查:X线检或膝关节造影、MRI。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侧副韧带损伤,急性期可制动、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可采用直视或关节镜下韧带修补、重建、移植、撕脱骨折内固定等;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膝关节不稳定;

3.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4.膝关节积血。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前交叉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十字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胫骨髁间棘骨折。

股骨髁骨折 [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S72.4)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膝部明显肿胀;

2.可有膝关节畸形;触痛,可感到骨擦音;浮髌试验阳性;

3.如合并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可出现远端肢体的相应体征;

4.X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于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如张力大,可抽出膝关节积血;

2.手术治疗:股骨髁骨折治疗的关键是重建膝关节结构,对有移位的骨折常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可用CPM,防止膝关节粘连。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脂肪栓塞;

2.血管、神经损伤;

3.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4.膝关节功能障碍。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股骨髁间骨折。

髌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patella](S82.0)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髌前肿胀,压痛,有时可触及髌骨分离;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骨折,可石膏外固定有移位骨折能够手法复位者,可以外固定器固定;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法维持解剖复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粉碎骨折,无法内固定者,可行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畸形愈合;

2.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髌骨脱位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S83.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膝关节疼痛、无力、活动障碍;

2.髌骨内侧明显肿胀、压痛,有瘀斑;

3.膝关节穿刺可抽出血性积液;

4.麻醉下屈膝时髌骨向外侧移位;

5.X线检查明确髌骨位置并协助发现髌骨内侧缘撕脱骨折。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可手术修复撕裂的膝内侧结构;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止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复发性髌骨脱位;

2.膝关节内游离体。

胫骨平台骨折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82.108)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膝关节肿胀,压痛,膝关节活动受限;

2.受伤局部可见皮下淤血;

3.骨折严重时可出现膝关节畸形;

4.X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

5.CT或MRI可以帮助医生详细了解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适用于单纯劈裂骨折而无明显移位者。休息、抬高患肢、石膏固定等对症治疗;

(2)有移位骨折能够手法复位并能够维持位置者。

2.手术治疗:骨折有移位并影响关节面完整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必要时输血;

(3)可早期功能锻炼或应用CPM,防止膝关节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膝关节不稳;

2.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3.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4.创伤性骨关节炎。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胫骨髁骨折

胫腓骨骨折

[fracture of tibia andfibula](S82.2)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小腿疼痛、肿胀,压痛。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小腿畸形和异常活动;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对于无移位骨折,可石膏外固定;

(2)有移位骨折能够手法复位并维持位置者,可复位后石膏外固定;

(3)其它情况也可牵引和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内固定:内固定器材有钢板、螺丝钉、(带锁)髓内针、Ender髓内钉、矩形髓内钉、Lottes髓内钉等;

(2)外固定: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者或不愿接受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功能锻炼或应用CPM,防止关节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腓总神经损伤;

2.开放骨折合并感染;

3.畸形愈合;

4.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5.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

6.爪状趾畸形;

7.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

跟腱断裂[Achilles tendon rupture](S86.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跟腱局部疼痛、肿胀、小腿无力,行走困难;

2.患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减少或完全消失;

3.提踵试验:患足不能提踵或较健侧力弱;

4.X线检查显示跟腱阴影不连续或阴影模糊。跟腱上脂肪垫三角形阴影边缘模糊,有时可见跟腱钙化或跟骨撕脱骨折片。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闭合性部分跟腱断裂在踝关节悬垂松弛位用石膏靴固定后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和完全性跟腱断裂需手术修复跟腱;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术后石膏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腓肠肌萎缩、短缩或无力。

踝关节韧带损伤[sprain of ligaments at ankle](S93.4)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

2.踝关节活动受限;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可外固定;

2.手术治疗:韧带完全损伤者可手术修补;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踝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

2.踝关节不稳定。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踝关节扭伤、外踝韧带损伤、前距腓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后距腓韧带损伤、三角韧带损伤。

踝关节骨折 [fracture of ankle](S82.8)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

2.骨折严重或合并踝关节脱位时可出现踝部畸形和异常活动;

3.踝关节活动受限;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石膏外固定;

(2)有移位骨折能够手法复位并维持位置者,可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垂直压缩型骨折、踝部骨折伴韧带损伤和开放性骨折脱位;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可早期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开放骨折合并感染;

2.畸形愈合;

3.踝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

【提 示】

其它诊断名称: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后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骨折。

距骨骨折 [fracture of talus](S92.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压痛。如果有距骨脱位,则可见明显畸形;

2.X线或CT检查可明确骨折和脱位的情况;

3.CT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距骨骨折的详细情况。

【基本治疗原则】

1.无移位的距骨骨折,可石膏外固定;

2.有移位的距骨头骨折,如果骨折块小,无关节不稳定时,可以切除骨块;如果影响关节稳定,需要内固定;如果无法复位固定,可行距舟关节融合术;

3.距骨颈骨折无移位或合并半脱位时,可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4.合并脱位的距骨颈骨折,往往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植骨;

5.距骨体骨折,小块骨折可外固定或手术切除,大块骨折则需要内固定。粉碎骨折可能需要切除距骨体,行关节融合术;

