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运动服的尺码,为什么越做越小了?

碧纹 精练GymSquare 2023-07-02


买不到合适尺码的健身服,成为身材主观原因之外的另一种身材焦虑。


在国内的健身服市场中,S码常常售罄最快,但M、L码给出的体重数据,其实仍然属于偏瘦身材。高个子和大体重女孩需要的XXL、甚至XL却常常断货缺货。


而对于多年健身的健体爱好者而言,却只能购买大码后再自己剪裁。在看不见的地方,很多人在经历着运动服码数的选择困难。



GymSquare在运动品牌的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对比后发现,国内女性运动服市场,尺码自由似乎已然难以达到。

一方面,被认为身材差异而存在的国内外巨大尺码差异,其实也需要随着国人体型的变化而作出改变,不论是紧身裤还是运动内衣。‍‍‍‍‍‍‍‍‍‍

而另一方面,以李宁、安踏等国内品牌为例,在提供尺码选择时直接根据身高划分体重,因此矮个子尺码往往偏小,这忽略了矮个子人群,因为他们正需要减重,才选择购买运动服。

左安踏,右李宁

以身高递增体重的尺码选择


从身材变化而言,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最新研究显示,三十五年来,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尤其国人在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并逐渐有赶上欧美的趋势。

但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国际品牌在面对国内市场时却仍然没有提供更多的码数选择。NIKE门店的XXL码经常缺货断货;在欧美地区从0号-20号全线售卖的lululemon,天猫旗舰店却只有XS-XL 5个尺码选择,即欧美尺码的4-12码。

国内的运动服码数在越来越小,也仍然与审美差异息息相关

举例来说,大部分面向国内市场的运动大牌,仍较少使用大码模特;而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努力减肥想要穿上S码的人仍然很多。

想穿0码Lululemon的小红书女孩

瘦代表着好看仍然是国内审美的主流

这一市场需求正在催生品牌卖出尺码更加紧凑的运动服。同时也让部分健康体型的人群、以及大码人群,失去了自由选择码数购买的权利。

买不到合适码数的运动服


穿得好看还遮肉,一定是很多人去健身房的动力来源。但买不到合适码数的运动服,也成为一部分健身人的烦恼。

身高1米75的媛媛在国内只有女装最大码才能合身,「或是直接买男装会让我穿的更舒适」。这让她不得不对BMI只有22的自己产生怀疑,为什么正常身材的她,却无法在女装领域购买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服


而对于大基数人群,到线下实体店买衣服更像是一种被扒光丢到人群中的羞辱体验。

身高1米63,体重140斤的可可在办完健身卡后,马上遇到了买健身服的瓶颈。「有些大品牌实体店的宽松运动裤最大码会直接拖到地板,但只能将将紧紧裹住我的大腿,而对于仍然没有走出身材焦虑的我,Leggings的裸露线条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

高个子和大体重,让部分健身女孩在购买运动服时出现尺码焦虑。

通过搜索发现,当下国内的大部分运动品牌网站,能够提供的尺码相对于欧美来说确实偏小。一方面是因为身材差异导致的市场供需关系。

但另一方面,国内的运动服尺码确实无法满足更多维的身材需求

在国产品牌安踏和李宁的官方网站中,他们给出的官方尺码推荐只针对高个子人群,但对于大体重但个子偏小的群体,即使是最大码XXL的服饰选择,仍然需要经过后期的裁剪才能够穿着合适

左:淘宝大码运动服提供的码数

右:安踏官网提供的码数


「只有在淘宝专门搜索大码运动服饰,我才可能遇到合适的运动服。而大品牌好像给的选择更少。」可可告诉GymSquare。

不仅是国产品牌,即使是在全世界都有产业线的国际品牌,同样在发行尺码上有很大的偏差。

在英国穿M码的媛媛,回到国内只能穿nike的最大码。国际品牌在海外的尺码比国内更大,且国内的最大码XXL号在官网却通常缺货断货,而在线下门店甚至只能买到XL码,这是媛媛在nike门店遇到的情况。

