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见2018!600亿成绩单背后中国电影市场成长日记 | 盘点

龙果 影视前哨 2022-03-18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首破600亿大关。喜人的成绩背后,还有哪些潜藏背后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 

文  |  龙果


2018年12月31日当天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你将和谁一起度过2018年最后的夜晚?”的浪漫热浪。而中国电影市场伴随着全年609.8亿的票房成绩,也在这部电影的争议中度过了2018年最后的夜晚。


过去一年,电影市场票房毫无悬念地突破600亿大关,不断成长成熟;也是这一年,相比于2017年的559.1亿票房,9.1%的增长率三年内首度跌破10%。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电影遇到了寒冬的降温,但更多人从寒流中把握到市场调整的信号:相较于北美电影7.3%的票房增长率,中国电影市场这一年依旧可圈可点。



回顾2018年中国电影,其市场头部效应继续增强,据猫眼数据显示,20亿以上票房的6部电影占据了总票房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而1000万以下的331部电影只贡献了不足1%的票房,“长尾效应”在此失效,电影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根据北美市场的前期经验,中国电影市场此刻进入了调整阶段。


虽然,中国电影市场在2018年没有像之前那样血脉喷张狂飙突进,但逐步放慢的步伐让人们更愿意相信,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走向理性与成熟。


市场去浊扬清,步入理性增长轨道


放眼2018年的国产电影,许多曾经奉为圭臬的规律开始失灵,更多新气象取而代之。


据猫眼数据显示,曾经金科玉律“档期效应”不再明显,虽然各大档期电影扎堆上映的热闹景象依旧,即便2018年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了68.5%,但暑期、国庆、贺岁三大档期全部成绩平平,档期电影票房在全年票房中的占比最终还是停在了50.5%这个不温不火的数字上。



其次,原本大导演、大IP、流量大卡司等票房金字招牌似乎失灵,新锐导演开始具备领跑之势,在猫眼显示的票房Top20电影中,诸如《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超时空同居》《无名之辈》《无问西东》等新生代导演的爆款作品贡献了41.1%的票房,他们之中有文牧野、闫非等新锐导演力量,也有黄渤、刘若英等跨界明星,但他们的作品普遍以十足诚意获得了高评分高票房,成为了2018年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同时,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不再是票房的坚实后盾,不论是由于大面积票补取消后,19.9元起的电影票价升高消解了他们的观影意愿,还是由于更多的娱乐化方式取代了看电影这一日常娱乐方式,观影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电影从原来以年轻人为主的都市时尚消费方式,逐步变成全民参与的大众流行消费方式。



从2018年进口电影市场来看,观众的“超级英雄梦”依旧。猫眼数据表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以23.9亿元的票房成绩领跑,《毒液:致命守护者》(18.7亿元)、《海王》(18.6亿元)紧随其后。5部超级英雄电影占据了好莱坞六大影片中国票房的40%。



但好莱坞电影在许多观众心中的黄金地位逐渐开始消解,原本被国际市场看好的《星战8》《黑豹》《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等作品却在中国市场遇冷而草草收场。随着进口电影数量的同比增长,印度电影单片票房却在众多发达国家作品的重围中脱颖而出,但在《超级巨星》《小萝莉的神猴大叔》等不俗表现之后,印度电影票房便随着时间轴开始走低,面临着过度消耗的风险。



2018年,资本火速撤离、票房造假等乱象被整治后,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去浊扬清,步入理性增长的轨道,回归到电影本身。


回归内容驱动,中国故事成为新主流


这一年,不论对于国产抑或是进口电影,好内容成为了观众电影消费的主要动机。摆脱了花团锦簇的外在,中国电影找到初心,回归本质。


猫眼数据显示,2018年上映的影片中,猫眼评分中9分及以上的高分作品拿下了了47.5%的票房,而8分以下的作品仅占票房总收入的10%, “良心之作”的优质内容成为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粗制滥造品质不佳的影片被市场大幅淘汰。

 


口碑效应不断增强,也加速了中国电影市场选择机制的成型。诸如《无双》《来电狂响》《无名之辈》都是以口碑发酵成票房成绩,从电影上映之初的默默无闻到口碑扩散之后的完美逆袭,一方面再次印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相比于天花乱坠的宣传和虚高的票房,观众更愿意相信的身边以及普通观众观影后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猫眼、豆瓣的电影评分体系和真实影评成为了更多观众消费选择的风向标,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在大浪淘沙的市场历练中,国产影片实力变得更加强大,票房占比超过六成。



受益于政策不断支持,中央级专项资金、财政部专项资金不断流向对国产电影的制作发行支持当中,国产电影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中国电影人不再盲目追随好莱坞的步伐,而是立足中国现实和百姓生活,银幕上呈现出更多令人欢笑、催人泪下的中国故事,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正因如此,电影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产业受到国家重视。2017年底电影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通知》”),确立2020年银幕总数超8万块的目标,并提出一系列积极措施,意图进一步加快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


年底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银幕数已经突破6万块。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单银幕票房下降的态势,这表明影院单位经济效益还不乐观,存在明显瓶颈。2018年影院市场也在加速洗牌,新影院开张、旧影院关停的行业迭代速度加快,这意味着新一轮影院市场改革序幕即将拉开。



互联网新变量,为电影市场拓展新增量

 

2018年,互联网这一新变量也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增量。


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观众的电影消费习惯。


首先,2018年全国电影购票线上化率达到84.5%,以猫眼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票务平台进一步推动电影线上购票的全面普及,各线城市线上化率均增至81%以上,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西北边陲小城,8成以上的中国观众都习惯通过网上购票观影。



其次,观众获取电影讯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互联网化。猫眼这样的电影票务平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成为中国电影观众获取电影信息的主流线上渠道。


猫眼、豆瓣等互联网平台的电影评分和评论也成为中国观众观影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现在观众会选用猫眼等在线购票平台观影,看完电影会在猫眼、豆瓣等打分平台发表评论,而后便会通过在微信、微博两大社交网站上的讨论、分享、转发等方式展开传播,形成电影的口碑效应,并越来越快地影响到电影票房走势。



此外,互联网创新的营销场景如微信小程序、抖音短视频,也为电影宣传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今年各大档期内《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影》等多部影片,都与猫眼微信小程序合作,借助社交裂变,实现指数级传播和海量曝光;《超时空同居》的“土味情话”、《西虹市首富》的“卡路里”、《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花样营销策划,也带来超高的映前热度和预售转化。


2018年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趋势是,腾讯、猫眼等互联网公司在2018年各大档期内都深入到电影出品发行环节,并且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在背后推动了《我不是药神》《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来电狂响》等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成为年度爆款。


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环节逐步深入到产业环节,在更深程度上与电影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市场增量,并重塑着电影产业的演进方向。

 

走过2018年,“过高片酬”“逃税漏税”等行业顽疾被不断剔除,热钱退场、泡沫挤去,中国电影可谓是洗了一个冷水澡。


告别非理性繁荣,迎来理性增长。不论你是站在冬天,还是眺望春天,我们都无法否认,中国电影开始以更强健的体魄,拥抱明天。


视频网站“下半场” | 综艺市场

偶像剧 | 美剧 | 偶像养成节目

《扶摇》Q1财报 | 国剧60年

创造101 | 朗读者 |《后来的我们》

《国家宝藏》|《歌手》|《明日之子》

暑期档剧集 | 传媒监管 | 体育电影

现实主义剧集 | 影视“出海” | 英剧 | 韩剧


微信:Rinna503


邮箱:deepmedia88@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