6.距骨脱位可手法复位,外固定;如果闭合复位失败,则需要切开复位;

7.有学者主张开放性完全距骨脱位,需要行胫跟融合;

8.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伤口皮肤坏死、感染;

2.血管、神经损伤;

3.肌腱损伤;

4.距骨缺血性坏死;

5.距骨周围创伤性关节炎;

6.距骨骨髓炎;

7.骨折畸形愈合。

跟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m](S92.0)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跟部疼痛、肿胀,压痛;

2.X线或CT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功能疗法:适用于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很小的骨折,或高龄、功能要求低及由于并发症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

2.闭合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

3.切开复位:使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4.关节融合术:对于粉碎骨折,难于复位固定且对功能要求较高的病人,可以使用距下关节融合。

5.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3)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伤口皮肤坏死、感染;

2.神经炎、神经瘤;

3.腓骨肌腱脱位、肌腱炎;

4.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5.跟痛;

6.骨折畸形愈合。

中跗关节损伤[dislocation of tarsal joints](S93.303)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患足疼痛、肿胀;

2.足负重后疼痛加重;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6周;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损伤,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创伤性关节炎;

2.中跗关节僵硬。

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dislocation of tarsometatarsal joint](S93.304)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患足疼痛、肿胀;

2.足负重后疼痛加重;

3.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损伤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畸形愈合;

2.感染;

3.跖跗关节疼痛;

4.足弓消失。

【提 示】

跖跗关节位于前、中足交界处,又称为Lisfranc关节,该部位的损伤又称为Lisfranc损伤,多数为重物砸伤或车轮碾压导致。

跖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metatarsal](S92.301)

【主要诊断依据】

1.多数由于直接暴力,特别是重物砸压及车轮碾压导致;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跖骨骨折:石膏外固定;

(2)有移位的跖骨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闭合穿针内固定;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骨折者;

3.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

(2)石膏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2.足背皮肤坏死;

3.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4.感染。

趾骨骨折 [fracture of toe](S92.5)

【主要诊断依据】

1.多数由于直接暴力,特别是重物砸压及车轮碾压导致;

2.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趾骨骨折手法复位后与邻趾固定即可;

2.末节趾骨骨折可清除甲下血肿,必要时拔甲;

3.严重的开放性趾骨骨折,不必过分追求保留足趾;

4.围手术期治疗:

(1)防治感染;

(2)适当外固定。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2.截趾;

3.感染。

创伤性肢(指)体离断[traumatic amputation]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肢(指)体离断或仅有少量软组织连接;

2.肢(指)体严重的碾压伤或压砸伤等,导致肢(指)体皮肤、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严重损伤,骨骼粉碎或缺损;

3.肢(指)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可截肢或断肢(断指)再植手术;

2.某些难以判断的外伤,可一期进行断肢再植,观察数日后决定是否行截肢(指)手术;

3.必要时行血管、神经移植术;

4.断肢(断指)移植术中,必须首先进行骨折内固定;

5.围手术期治疗:

(1)严重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有时需要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2)防治感染;

(3)断肢(断指)再植或血管移植术后,给予扩血管、抗凝、肢体保温等治疗;

(4)可高压氧治疗;

(5)适当外固定;

(6)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伤口感染;

2.肢(指)体坏死;

3.肢(指)体功能障碍;

4.神经损伤后导致肢(指)体远端功能丧失、皮肤溃疡等;

5.截肢(指)后残端感染、溃疡、幻肢(指)痛。

肌腱及肌肉损伤 [injury to muscles and tendons]

【主要诊断依据】

1.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

2.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3.如果是开放性损伤,可出现出血,伤口内可见损伤的肌肉或肌腱;

4.严重损伤往往需要探查伤口之后方可明确诊断。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肌肉或肌腱不完全损伤,如挫伤等,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给予活血化瘀药物、理疗等,必要时可给予外固定、牵引等;

2.手术治疗:可以采用肌肉缝合,肌腱吻合、血肿清除等手术;

3.伤口污染严重,或其它条件不适宜一期修复者,肌腱损伤可进行二期修复;

4.肌肉或肌腱缺损严重者,必要时一期或二期行肌肉移位或肌腱移植手术;

5.围手术期治疗:

(1)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须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2)防治感染;

(3)适当外固定;

(4)功能锻炼。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伤口感染;

2.血管、神经损伤;

3.肌肉、肌腱粘连。

【提 示】

诊断名称应包括解剖部位及肌肉肌腱名称的描述,如:示指屈指深肌腱断裂。

周围血管损伤

【主要诊断依据】

1.局部大出血或搏动性血肿;

2.出血远端肢体缺血表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苍白和肢冷、运动和感觉障碍等;

3.低血压及休克;

4.动脉损伤的常见部位:

(1)上臂——肱动、静脉损伤;

(2)前臂——桡和尺动、静损伤;

(3)手部——掌深弓和掌浅弓动、静损伤;

(4)大腿——股动、静损伤;

(5)腘部——腘动、静损伤;

