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课是舞台,但教练不是明星|GymSquare

蛋老师 精练GymSquare 2022-05-13


拨开舞台的明星光环,从用户角度去发现教练本质。



作者/蛋老师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本文作者是GymSquare的好朋友蛋老师,公众号「爱吃鸡蛋的蛋老师」主理人,教练、课程研发者。

团课健身房的兴起史,也是中国明星教练的兴盛之路。

在过去4-5年内,明星教练和团课健身房实现了「互相成就」。


从一兆韦德操课教练前往
乐刻的卢娜,全面负责团课业务培训;最早在深圳中航带团课的王贺,以初创身份加入超级猩猩至今;曾是足球运动员后来转向培训师的张坤,当下已成为Shape教练管理的顶梁柱。

但事情也在发生变化。「明星教练」四个字不再被频繁提到,现如今更多由「自研课IP」、「健身厂牌」所替代。

这是团课健身房由早期的内容个性化,转向标准化的体现,明星效应在被稀释。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名明星教练的全部,从来不是单一的明星效应。


相比成为全场仰慕、被用户追随的明星,明星教练的最大价值是改变用户行为,走向健康生活方式。

就像Keep直播课、IP课程中的明星教练,重点不在于明星标签,而在于能大范围地改变亿万用户行为,推动用户建立健身习惯。

拨开舞台的明星光环,从用户角度去发现教练本质。团课是舞台,但教练不是明星。

                               
重新认识「明星教练」

团课是个小舞台,早期的团课品牌需要让「明星教练」发光发热被更多用户知道,来增强品牌形象。

在2018-2019年间前后会发现,包括超级猩猩、乐刻都在强力的推动「明星教练」的产生,特别是在超级猩猩,内部也将教练的管理员称为「教练经纪人」。这些足以看出当年的推动「明星教练」的决心与行动。

但当更多的教练盯着明星教练的光环,沉寂在众星捧月的愉悦时,似乎对「明星教练」缺少真正认识。


//「明星教练」是一种责任

如果深究「明星教练」的产生,如果仅仅聚焦在表面的光鲜就会忽视明星教练其实是意见领袖,是一种责任。

老一代明星教练,大多已走上管理岗,他们不仅是莱美在中国的培训师主力,并且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供职于中国头部俱乐部。

而新兴的团课健身房,之所以一度激烈争抢明星教练资源,因为他们的「领袖效应」,不仅体现在用户端的号召力,更重要的是内部教练团队发展建设的基石。

明星教练不仅仅在用户端有影响力,在教练和品牌端也是代表着一种责任。

// 明星教练不全是努力的结果

我们可以将品牌和明星教练看成天平的两边,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品牌影响力较弱时,就需要用明星教练去撬动更多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用户和教练,甚至是吸引投资。

所以不难发现,「明星教练」的盛行几乎都是出现在这些团课品牌的早期发展中。殊不知明星教练的成功,也是所系统根据运作情况结果。

比如团课品牌在当前的新媒体运营上,不仅是推广明星教练故事,从门店会员再到门店管家,都经历过深度刻画。甚至在教练员这端,重心已经从个人IP,转向群体画像的描述。

所以对于想做教练的人群来说,首先是做一个教练,不是做一个明星。



// 明星教练逐渐被稀释

团课品牌不断的在强调标准化的进程中,明星教练就已经在被稀释的道路上了。


之前推崇明星教练的品牌也渐渐开始淡化这一概念,甚至通过各种方式限制教练的「明星化」。「明星教练」最终是为系统服务的。

我们会发现,曾经被推为明星的教练在被系统逐渐稀释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被稀释是系统的趋势,而会觉得是不合理,甚至是一种被欺骗。因此大部分人会出现负面的情绪,甚至离开品牌。

但如果意识到自己只是系统的一部分时,就不会盲目认为离开系统后依然是明星,以至于能单独撑起一家公司。

                                     
教练提供的不是「明星效应」
而是「健身服务」

明星教练的产生和稀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很难扭转的事实之后,我们就需要思考,教练到底是追逐成为明星呢,还是应该回归教练的本质。

教练可以成为明星,但是教练的本质是提供健身服务的。

// 为什么健身教练是服务者?

