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光下看腾讯》读后感

会写字的Lynn 会写字的Lynn
2024-09-20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一场3Q大战把一度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也因此掀起了关于互联网行业生存业态的讨论。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了一头巨象。庞大的用户基数也孕育了几家头部公司。腾讯作为业界老大,被敬畏的同时,却没有赢得尊重。

从《计算机世界》刊登的《狗日的腾讯》到3Q大战的爆发,是腾讯与业界的矛盾,也是公众对腾讯负面印象的集中爆发。

在这之前,腾讯更多的关注自己产品的性能,如何实现功能的超越,流量的增长,却没有意识到产品形象和公众形象的日益下滑。

3Q大战中又忽略了对公众的情绪照顾,损害了用户利益,所以这次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迫使腾讯必须好好思考企业的定位,下一阶段的发展。

作为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企业,或者最牛的企业,一定不是,永远在焦虑和危机感中担心被别人超越,追着赶着在别人的产品之上进行创新,被人诟病: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不是永远想做更多产品的企业,而是把整个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自己开放平台,把整个互联网架构起来,组织起来的企业。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名为"诊断腾讯"的论坛邀请了来自互联网、政法、新闻、学界等70多位专家和意见领袖,望闻问切。

从公众责任难题——"公众美誉度"、行业责任难题——"垄断与开放"、领袖责任难题——"山寨与创新"三个角度,通过给互联网领军者腾讯把脉,分析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

公众责任难题——"公众美誉度"

腾讯的创始人大多都是技术出身,所以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始人团队以产品为导向的理念,在追求产品的极致体验方面,充分考虑用户感受。

但为什么仅仅做好产品不能赢得用户的爱和尊重呢?这就是专家指出的腾讯的一个问题:拥有知名度,但缺少美誉度

"公众美誉度"是品牌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代表着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是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么多年来腾讯只专注于埋头做产品,而忽略了品牌形象的树立,也缺少跟消费者的很好的情感互动,因为这些都不是创始人团队擅长的。

作为一家公司,腾讯迅速成长并被世界认知,但自身境界的提升,并没有同步,跟公众的预期存在差异,因此遭到的质疑越来越多。

所以是时候该明确企业下一个十年的战略定位,要从一个向内的企业走向外向或者内外向结合。

品牌竞争的技巧不是王道,真正的王道是价值观。企业要赢得公众的信任,首先要树立令人尊敬的价值观,不能仅仅满足于原先的产品思维,需要更高瞻远瞩的管理思维,展现出更多的领袖气质。

明确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其产品主线和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应对今后开放品牌,塑造目标设定等一系列问题。

行业责任难题——"垄断与开放"

腾讯以其庞大的体量,按照既有方式前行,在一个不再"蛮荒"的世界,必然会遭遇来自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的重重阻力与对抗,而被质疑最多的"垄断",则是其中一种表现形态。

腾讯需要转变,而这种转变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开放

面对新的互联网结构,腾讯原有的危机感导致的应急方式需要变革,需要有一种新的建造安全感的策略。

腾讯需要沉下去,不仅做用户的"水和电",也做行业合作伙伴的"水和电", 以自身带动合作伙伴发展,用合作伙伴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一方面,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会造成强大的企业由于某些优势拥有自然形成的垄断地位,对垄断地位的追求,本就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经济活跃与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必须未雨绸缪,从法律角度,避免垄断对企业自身产生威胁。

怎样在开放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垄断地位,这是腾讯接下来能不能从强大走向伟大的关键。

开放,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能力。

腾讯,要利用强大的用户流量资源,把自己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把平台建设成数字世界强大的基础设施。

就像一个肥沃的果园,助力更多的企业在这里发展,种好自己的果树,陪着企业一起长大,一起挣钱,形成越来越良性的生态系统。

到那时,就是越开放,越垄断。

平台不是摇钱树,而是种植摇钱树的土壤。

有了很好收获的果农,自然而然对平台形成了粘性。因此后来微信的成功,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时也有专家曾提出微信作为一个不产生任何价值的产品没有存在的意义。幸亏当初没被枪毙掉,当然这是题外话,后视镜来看,事后都易,当下最难,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是生死存亡。)

作为一款全民社交产品,越多人用微信,这里的资源会越丰富。商家的机会越来越多,又会反哺平台,留下更多的数据和有用信息,形成更牢固的强关联。

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部创新,走向开放,形成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并将这种定位传导给合作伙伴。

关注优秀中小互联网企业,加强投资与并购;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承担更多责任,需要将其他人都带动起来,有更宽广的产业和社会视野。

通过投资、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外界来驱动自己。

结合利益机制和信任关系,把外部创新连接到自己的平台上来,所有人都参与到整个价值的创造与分配。

领袖责任难题——"山寨与创新"

曾经的腾讯被业内贴上的"山寨"的标签,是因为腾讯总是在市场已有相关产品的情况下,对其加以改进,继而后来居上,即便是其所有业务基础的QQ也是这样来的。

但也有人认为,山寨也是一种创新,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很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后发国家,山寨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必由之路。

但企业长大之后,想要成为令人尊敬的企业,就应该更多地站在行业的高度,成为引领者,不能只满足于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更多的要进行从0到1的创新,进行一些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

改变原来的短期视角,要做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引领行业规则的制定。

应该由原来的习惯向内看,转向多关注企业外部,只有向外看,才能逐渐建立起所需要的远见,才能如德鲁克提出的那样: "想办法站在潮流的前面去领导别人,而不是跟在潮流的后面。"

避免被新的颠覆者颠覆的最好办法,不是围堵和缝缝补补,而是主动成为颠覆者,既颠覆自己,也颠覆既有的模式。

所以腾讯必须主动挑战,革自己的命。

近百个问题激烈碰撞,结合了专家的观点,资深媒体人的观察,腾讯内部自己的反思。

问腾讯,也是问整个互联网。

读完本书时,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正经历行业规范化整顿。从21年开始限制资本无序扩张政策,又一次把平台企业推到了一个抉择的岔路口。

这一年多来,腾讯的很多业务进行了调整,深耕自己的核心板块,砍掉了一些不产生利润的业务,降本增效,注重效益,在游戏、广告、增值服务、金融服务、投资业务之外,努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视频号的日活用户,用户停留时间都在明显增长,有望在短视频领域奋力追赶,更好地实现内容创作者的流量变现,并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会写字的Lyn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