(6)小腿——胫后或胫前动、静损伤;

(7)足部——足背或足底弓动、静损伤。

可行血管造影。

【基本治疗原则】

1.急症处理:紧急止血、输血补液、抗休克;伤部固定、制动;

2.保守治疗:仅限于闭合伤疑有血管痉挛者。应用神经节阻滞,血管解痉剂等;

3.手术治疗 :探查术及修复术,有时需截肢。

【常见合并症和后遗症】

1.受伤肢体肿胀,甚至坏死;

2.筋膜间隙综合征:

(1)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Volkmenn氏综合征、Volkmenn肌挛缩):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骨折近端压迫或刺破弓动脉,加之局部组织严重肿胀影响远端肢体(前臂)肢体血液循环,可影响前臂和手的功能;

(2)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胫骨上1/3骨折可伤及胫后动脉,导致下肢严重循环障碍甚至坏死。

3.假性动脉瘤;

4.动静脉瘘。

周围神经损伤

【主要诊断依据】

1.受损神经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1)臂丛神经损伤:肩外展和屈肘功能障碍;或手指不能伸屈甚至整个上肢呈软瘫状态;

(2)正中神经损伤: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部挠侧半感觉障碍,及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或前臂肌麻痹及拇、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

(3)尺神经损伤:环、小指爪形手畸形、手指内收、外展障碍、Froment氏征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手指半手指感觉障碍,其中小指感觉消失。另有伴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4)挠神经损伤:垂腕。伸腕、伸拇、伸指、及前臂旋后功能障碍和挠侧三个半手指背面皮肤特别是虎口部皮肤麻木;

(5)股神经损伤:膝关节伸直障碍。股前及小腿内侧感觉障碍;

(6)坐骨神经损伤:膝关节不能屈曲、踝关节和足趾不能运动,足下垂;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感觉消失;

(7)神经损伤: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和足跟外侧及足底感觉障碍;

(8)腓总神经损伤:足呈内翻下垂畸形。不能伸趾和伸坶;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前侧及内侧感觉障碍。

2.除常规检查外,需反复神经电生理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病人和观察期间病人,常规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抗感染药物等。功能锻炼。观察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2.多需手术治疗。如减压、松解、缝合或吻合等手术。有时需行神经移位术、肌腱转位术等。

第八章 其它特殊类型创伤

烧伤

[烫伤,灼伤][burns](T20-T32)

【主要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起火、爆炸。高温液体、气体、固体直接接触体表或热辐射作用于体表导致皮肤粘膜及皮下组织损伤或腐蚀性化学物质(如电瓶液)、电流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

2.根据受伤处皮肤的颜色、有无水泡、湿润程度、浅表血管有无栓塞、创面硬度、温度和疼痛程度等判断其损伤程度。

【基本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Ⅰ°、浅Ⅱ°烧伤创面无须手术,其处理主要是清洁与保护创面、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预防创面损伤加重、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尽快愈合;

2.手术治疗:

全部的Ⅲ°创面和功能部位(通常是关节部位)的深Ⅱ°应尽早手术治疗(有极端个别的例外如Ⅲ°烧伤创面极窄或极小的情况),唯面部深度烧伤较少在早期行手术治疗;

3.全身支持疗法:

烧伤面积(只计算Ⅱ°、Ⅲ°的烧伤面积,Ⅰ°烧伤不算)超过20%(也有人认为15%)时需要予以液体疗法。重度和特重烧伤患者需要强有力的全身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或成分输血、输人血白蛋白、输氧、营养支持,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等;吸入性损伤患者可能需进行气管切开甚至上呼吸机治疗;烧伤导致全身各系统出现并发症和(或)继发症时,也需要各系统的支持疗法。

头面部烧伤

【基本治疗原则】

1.头皮烧伤:

(1)单纯头皮烧伤治疗的重点是清洁,须剃去毛发;

(2)受伤部位应避免受压;

(3)经常清洗使引流通畅;

(4)Ⅲ°烧伤时,视病情尽可能早期切除焦痂植皮或移植皮瓣;

(5)颅骨同时烧伤时,视伤情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的骨质。

2.面部烧伤:

(1)水肿严重深度烧伤时有时会导致呼吸道梗阻,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尤甚;

(2)面部烧伤早期应行暴露治疗;

(3)Ⅲ°烧伤时不宜行早期切痂植皮,可待焦痂分离或肉芽组织形成后清创移植大张自体皮片。一般于6-12个月后方整形,如功能障碍严重也可早期手术。

3.眼烧伤:

(1)眼睑烧伤后水肿严重,常致睑外翻而无法睁眼。浅度烧伤宜暴露治疗,注意防止和控制感染。局部可用抗生素。深度烧伤时可早期切痂植中厚或全厚皮;

(2)眼睑烧伤导致角膜暴露者要注意保护眼球防止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和眼内感染;

(3)眼球烧伤时要及时充分地冲洗、移除残屑、抗生素滴眼、散曈、分离睑球粘连、扩张局部血管、使用抑肽酶等。所有操作均要严格无菌、轻柔。

4.耳烧伤:

