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退出健身房的人,走进了冥想世界|GymSquare
当健身逐渐从一项运动转变到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就是健身到「健心」的过程。
作者/雪莹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如果把「身心健康」当作大部分人的共性需求,那么我们的「身体」在健身房受到了太多的关照。
回归内心的健康,一部分人选择了冥想。
比如硅谷的科技创业成功者们,早期冥想成为一件早间日常;从压力中寻求释放的高级白领们,冥想正念成个更多选择;甚至更多追求回归自我的北美年轻人,开始把冥想作为健身房的另一种「健身」。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冥想目前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健康趋势,冥想者的数量在2012-2018之间的增长超过3倍。
冥想已经从古老的宗教仪式,走入日常生活,甚至从东方文明,走进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治疗范围。
随着瑜伽被更多人喜爱,冥想作为一种时尚的趋势加到入了这一趋势,至少在美国,可以看到专门的冥想工作室在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开放。苹果、特斯拉、twitter等公司都设有冥想空间。
除了冥想工作室的兴起,传统健身房和室内家用器械等都将目光放到了冥想领域,Equinox推出的HeadStrong的冥想课程,Peloton的冥想在线课和Lululeom健身房的冥想空间等。
甚至冥想APP,成为了扩大冥想传播力的重要载体,冥想APP中领先的公司——Headspace,今年2月完成B轮8800万美元的Calm等等。
冥想跳出宗教仪式,开始和科技更多连接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冥想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比如脑部感应头带和VR的技术结合冥想等等。
冥想依然存在诸多争议,关于有效和无效,关于宗教和科学。
但过去20年,冥想在科学的领域愈发被重视,无论是医生还是科学家正在逐渐接受冥想,并在科学研究中开始证明其有效性,特别是对于心理层面以及压力相关的。
一部分退出健身房的人,已经走进了冥想世界。
冥想,从东方到西方
冥想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据历史记录源于印度公元前几千年。在整个早期历史中,这种做法很快被邻国采用,并成为全世界许多宗教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了冥想的行为,这种行为本身跟古埃及和中国宗教都有关系,还有犹太教,印度教当然还有佛教。
冥想的全球传播开始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丝绸之路,其发展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从而影响西方文化以及宗教。但直到20世纪,它才开始超越特定宗教领域,逐渐像心理科学研究方向作为切入点,特别是在西方。
20世纪60年代,当印度一位名叫BK Anand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瑜伽修行者在冥想时恍惚的状态,并不会感受到热,从那时起冥想开始受到了科学的关注并认真研究。
然而,冥想仍然停留在科学的边缘,这是许多西方主流研究人员所摒弃的话题。
事实上,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Herbert Benson博士直到1967年才开始重新进行冥想研究,此时他发现冥想的人使用的氧气相对于其他日常呼吸减少了17%,降低了心率并产生了更多的脑电波来帮助睡眠。
Benson发表了The Relaxation Response并创立了Mind / Body Medical Institute,继续开创冥想对生物学的益处。
大约在同一时间,冥想的地位得到了提升。1975年超验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TM)受到甲壳虫乐队的欢迎,作为迎合全球知名度的一种方式,他们前往印度学习TM。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冥想收到名人方面的传播,以健康为重点的概念,风靡各个领域。
1996年,时代周刊报道了Deepak Chopra 「永恒的身体,永恒的心灵」书籍,在一天内卖出了137000份,而随着名人的传播,尤其是迈克尔杰克逊和唐娜卡兰都称 Chopra 为大师。
宗教和科学的沿袭,让冥想开始走出教堂和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
冥想来到新时代
随着瑜伽风靡全球,冥想与瑜伽的相结合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据皮尤研究报告称,40%的美国人至少每周冥想一次,而CDC报告显示冥想与瑜伽这两种运动正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两种医疗实践。