而180公分的体育生Cici,在lululemon也只能9分裤变7分裤,骑行裤穿成安全裤。

其实早在2020年,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已经表示,为了阐述品牌的审美包容性,会将尺码扩大到 20 码。且在现在的欧美地区,尺码也确实增加到了20码。

但在淘宝lululemon的官方旗舰店,只有XS-XL 5个尺码选择,即欧美尺码的4-12码。


lululemon神裤Align海内外尺码对比


从BM穿搭风在网上被抨击后,白幼瘦审美好像开始退潮。但即使是被认为尺码最包容的运动服领域,在迎合国内市场时仍然给出了相对欧美小得多的尺码选择。

运动服越卖越小,或许是因为国内的审美视线仍然窄化。


正常身材
却要穿大码运动服

身材差异,确实是国内运动服品牌在销售时选择较小尺码的主要原因。

但根据过去三十五年的体型统计数据显示,其实我国大众的体型正在发生非常明显的改变。

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最新研究显示:1985年到2019年间,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增加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性增幅排世界第三,增加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

三十五年来,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尤其中国人,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来源:网易文创


按照数据来看,过去三十五年国人身高增加已经快要接近欧美人群的平均身高。国力上涨、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蛋白质种类的丰富都是身高体型开始逐渐增加码数的原因。

衣服尺码并没有实时作出改变,这也是直接导致国内很多健康身材的人群,只能买最大码运动服的原因。

更不用说一部分健身OG,小伟身高不到1米8,体重80kg,但由于常年健身有着更大的肌肉块,只能在淘宝网店网购185的体恤改短,以让肩部和胸部合适自己身型。「我很好奇,力量举,健体,柔道,举重,摔跤之类或者强壮高大的篮球运动员,到底去哪儿买衣服?」


不仅仅是传统观念里因为亚洲人种的体型偏小,审美差别也在驱使国内衣服尺码卖的越来越小


举例来说,几乎所有面相国内市场的运动大牌,仍然没有使用大码模特。而在欧美地区,大码模特已经成为标签化和一种讨好消费者的政治正确。


海外adidas大码专区 vs 国内adidas天猫旗舰店全部分类

这其实也是一种国内市场供求的双向选择,在采访一位曾经的lululemon门店售货员时,她表示店里通常最快售罄的会是4码,而打折剩下的14码往往颜色最齐全。

而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努力减肥想要套上0码Define的女生不在少数。

同样有受访者对GymSquare表示,「我虽然BMI正常,身高体重处于官方数据中的健康身材,但内心其实仍然想要套上S码的衣服。」

L、XL码仍然暗示着身材的不完美。自由审美,始终只是一场自我安慰的精神狂欢。

中国运动服
需要正常尺码

「多元化」正在健身领域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成熟,运动场景从室内到户外,运动形式也从飞盘、路冲到团课、瑜伽、普拉提进行细化。

但有多元化的运动,却没有多元化尺码的运动服。

且在运动服之外,日常衣服带来的尺码焦虑显然更盛。线下门店、淘宝网红店给出的尺码建议,都在传达源源不断的身材焦虑

尺码带来的身材焦虑
@抖音博主李蠕蠕

而在全球知名时尚杂志Instyle去年10月发布的最新调查中,327个设计师中只有9%提供了20码以上的服装,70%的设计师提供最大的服装只有12码(相当于国内M码)

虽然在时尚权威、穿搭KOL、健身博主、高奢品牌等具有影响力的群体都在积极强调尺码多元化、以及大码友好等口号。

但实际上,突出「瘦」依然是主流审美无法宣之于口的真正选择。Instyle也直接指出,「突出尺码友好,很大程度是在做戏」


反观相比高定时装、日常服饰,看似应该更加包容和友好的运动品牌,尤其是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运动服尺码的走向依然不容乐观

在高喊着审美自由的当下,仍然有很多人买不到正常码数的运动服。

现在的中国市场,需要正常尺码的运动服。■ GYMSQUA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