(1)外耳烧伤后要避免受压、行暴露治疗、保持焦痂完整;

(2)如有分泌物要充分引流;

(3)一旦发生耳软骨感染,要切开引流、去除坏死软骨。外耳道烧伤后要保持清洁干燥并使引流通畅;

(4)外耳道烧伤较深者愈合期间及愈合后长时间宜放置支架,防止耳道缩窄和闭锁。

手深度烧伤

【基本治疗原则】

1.手背烧伤:手背皮肤薄而柔软、富弹性、皮下组织少。故手背烧伤具如下特点:

(1)深度烧伤多,易波及深部肌腱、关节、骨骼,截指几率高;

(2)愈合后常伴有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

(3)手背深度烧伤愈合后,典型表现为“爪型手”。

2.手掌烧伤:多因直接接触热源、电源、化学药品所致。手掌皮肤坚韧、有很厚的角化层且皮下脂肪多。所以其烧伤机会小于手背,烧伤深度波及肌腱、骨骼者也少;但一旦发生深度烧伤,愈合后形成握拳状畸形,易失去功能;

3.手背烧伤的处理原则:

(1)改善局部循环;

(2)防治继发感染;

(3)减轻水肿;

(4)保持功能位置;

(5)尽快消灭创面,早期活动;

(6)手部深度烧伤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会阴部烧伤

【基本治疗原则】

1.一般采用暴露疗法,双下肢分开,每日冲洗1-2次(特别是大便后);

2.通常不宜早期切痂;若脱痂后出现肉芽创面可行游离植皮;

3.会阴部烧伤愈合时,易出现臀沟两侧的粘连,形成蹼状瘢痕甚至假性肛门和阴道闭锁,所以伤后应立即分开双下肢,臀沟部应注意引流;深度烧伤者应尽快植皮;

4.伴外生殖器烧伤时一般不需切痂植皮,但深度烧伤范围广泛者可在脱痂后移植小片薄自体皮;阴茎环行深度烧伤时可移植环行皮片;女性外生殖器烧伤时应注意分开阴唇、防止粘连;

5.控制大、小便对创面的污染。

骨关节烧伤

【基本治疗原则】

1.处理原则:烧伤后骨质暴露而骨膜无损害者,可在清创后立即在骨膜上植皮;骨膜坏死者必须清除坏死骨质,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软组织烧伤范围小且骨烧伤局限者,也可切痂、凿除坏死骨质并立即行游离植皮;

2.关节烧伤:大关节部位深度烧伤者应早期切痂植皮,覆盖创面,防止关节囊破坏;如关节囊已破坏、关节腔暴露者,如全身情况允许,早期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周围软组织(如筋膜、肌肉、皮下组织)、皮瓣、肌瓣、肌皮瓣覆盖,封闭关节腔,并尽快移植自体皮片。

【常见后遗症】

1.浅度烧伤愈合后不遗留瘢痕,但经常有皮肤色素改变,多数为色素沉着,少数有色素缺失。通常为可逆性改变,大多在一年后完全恢复正常,但色素缺失不能完全恢复者亦不少见;

2.深度烧伤愈合后会遗留瘢痕,即便在烧伤治疗阶段行积极手术治疗者也难以避免。瘢痕经常造成各种畸形导致容貌毁损和功能障碍。待烧伤创面愈合半年后再行必要的手术整形是目前普遍采取的治疗策略,特殊畸形和小儿畸形有时会根据情况在创面愈合后3个月时进行。

冲击伤

Blast injury(T14)

【主要诊断依据】

1.经历爆炸事故。严重程度可分为:

(1)轻度:体表擦伤、器官和/或轻度挫伤等;

(2)中度:软组织挫伤范围大、内脏较大范围挫伤(片状出血或血肿)、关节单纯脱位、个别明显移位的肋骨骨折、脑震荡等;

(3)重度:内脏破裂、多处骨折(股骨、脊柱、颅底和多发性肋骨骨折)、较严重的肺水肿、肺出血等;

(4)极重度:极严重和致命性损伤(严重内脏损伤、大血管破裂、肢体离断等)。

2.重症病人可没有明显的外在损伤,但呈休克状态;

3.受冲击伤脏器(如:颅脑、心脏、肺、腹部脏器、眼、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咯血、尿血、胸痛和腹痛、眼和耳损伤等;

5.进行相关脏器的专业检查;

6.冲击伤造成的伤害:

(1)听器冲击伤;

(2)眼冲击伤;

(3)颅脑冲击伤;

(4)胸部冲击伤;

(5)腹部冲击伤;

(6)脊柱及四肢冲击伤;

(7)玻片及飞石冲击伤。

【基本治疗原则】

1.冲击伤多系重症创伤、多发伤甚至复合伤;

2.需抗休克、镇静和止痛、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

3.各脏器的保护、损伤的治疗与相关章节类同。

【提 示】

又名:爆震伤。

挤压综合征

 [crush syndrome](T79.501)

【主要诊断依据】

1.肢体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长时间被挤压;

