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被拘押千余天获国家赔偿四十五万,精神赔偿二十二万

原南通市公安局长高山落马背后,任内最大刑案被指“逐利性执法”

翻几万袋垃圾帮运动员找手机,是好客之道还是超国民待遇?

独家细节!传许家印正接受监控,知情人士:他会都不开了,近期已缺席2次例会

被退货20亿元、大幅裁员,储能界“红人”能熬过这次危机吗?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10个月跌去82%!小鹏汽车,插"翅"难飞

深蓝财经 2022-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德林社 Author 德林社

■  市值蒸发五万亿!阿里跌回原形

■  打工人卷向新加坡

来源 | 德林社

撰文 | 杨万里


新能源风口正盛之际,造车新势力龙头小鹏汽车却遭到投资者冷落。


从年初至10月17日,短短10个月,小鹏汽车从开盘价51.12美元一路下跌至8.62美元,合计跌幅达82.87%,总市值蒸发超2600亿人民币。



在产业发展规律看,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是,小鹏汽车在经过短暂追捧后,沦为了熊股。


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市场每一轮调整背后,都有其深层次逻辑。


一方面,在美联储加息期间,全球流动性收紧,昔日烧钱、持续亏损的经营模式面临考验;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压力增大。



我们关注到,在去年年末,小鹏汽车更换了新logo,形状类似于舒展开的两翼,有财经媒体称有鲲鹏展翅的寓意。面对股价腰斩、持续亏损的现实,小鹏汽车还能飞得起来吗?


1


发展简史


2014年,UC优视创办十周年之际,迎来了新的“主人”。


当年,巨头阿里豪掷40亿美元收购UC,创下国内互联网历史上最大一次并购纪录。


那一年,何小鹏实现了财富自由。


被阿里收入麾下后,何小鹏成为高管中一员。本可以过着“躺平”的生活,何小鹏却高兴不起来。据网传,何小鹏的助理对外透露称,有大半年时间何小鹏“脸色凝重”,还经常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


在何小鹏心中,似乎还存在另一个梦。


其实,在阿里宣布收购UC几天后,汽车行业就发生了一件大事:特斯拉官宣将与同行分享所有技术专利。



2014年,何小鹏联合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等人共同投资创立了小鹏汽车。


在阿里任职仅仅三年,何小鹏选择离职,开启了二次创业。在社交媒体上,他用一句“创业一轮回,苦辣酸甜咸,归来还是少年”,发表了自己的感触。



2017年8月22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发了一封内部信,宣布何小鹏将“开启自己新的一段追梦之旅”。


七天后,何小鹏正式加入并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


小鹏汽车的名字取自何小鹏,外界猜测,可能是他想“证明自己”。


2018年1月10日,小鹏汽车第一款车型G3亮相,后来又陆续推出了P系列车型。


两年后,在2020年8月27日,借助新能源汽车概念崛起的契机,小鹏汽车实现美股IPO上市,总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人民币。


何小鹏二次创业,又取得了一份成就。


然而,上市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高光时刻过后,小鹏汽车的光环退色。


2


竞争压力加大


截至2022 年上半年,轿车车型P系列和SUV车型 G3分别对小鹏汽车贡献了85%和15%的收入。


小鹏汽车此前主打大众市场,并依靠 P系列爆款快速抢占市场。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汽车销量提升,连续4个季度位居造车新势力榜首。


2022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前五分别是小鹏、哪吒、理想、零跑、蔚来,销量分别约为6.89万辆、6.31万辆、6万辆、5.19万辆、5.08万辆,小鹏排名第一。



短短三个月过后,位置发生变动。


2022年1月-9月,造车新势力前五分别是哪吒、小鹏、零跑、理想、蔚来,销量分别约为11.12万辆、9.85万辆、8.76万辆、8.69万辆、8.24万辆。小鹏退居第二,被昔日二线车企哪吒反超。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群雄争霸”时代,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转型新能源;另一方面,互联网、科技巨头单独造车或者合作造车。


传统汽车厂商具有市场份额、融资灵活等优势,互联网、科技企业资金充沛,且在部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在造车新势力中,哪吒、零跑等后起之秀强势追赶,给小鹏、蔚来、理想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如今,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不再是图个新鲜,往往会对比性价比、品牌、质量、科技体验感等。


智能化是小鹏汽车的标签。目前,汽车智能化的场景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上,而自动驾驶技术受制于法规、用户信任度不够、付费意愿偏低等因素,尚不能全部发挥其吸引力。


券商机构点评称,“小鹏汽车过于强调智能化,短期存储器在与主流需求错配的风险”。


3


卖一辆车亏超6.3万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有人问何小鹏,“你和马斯克的差距有多大?”,他回答称,“我们没有什么差距,我觉得他的生活我不羡慕,我的生活他也不会羡慕”。



仅仅在盈利上,小鹏汽车与特斯拉差距不小。


亏损16年的特斯拉在三年前开始盈利了。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合计盈利118.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0.63亿元。


再看小鹏汽车,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3.99亿元人民币、36.92亿人民币、27.32亿人民币、48.63亿人民币、44.02亿人民币,五个报告期合计亏损170.88亿元。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约为6.89万辆,按亏损44.02亿人民币估算,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超过6.3万元。


据外界分析,造车新势力难以扭亏为盈的原因包括主营成本上升,持续投入研发费用、营销费用等。


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主营成本分别为28.79亿、55.78亿、183.7亿、125.8亿,分别同比增长2.376万%、93.74%、229.23%、120.06%。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最大的成本端,它占据了纯电动汽车40%-60%的成本,上游锂矿等资源价格飙涨又是导致车企经营成本承压的“元凶”。


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70亿、17.26亿、41.14亿、24.86亿,分别同比增长96.93%、-16.63%、138.38%、77.76%。


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1.65亿、29.21亿、53.05亿、33.06亿,分别同比增长81.24%、150.79%、81.65%、88.75%。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研发、营销是不可或缺的动作,这项成本是长期存在的,而要想改善盈利,更需要打开销量,通过规模效应覆盖成本,实现利润。当下,供应链瓶颈、产品换代、同行品牌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又在制约着小鹏汽车。


进一步看,在全球大宽松时期,资本是相对廉价的,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容忍度较高,即使烧钱、亏钱,只要能拿下市场仍能被青睐。


但是,随着货币政策“水龙头”拧紧,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盈利现状,市场已经从讲故事、讲概念,回到了关注现实。


回顾小鹏汽车发展过程,可谓是“时势造英雄”。从一家新兴企业发展成造车新势力龙头,新能源风口给了很大力量。


未来,小鹏汽车如何发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