一部分从业者不太认可将健身行业归到服务业中,其本质上是对服务业带着偏见,认为服务业「低人一等」。其实不然,服务不是以卑微的姿态去乞讨,而是给用户提供满足他们特定需求的服务,是一个提供价值和扩大价值的过程。

理解健身是「服务经济」,我们就要来先理解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最重要的差别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关系。

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分离的,它就是产品。比如生产手机的,只需要把手机交付到用户。如果是一家出版社,只需要把出版的书交给读者。

但如果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它会成为服务。


比如说理发业,理发师的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对照来看,健身是一种服务经济,无法将具象的产品形态交付给用户,而教练的内容生产过程也是用户在消费的过程。

之所以将健身归于服务业,一方面是让教练明确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一方面是希望教练能了解所处行业的属性,对核心能力要求是不同的。

// 相比成为明星,
明星教练的最大价值是改变用户行为

明星教练本身也是一种服务,就像美国精品单车工作室SoulCycle的明星教练,以及莱美培训师或者展示者。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被用户喜欢或者追捧,在于其本身已经满足了用户的某些需求。

比如通过引导用户行为改变,实现用户的「增肌减脂」、「情绪释放」的健身需求。

健身教学不是给教练展现才华的一个平台,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它是为了让用户能够不断地实现行为变化满足自身需求,而教练真正的角色是一个服务者。


// 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思维

服务其实是一种思维,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思维。

但教练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舞台上如明星般的自己,不是服务者,导致教练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从与用户的沟通方式还是授课方式都是以自我出发,教练在这种「明星」光环的驱动下逐渐失去的不仅仅是服务意识,失去的还是对人的基本认识。

教练可以像明星,但是教练的价值最终还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中体现的。而这需要教练拨开舞台的光环,从用户角度去发现的。

                          
多元理解健身服务

很多的教练出去自己开工作室不尽人意的是大多数,有一个重要的点是被忽视的,那就是大部分的人理解健身服务就是教练授课的过程,但其实服务远远的不止与此。

// 服务是多维度的

用户的是非理性的,用户的体验也是非理性的,他们不可能将一次健身服务分拆成很多部分,他们只会整体的给出服务的评价。

就像很少有用户会很清晰的表达出教练到底在哪一部分做的很好,哪一部分做的很差一样,他们只是用一些概括性的词汇来表达。

甚至用户来到一间教室,教室的地理位置,寻找的难易程度等等,其实都是影响用户判断服务的因素。

因此,如果单纯的将服务理解为教练的教学过程,或许是片面的。


// 教练也需要被服务

在一线的教练是提供服务的人,而教练本身也是需要被服务的。但这里的服务,并不是指各种标准化的流程,而是足够的权限和支持。

中国的服务业,我们知道也有类似的规定,比如海底捞火锅的员工就可以做主,给客人打折、送菜,甚至免单。

而这一种权限实则是对一线员工的一种服务。所以服务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过程,而是一个价值传递过程。

事实上,很多服务做得好的公司,都有一种相同的文化——对员工好。当中不仅有做快递的顺丰也有电商平台京东,以及依托好服务出名的海底捞。

我们回头来看看健身行业,仍然欠缺这样的公司出现。

所以服务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应当从上而下,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一线员工提供服务而不为员工服务。■ GYMSQUARE


-END-
GymSquare正在进行「健身团课用户调研」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刻参与调研


精练

GymSquare

与精益练习者,建设自由健身广场

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的精品健身内容平台


精练GymSquare正在招募:

健身科普作者/分析师/社群运营/课程产品经理

后台回复「招聘」,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