2.解压后,局部肿胀、硬韧、感觉障碍、肌肉主动和被动活动时痛;

3.全身表现:

(1)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休克、酸中毒及其他脏器损伤。

4.需行血常规、血化学和血生化、尿常规等检查。以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受压部位减压、制动、冷敷等;

2.受累脏器的保护、治疗;

3.手术治疗:局部切开减张;截肢;

4.常需输血及防治感染。

【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

肢体丧失,常见于下肢。

皮肤撕脱伤

[avulsion of skin]

【主要诊断依据】

1.被压的肢体随车轮向前或向后推移碾挫;

2.临床表现形式各异:

(1)单纯的皮肤片状撕脱;

(2)受伤皮肤表面只有淤斑或撕裂伤口,但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已发生广泛的潜行剥离。

【基本治疗原则】

1.清创术;

2.皮片再植;

3.抗感染;

4.肢体伤后多需加压包扎和制动。

【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

1.深部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

2.感染;

3.深部组织粘连及其功能障碍。

安全带及气囊损伤

【主要诊断依据】

1.腹壁损伤:扣腰带处皮肤及皮下瘀斑、软组织撕裂伤等;

2.腹腔脏器损伤:如,肠穿孔、肠系膜撕裂伤;

3.肋骨骨折;

4.腰椎骨折、椎骨关节突分离、锥体后韧带撕裂等;

5.气囊所至损伤为:面部(包括角膜损伤)、颈部、胸部损伤;

6.严重时,可造成颈椎骨折、心脏和肺脏损伤。

【治疗基本原则】详见相关章节。

 

第九章 早期并发症

休克

[Shock] (R57.901)

【休克的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病人兴奋或烦躁,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脉压差﹤20mmHg或2.6Kpa;

2.休克抑制期:病人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细速,血压:上臂收缩压低于12.0Kpa或 90mmHg,且进行性下降,严重时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

【休克的监测】

1.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2.常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细胞压积、血液酸碱分析、电解质测定;

3.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肺毛细血管楔压、动脉血气、DIC监测。

【休克的治疗原则】

1.一般紧急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尿量等;

2.补充血容量;

3.积极处理原发病;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提 示】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见于严重损伤、大量失血以及创伤并发严重感染时。创伤常见的休克有: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R57.101)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造成大量出血。如大血管损伤,肝、脾破裂等;

2.休克的临床表现;

3.常用辅助检查:血红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

【基本治疗原则】

1.补充血容量;

2.给氧,纠正酸中毒;

3.应用抗生素;

病因治疗。补充血容量和止血是关键。有时边补血输液,边手术止血;有时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只采取暂时止血措施,休克得以控制再予手术。

 

创伤性休克

[Traumatic shock](T79.4)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累及大血管,有复杂性骨折、挤压伤等严重外伤;

2.休克的临床表现;

3.常用辅助检查:血红细胞压积、中心静脉压。

【基本治疗原则】

1.补充血容量;

2.镇痛、镇静治疗;

3.处理危及生命的原发外伤;

4.应用抗生素;

治疗原发病。补血、补液的同时,对创伤给予紧急处置。诸如:固定骨折、填塞伤口暂时止血、有效止痛等。休克控制后,再进一步处理创伤。

 

脓毒性休克

[Septic shock](R57.801)

【主要诊断依据】

1.重症创伤或多发性创伤、特别是有休克病史;烧伤、开放性损伤。其中腹部脏器破裂者更易发生;

2.出现暖休克表现:神志清醒,皮肤潮红不发凉,脉搏无力,脉压﹥4.0Kpa或30mmHg,尿量﹥30mml/h;或冷休克表现:烦躁或淡漠,皮肤发绀湿冷,脉速而细弱,脉压﹤4.0Kpa或30mmHg,尿少不足30mml/h。

【基本治疗原则】

1.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2.使用保护心肌和维护细胞药物;

3.维持呼吸功能及氧疗法;

4.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应用抗生素,清理感染病灶;

5.支持疗法、免疫调节剂等。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多器官功能衰竭;

2.脓肿形成。

 

感染

[Nonspecific infection](B99 )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

2.局部症状:典型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局部形成脓肿可触及波动感;深部组织病变时,局部症状不明显;

3.全身症状: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感染轻微可无全身症状;

4.常用检查项目: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改变通常有诊断意义;

(2)病原体检查:涂片、细菌培养;

(3)影像学检查:B超、X线检查作为深部组织和骨关节病变的辅助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应用抗感染药物;

2.局部处理:保护感染部位;局部理疗、外用药物;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或穿刺引流;

3.全身支持治疗:卧床休息,营养支持治疗。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脓毒症;

2.感染性休克。

 

破伤风

[Tetanus](A35)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皮肤、粘膜受损;

2.潜伏期通常为6~12日。前驱症状为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烦躁等。发作时典型症状为肌紧张性收缩、阵发性强烈痉挛:张口困难、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可有面唇轻紫、通气困难。发作时神志清楚。轻微刺激如光、声、接触等可诱发痉挛发作;

3.常用检查项目:血常规。

【基本治疗原则】

1.入院隔离治疗,避免声、光刺激;