可以看到来自美国纽约市的MNDFL和洛杉矶的DEN作为冥想工作室的领头者,还有来自伦敦由神经科学家创立Inhere冥想工作室。
■ MNDF
冥想工作室一般提供30分钟或45分钟的引导冥想,引导的导师背景也是来自各种古老的冥想类别,用户还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导游冥想,或在课程未开课时参加自我冥想。
看起来除了健身私教之外,一部分人需要寻求私人冥想帮助。
同样来自纽约市的INSCAPE,提供引导式冥想,遵循核心冥想类型的逻辑。而多伦多的MINDSET Brain Gym则选择了现代化的方式,使用脑波传感技术绘制用户冥想的进度。
另一个主要趋势是冥想工作室的新概念,新型的冥想工作室不仅仅将将冥想作为单独的一项,而是多方面结合瑜伽,心理治疗等方式,重新定义传统冥想。
例如曼哈顿THE WELL工作室,提供瑜伽+冥想的课程,而布鲁克林的HealHaus将自己定义为健康工作室,通过冥想和心理治疗的方式,帮助用户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将冥想融入到健身中也正成为全球流行趋势,健身房课程中有提供与冥想相结合的课程,而新的冥想健身则面向那些希望在平台中融合身心健康的解决方案的人们,例如家用单车Peloton涉足冥想和瑜伽领域,为用户提供直播冥想课程,课程以呼吸为重点和引导可视化。
尤其在家用场景中,动起来骑车和静下来冥想,都很需要。
高端精品健身房Equinox也正将冥想练习融合到课程中,HeadStrong的健身课程正是围绕着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与冥想。
另外像西班牙SHA健康中心提供为期一周的健身计划,将拳击和跑步等体力训练与冥想穿插在一起,使身体和心理在运动过程中同等地运作。
根据罗格斯大学的研究发现MAP(心理和身体)训练(将有氧运动与无声的正念冥想相结合)最适合有氧运动和跑步运动,因为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的运动,例如拳击或橄榄球运动,冥想提供了这类运动所需要的注意力。
互联网、科技、健身,新时代给了冥想更多的载体和延展空间。也让更多人开始走进冥想世界。
科技、冥想:多种可能性
2019年冥想APP的融资,让更多人科技互联网人重新思考冥想。
Headspace作为冥想APP领头的公司,覆盖190个国家拥有3500万用户,而Calm每天有50,000个新注册用户,下载量达到2600万。
虽然这类APP提供的绝大多数冥想都是属于正念冥想,但它们都有不同的角度和氛围。
■ CALM
与许多这些应用程序一样,Headspace,Calm和MindFi针对特定的生活问题定位,根据不同场景内容来进行冥想,例如管理愤怒的情绪,入眠情况或处理不良关系的有意识的练习。
此外Calm APP 除了冥想,在睡眠领域中找到了一席之地,Calm的创始人表示讲述故事其实基本上相当于成人睡前故事,而Calm APP通过与名人录制故事,赢得超过1亿听众收听睡前故事。
冥想APP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是容易上手的,那高科技因素的加入则更能帮助用户提升冥想体验感。
例如Muse 2冥想头带,结合了生物图像反馈来定制冥想练习,通过EEG(脑波)跟踪,tDCS和其他生物识别测量等内容,提供一系列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更深层次的冥想练习,并实时优化和个性化体验。
Muse 2 “大脑感应”的传感器跟踪脑电信号,心跳,呼吸和身体动作,提供冥想体验。
另一个趋势是大脑产生冥想状态而不需要冥想。Healium是可以通过用户脑电波和心跳来创建个性化的互动冥想环境。
■ Healium VR
尽管在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成为流行趋势的冥想,但是在中国对于冥想的理解,似乎还是难逃脱「神秘组织」以及「宗教主义」的刻板印象,更多的还是对于冥想与心理治疗直接的联系。
例如心理科普KnowYourself, 推出了呼吸冥想小程序,提供冥想课程和一些日常简单的冥想操作指南。今年2月「潮汐」冥想APP ,完成的近千万元 Pre-A 轮融资,通过雨天、海浪、森林等自然的声音帮助用户解决焦虑、失眠、注意力分散等问题。
即便如此,冥想对于这个节奏更快、功利和浮躁盛行的现在社会来说,依然难以得到拥簇。很多冥想APP更多承载了助眠、陪伴等功能,甚至在很多层面来讲,冥想依然小众到和健身房难以融合。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从健身房退出的人来说,冥想可能是承载他们身心灵恢复的一个好方式。虽然目前并不是主流趋势,但或许就像20年前的健身行业一样,冥想将开始会成为一部分用户新生活方式。■ GYMSQUARE
-END-
UFC、BodyCombat、b-monster、
拳击、24KiCK、泰拳、巴西柔术
GymSquare将在7月24日,
「健身青年俱乐部·搏击进化论」上海集结!
扫描上图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精练
GymSquare
与精益练习者,建设自由健身广场
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的精品健身内容平台,
回复「开场」
加入GymSquare种子用户群。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