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在骂视觉中国的时候,我们能讨论点什么

谭缘 深蓝财经 2019-05-09

谁也不会想到,因为远在天际的“黑洞“,视觉中国会惹来如此大的麻烦。


4月10日晚9点,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正式对外公布,照片一经放出就洒满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黑洞的照片悄然出现在了视觉中国官网,被印上了视觉中国自己的标签,并注明此图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


视觉中国这一说法很快就遭到了质疑。有媒体联系到了欧洲南方天文台,就是否给与视觉中国授权进行求证,对方却表示完全不知情:“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与我们联系。”


一时间舆论哗然,围绕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问题迅速发酵。针对这个问题,深蓝财经问询了多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该事件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常年陷入版权争议,涉诉高达1万多起



根据媒体报道信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和企业开始收到来自视觉中国的律师函,被告知涉嫌图片侵权,而且要价不菲,数额最高可达数万元。


早在2018年,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在微博上对视觉中国版权生意的“吐槽”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张颖称:“视觉中国这家公司,说是从前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的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从该公司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


张颖认为这一商业模式不可能长期维持:“我就不相信这样勒索的商业模式能延续且能维持。”



据启信宝数据,自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涉及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络传播权纠纷的诉讼,达1万多起,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深蓝财经在查询后发现,案件涉及主体主要是视觉中国子公司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盖创意”)和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华易美”)。


汉华易美涉及的诉讼纠纷为3952起,其中作为原告,并与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有关的案件多达1633起。而华盖创意,涉及的诉讼纠纷更是超过7000起。


另据Openlaw数据,仅2018年与视觉中国相关的法律诉讼就多达2968起,平均每天都有15.6起官司要打。


但视觉中国被网友指责为“碰瓷”的维权官司,确实是被法院支持的。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4年版,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014)民提字第57号再审民事判决书”正是视觉中国集团与正林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


判决书中写到:


华盖创意一审时以确认授权书、网站权利声明以及图片上的水印共同主张权利,应认为已经尽到了初步的举证责任,一审法院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其为主张权利的适格主体并无不当。




这意味着华盖创意只要提供有自己水印的照片截屏,就可以证明自己是图片的著作权人了,除非有相反证据。这个判决确认了图片公司维权的权利证明要求可以不同于其他作品,为其维权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是敲诈勒索还是正义维权?



根据视觉中国2018年3季度财报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共计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总营收的82%。


据中新经纬报道,此前有接近视觉中国的消息人士透露,在“视觉内容与服务”的收入中,来自法律维权诉讼的金额很小,实际上大多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知名知识产权律师、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在深蓝财经记者联盟微信群说出了自己的切身经历:“关于图片(我们)经常和视觉中国打对家,但真正委托我们的,目前只有一例,因为视觉中国通常只起诉一张图片,这就让律师费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是他们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这一说法或可间接证实视觉中国通过诉讼与“被告方”达成合作的传言。


但视觉中国通过这一方式来促成合作或实属无奈。游云庭表示,视觉中国背后是庞大的摄影师群体,他们靠卖图片来收费,而中国传统文化里并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付费意识,所以他们只能走维权的路。但凡能正正经经的做的,(视觉中国)也不会用这种比较招骂的商业模式。“


那么游云庭提到的摄影师群体,对视觉中国又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相较于舆论一边倒的抨击,摄影师群体的态度略显微妙。


某都市报资深摄影记者对深蓝财经表示:“视觉中国的出现,对于国内摄影师维护自身作品合法权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举例说,在今年2月左右,视觉中国给到自己的稿费突然增多,查询后发现多出的稿费全部来自摄影作品侵权赔偿,而这些作品的上传时间已经相当久远。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视觉中国被指在维权过程中“漫天要价”时,上述摄影记者直言:“就应该漫天要价!”“网络上的版权侵犯实在过于严重,我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的个人公号上,经常会被人去除水印使用。而对于我本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去做维权,视觉中国这样做通常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对于著作权保护与视觉中国维权方式的矛盾,上述摄影记者称:“尊重著作权,不意味'尊重'视觉中国的经营方式;吐槽视觉中国,不能损害来之不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谈到目前版权保护的大环境时,他认为,从随便盗用图片,摄影师欲哭无泪,到如今全民吐槽视觉中国,说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改善,但还得探索出著作权保护和传播的权利平衡点,这次讨论是一个好机会。


实际上,对于当前市场下摄影作品权益的保护机制,不少摄影师都颇有怨言。另一位摄影记者对深蓝财经表示,摄影师为拍出一张好的照片通常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有的作品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但作品被侵权却像“家常便饭”。


但同时,该摄影记者也认为,将类似于企业LOGO等设计图案上传至图片平台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并不合理。



版权保护的正确之道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深蓝财经表示:


“在我国,不论是图片作品,还是其他作品,只要构成作品都受法律保护。”


但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李俊慧认为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视觉中国等类似机构的出现,对知识产权保护来说实际上还是起到了积极意义。“从现实环境整体来看,国内相关主体的版权保护意识是不足的,既有版权确认难的问题,也有维权成本高的问题,类似视觉中国等机构的出现,对于解决特定领域图片保护问题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争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视觉中国涉嫌漫天要价和疑似借助法律进行版权敲诈的问题,李俊慧认为,如果视觉中国拿没有获得授权的图片,但对外进行了许可和收费,的确涉嫌欺诈或敲诈勒索。但漫天要价的问题可能并不存在:“价格是可以协商的,并不是它要价多少,就应该付多少,实在不行还可以起诉到法院。”


那么着眼未来,对于更好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有从事版权保护的业内人士在深蓝财经媒体知识产权讨论群指出,实际上国内已有媒体机构开始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取证来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在部分地区如北京、杭州、广州的互联网法院已经开始承认这一举证方式,同时一些地方法院知产厅也开始慢慢接受。


但相比技术带来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要有所提升。李俊慧认为“企事业单位在广告、海报等商业性使用中,需获得许可并付费应成为共识。”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

● 百亿金融帝国崩塌!实控人竟涉黑、非法持枪!旗下上市公司暴跌2个亿

 黑洞国旗国徽……感觉全宇宙的版权都是它的!视觉中国刚刚道歉

● 葵花药业前董事长击杀前妻被捕:惨剧或因33亿财产分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