2.处理伤口,清除毒素来源;

3.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4.病情发作时应用镇静、解痉治疗;

5.营养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防治并发症,必要时应用抗菌素。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肺内感染;

2.骨折。

【提 示】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在皮肤、粘膜创伤伤口深且外口较小时较易发生,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

 

气性坏疽

[Gas gangrene](A48.0)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多发于下肢;

2.局部症状:伤处胀裂样剧痛。局部肿胀,组织水肿,可触及捻发音。伤口创面有大量浆液血性渗出物,可见气泡溢出,有恶臭。伤口处肌肉呈暗红色,无弹性,切割不流血;

3.全身症状:发热、脉数、大汗等毒血症表现;

4.常用检查项目:血常规、渗出物涂片、X线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紧急清创,必要时截肢;

2.应用抗生素,首选大剂量青霉素;

3.高压氧治疗;

4.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对症处理。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1.脓毒症(Sepsis);

2.感染性休克。

【提 示】

气性坏疽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在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挤压伤伴有深部肌肉损伤、临近肛门会阴部位的严重创伤时,易继发此类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主要诊断依据】

1.外伤史;

2.治疗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3.实验室检查相关脏器的功能,可以确诊。

【基本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创伤,ICU监护;

2.减轻相应脏器的负担,保护并恢复其功能的治疗;

3.补充和支持疗法。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慢性器官功能障碍。

【提 示】

重症创伤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肾功能障碍(Actue renaldysfunction,ARD);

肝功能障碍(Actue liverdysfunction,ALD);

心功能障碍(Cardiacinsufficiency);

凝血功能障碍(Thromboasthenia;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Dysfuctionof barrier mechanism intestine);

免疫功能障碍等(Immunologicinadequacy)。

 

挤压综合征

 [Crush syndrome](T79.501)

【主要诊断依据】

1.肢体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长时间被挤压;

2.解压后,局部肿胀、硬韧、感觉障碍、肌肉主动和被动活动时疼痛;

3.全身表现:

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休克、酸中毒及其它脏器损伤。

4.需行血常规、血化学和血生化、尿常规等检查,以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检查。

【基本治疗原则】

1.受压部位减压、制动、冷敷等;

2.受累脏器的保护、治疗;

3.手术治疗:局部切开减张;截肢;

4.常需输血及抗生素治疗。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肢体丧失,常见于下肢。


附录一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挽救伤者的生命、提高伤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事故当事人的事故现场义务有:停车义务、现场保护义务、伤员抢救义务、报警义务和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的协助义务。然而,由于公众医疗急救知识的缺乏,无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或现场的目击者,面对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国交通事故现场急救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中因伤致死及因伤致残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增加了这个章节,希望能对我国普及交通事故现场急救知识起到一些作用。

成功的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主要包括正确的伤情判断和在此基础上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四大技术。

一、正确判断伤情

正确判断伤者的伤情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其次是使开放性创面免受再污染、减少感染,以及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如果现场有多位或成批伤员需要救治,急救人员不应急于去救治某一个危重伤员,应首先迅速评估所有的伤员,以期能发现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的伤员。

伤情评估可依A、B、C、D、E的顺序进行。

A 气道情况(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查明呼吸道有无阻塞。

B 呼吸情况(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及连枷胸。

C 循环情况(Circulation):首先检查有无体表或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如有则立即处理;然后是血压的估计,专业医护人员可使用血压计准确计量。

D 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

E 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

在伤情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伤者有无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十分常见,一旦发生,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因此不容忽视。交通事故中,某些人员可能由于惊吓和紧张,导致其对外界事务反映迟缓,但这并不表示有实质性的颅脑损害。因此,对伤者首先应大声呼唤或轻推,判断其是否清醒,有无昏迷。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轻推伤者时,严禁用力摇动伤者,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对于清醒的伤者,应询问其在事故中头部有无碰撞,有无头痛、头晕、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并注意检查伤者有无头部的表浅损伤,如头皮血肿、头皮裂伤等。如果伤者出现上述情况,即使当时没有其它不适,也需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2、判断伤者有无脊柱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致残率很高,与其它交通事故创伤不同的是,大多数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均有比较明显的伤害暴力与身体接触过程,如头部被车辆撞击或头部撞击于硬质物体(如车窗)或地面等,而脊柱损伤可能源于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例如在车辆突然停止(正面碰撞)或突然向前方运动(被其它车辆追尾)过程中,驾乘人员的头部容易出现前后的挥鞭运动,特别是乘坐无头枕座椅的驾乘人员,极易出现颈部的挥鞭伤。而对脊柱骨折伤者不正确的搬运,很可能导致伤者的脊髓受损,造成伤者截瘫,给伤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对于每个伤员,在搬动之前,必须确定其是否有脊柱损伤。如果伤者出现颈后、背部或腰部疼痛,棘突压痛,均提示有可能出现脊柱受损。对于昏迷的伤者,现场急救和搬运中,应按照有脊柱损伤处理。

