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 生活度量计划结束了......吗?!
终于,不可避免又长舒一口气地,我们迎来了生活度量计划的最后一期。
一年了,我和阿铭已经用数据写信一年了。
在这一年里,我们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在摆烂,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在panic,剩下百分之五十的时间都在顺其自然地过自己的日子。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养了猫,开始学习小提琴;阿铭去五角场念研究生,脱单,开始实习。生活度量计划似乎只是这一年生活的一个注解,一行在正文下不起眼的小字。
但这行小字,也终于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平心而论,我们真正投入到这个项目中的精力与时间是相当有限的,有时候甚至有限得让我们有些羞愧。
在这一年中,我们得到太多朋友、老师们的支持。有的朋友只是点头之交,但却会坚持在每一期推送下留言鼓励我们;有的朋友素未谋面,加上微信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的生活度量计划做得真好”;更多的朋友只是在读完自己的喜欢的文章后默默转发,点赞,打赏。
我们何德何能,用这么一些平庸而琐碎的人生切面,去换取那么多远方的喜欢。
如果非要很俗气地感谢一下大家,那么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们各自的父母(尤其是两位妈妈)。虽然我相信妈妈们并不一定真的每一期都看懂了,但根据后台的打赏来看,妈妈们真的很爱且很关注我们。
其次,我们想要感谢所有生活度量计划的读者。我们不是一个体面的自媒体。没有热点,没有爆款,没有网感,只是两个普通女人的一些日常碎碎念。就这样的内容,能在光怪陆离的赛博空间里打败热歌劲舞的短视频,赢得每周几百个人的注意力。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观。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虽然也会坚持下去,但必然没有现在这样自洽和快乐。
谢谢你们,给了我俩“原来这样也可以”的勇气。
最后,我想要很认真地感谢一下阿铭。
骗她来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把一切都描绘得很美好。有趣的项目,无数的粉丝,完全不需要她操心的运营......但实际上,我忘记记录,经常拖稿,最爱在周日玩失踪。无数个我在外鬼混的夜晚或疲惫入睡的凌晨,都是阿铭默默承担起本该由我完成的一切。
她的一句“我在”,比任何人都更让我安心。
除此之外,我也在这一年的旅程中,无数次见证灵感擦出火花的时刻。每当我们交换成稿时,总会发出“天哪你也这样觉得”或者“我们的分类又重合了”的惊呼。我用的暗喻,不必说出口,她总能懂得;她搭配的颜色,不必做解释,我自会明白。有时我往往想,也是阿铭才能陪我做这样完全理想主义的东西,换做旁人,一定会在头三个月便厌倦地走开。
幸亏是你,只会是你,还好有你。
肉麻的感谢说完了。来说说接下来的事情。
首先,我们会在8月7日至8月14日,在上海徐汇区的Text&Image梯书店做一场小型的展览,并在8月14日做一场小小的分享会。更多的细节我们会在之后的公众号以及个人的朋友圈放出,欢迎所有感兴趣的朋友来玩。(Btw这家书店老板是我们的朋友,是一位非常有品位的独立设计师,他的书店小而酷。值得一去。)
其次,这个公众号我们不会就这样白白扔掉。我和阿铭初步的意见是之后我们会重新开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或许是设计,或许是摄影,或许是生活度量计划pro。目前还没有决定,欢迎各位来和我们讨论你们的想法!We stay open for all friendly comments!
故事到这里本来就结束了,结果阿铭说她也有几句想说的。
也是,反正都下水了,理应给她一个机会。(like 发刊词)
以下为阿铭陈述:
在一年来项目进行的各个时期,不少朋友都问过同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们能坚持做下来?
很不幸,答案不是什么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而是,我们都有这样的担心——一旦自己拖稿,就会被对方凶。
比如罗猫眼里,一旦我开始只发文字而不发任何表情包,那可能意味着我在生气;而在我眼里,一旦她直接在微信框里不带任何语气地敲出我的大名,我立刻满脑飘过大写加粗的弹幕——“完蛋!”
但事实上,当我们事后沟通会发现,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情绪——换言之,没有生气。
于是52期生活度量计划就在这样自己恐吓自己的状态下完成了。
我们有时候会无奈地抱怨,最开始两小时就能画完一期,到后来却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勉强画完正面——好吧,虽然在技术和审美上进步甚微,但对作品的要求却大跃进式地天翻地覆水涨船高。
但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很充实丰满的过程。
最后,话不多说,谢谢大家对生活度量计划的喜欢。
会有下期的,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的最后,我们终究还是要道别了。
在此之后,我们会休一个长长的假期,也许在深秋的时候将再次与各位相见。希望你享受这一年来我们的陪伴。
Addio!I miei amici!再见了!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