3、判断有无骨折:受伤部位疼痛、压痛、肿胀,均可怀疑有骨折,如果出现轴向叩击痛(如叩击伤者足底导致其大腿疼痛)则高度怀疑疼痛部位有骨折存在,如果出现局部畸形和异常活动,则基本可以确定骨折的存在。

4判断有无胸、腹部脏器损伤:如果伤者出现胸部疼痛、压痛、呼吸困难等,提示有胸部损伤存在,如果伤者出现皮下握雪感,提 示伤者有皮下气肿。如伤者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肝、脾、肾区叩击痛,则应怀疑伤者有相应的脏器损伤。

在伤情的判断过程中,要求检查者采用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检查手法准确,轻柔,防止增加伤者的痛苦并造成二次损伤。发现有怀疑颅脑损伤或胸、腹部脏器损伤的伤者,应尽快通知警方和急救中心,说明情况。

二、正确进行现场急救(五项急救技术)

【通气】通气系指保证伤员有通畅的气道。可采取如下措施:⑴解开衣领,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咽喉的异物、凝血块、痰液、呕吐物等。⑵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的伤员,可将颈项部托起,头后仰,使气道开放。⑶对于有颅脑损伤而深昏迷及舌后坠的伤员,可将舌拉出并固定,或放置口咽通气管。⑷对喉部损伤所致呼吸不畅者,可作环甲膜穿刺或切开。(5)紧急现场气管切开置管通气。

【止血】止血是现场急救首先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阻止伤口的持续性出血,防止伤者出现因失血导致的休克和死亡,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挽救伤者的生命。

在现场急救止血过程中,一般首先应判断伤者出血的原因:

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多呈血珠状,可以自动凝结。在现场无需特殊处理,或给予局部压迫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静脉破裂的出血多为涌出,血色暗红,大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比较快速。动脉破裂导致的出血多为喷射状或快速涌出,血色鲜红。

止血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止血、动脉压迫止血和止血带止血三种手段。

局部压迫止血: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伤口的出血均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方法是使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急救包等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如果在事故现场无上述材料,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衣物、围巾等覆盖伤口,包扎或用力压迫。在对肢体伤口的加压包扎过程中,加压力量达到止血目的即可,不宜过大,防止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加垫屈肢止血法:在上肢或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腘窝加垫屈肢固定。

动脉压迫止血:对于局部压迫,仍然无法达到止血目的的伤者,可以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依靠压迫出血部位近端的大动脉,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止血目的。

压迫腋动脉:在伤者腋下触摸到腋动脉搏动后,以双手拇指用力向伤者肩部方向压迫该动脉,可以达到该侧上肢止血的目的。

压迫肱动脉:在上臂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用力压向肱骨。此法用于阻止前臂伤口的出血。

压迫桡动脉及尺动脉:在腕部掌侧触摸到桡动脉和尺动脉,同时压迫,阻止手部的出血。

压迫指动脉:用手捏住伤指指根两侧,可以阻止手指出血。

压迫股动脉: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可以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力下压,可以阻断同侧下肢的出血。

对于前臂或手部出血者,还可采用在肘前放置纱布卷或毛巾卷,用力曲肘固定,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如果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无法达到目的,而压迫动脉不便于伤员的转运时,可以使用专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应注意力量足够。如果力量不足,可能导致止血带没有阻断动脉血流,而仅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伤口出血更加凶猛,加速伤者的失血。

如果在交通事故现场如果没有止血带,可以使用绷带、绳索、领带、毛巾、围巾、衣物等替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严禁用铁丝作为止血带使用。

【包扎】包扎的主要目的是:一、压迫止血;二、保护伤口,减轻疼痛;三、固定。

现场包扎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十字绷带等。如果没有这些急救用品,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围巾、衣物等作为替代品。包扎时的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如果出血比较凶猛,难于依靠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时,可使用动脉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

在包扎过程中,如果发现伤口有骨折端外露,请勿将骨折断端还纳,否则可能导致深层感染。

腹壁开放性创伤导致肠管外露的情况在交通意外中十分罕见。一旦发生,可以使用清洁的碗盆扣住外露肠管,达到保护的目的,严禁在现场将流出的肠管还纳。

【固定】固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端移位导致的二次损伤,同时缓解疼痛。

在现场急救中,固定均为临时性的,因此一般以夹板固定为主。可以用木板、竹竿、树枝等替代。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邻近的关节,如前臂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

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以利用伤者自身进行固定:上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躯干固定;下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固定。

【转运】转运是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正确及时的转运可能挽救伤者的生命,不正确的转运可能导致在此之前的现场急救措施前功尽弃。

昏迷伤者的转运:在昏迷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方法是使患者侧卧,随时注意观察伤者。如果伤者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者,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出现脊柱的弯曲。一般使用三人搬运法,严禁背、抱或二人抬。运送脊柱骨折伤者,应使用硬质担架。有颈椎损伤者,搬运过程中必须固定头部,如:在颈部及头部两侧放置沙袋等物品,防止头颈部的旋转。注意,对怀疑有脊柱骨折或不能除外脊柱骨折者,必须按照有脊柱骨折对待。

对于使用止血带的伤者,必须在显著部位注明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如无条件,需向参与转运者说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


附录二常用特殊检查项目

一、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这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最早应用于头颅检查。目前,对脑外伤的诊断准确率已达95%,用于腹部和盆腔创伤检查亦逾益广泛。

1、头颅部CT检查:凡创伤中头部受力、或冲击伤、甩鞭伤、创伤性窒息等,疑有颅内损伤时,均需进行此项检查。有助于脑震荡与颅内存在损伤病灶的鉴别;可以直接显示脑挫裂伤病灶和颅内血肿,有确诊价值。

2、胸部CT检查:其敏感度比常用 X线检查高约100倍。由于胸部创伤多较急重,来不及进行CT检查,X线检查多可明确诊断。CT检查多用于病情稳定,诊断不明确的胸部创伤病人。

3、腹部螺旋CT检查:凡有腹部创伤史,疑有腹内脏器损伤时,只要病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即可施行CT检查;多发伤、腹部伤者,伴颅脑损伤昏迷、截瘫或精神状态不配合检查的,也适合CT检查。腹部CT检查可明确腹腔内和腹膜后的损伤情况及严重程度;确诊实质脏器的破裂伤;判断腹腔内血块和出血量;

4、脊柱CT检查:怀疑有脊柱或脊髓损伤者可行CT检查,可以明确椎体、椎管及根管等组织直径、横径数据;提示骨折块的移们情况;显示椎体后缘和椎析骨折片移位等。脊柱CT检查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不能完全代替体格检查、X线平片、MRI、脊髓造影等检查。

二、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临床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因其扫描成像所需的时间较长,不适于病情不稳定、不配和、神志不清的病人。不是创伤病人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1、对颅脑特殊部位:胼胝体、脑表面、颅底、鞍区、视丘下部及脑深部等的微笑病灶显示较准确。适用于脑干损伤的检查:可显示形态变化和损伤的程度。

2、胸部MRI检查:只用于病情稳定的创伤病人,常规X线片和CT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者。

3、骨与关节MRI检查:常规用于大关节(肩、膝、髋和踝关节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前交叉韧带及其他软组织 (肩袖、盂唇、肌腱和韧带) 损伤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5%。

4、脊柱和脊髓MRI检查:较CT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方便判断椎管的径线、锥体后缘骨折、血肿、髓核突出或脱出等形态变化;又易于早期查出脊髓本身病理和生化变化。这是其他检查无以替代的。


附录三常用特殊治疗项目

一、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原则

1、ICU收治患者应当根据下列优先顺序进行:

(1)急性可逆性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根据动态监测进行干预性治疗。

(2)患者虽然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但生命体征稳定,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存在,可突然诱发危重病状态,潜在的需要立刻的生命支持。这类患者以围手术期患者为代表。

(3)虽然生命体征不稳定,但原发疾病完全被治愈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合并症或原发病的急性加重,使I CU的治疗仅可以有限的缓解病情。

2、不属收入ICU治疗指症的患者

(1)原发疾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没有明确存在危重病诱发因素,在ICU以外完全可以完成治疗。

(2)原发病为急性不可逆性致死性疾病,无须特定治疗、仅是缓解痛苦治疗。

3、转出标准:

患者被收入ICU的原因和当时的病情状态应当被连续地评价,只要患者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就应从ICU转出:

(1)生理状态稳定,不再需要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ICU治疗。

(2)生理状态进行性恶化,积极的干预性治疗不能奏效,没有进一步治疗措施。

二、高压氧疗法适应症

1、脑损伤及伤后脑功能障碍,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术后、脑震荡和脑外伤后综合征等;

2、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

3、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

4、创伤的断肢(指、趾)再植术后;大出血、创伤性及失血性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障碍;

5、挤压综合征;

6、特异性感染:破伤风等。

 

附录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问题的答复(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04]81号)(略)

附录五: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节选(损伤部分)(略)

附录六:人身伤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T521-2004)(略)

附录七: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667-2002)(略)

附录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略)


戴卫祥 律师

戴卫祥,男,辽宁东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三级律师,工学、法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省级人民监督员,大连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市司法局法律顾问。

2001年从事法律工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律师执业经验及4年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经验,先后担任恒大集团大连公司、辽宁公司监察室主任。执业以来,代理过建设工程鉴定、刑事鉴定、机动车交通事故鉴定、医疗损害及医疗产品质量鉴定、消防工程鉴定、环境损害鉴定等各类司法鉴定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司法鉴定办案经验,并成功代理过多起通过司法鉴定确定无罪的刑事、司法鉴定行政确认等案件,在司法鉴定专业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执业期间,秉承“忠实、勤勉、认真、专业”的执业理念,为多家企业及个人办理几百起成功案件,以认真细致地专业服务,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信赖。


戴卫祥律师联系方式

电话:13940919059

微信号码:dailvshi8

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58号天通金融大厦1616

郑重推荐

睿法在线,精英律师团队打造,倡导并推行律师执业标准化、规范化,并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睿法在线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