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 邹碧华法官主编的《法庭上的心理学》
欢迎点击上方“红发橙子”蓝色字关注本公众号
【上期内容:审判琐记:离婚案件的原告,都在法庭上吐槽被告什么? 旧文重读:家事法官应该八卦吗?】
法官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基层法院的法官尤其如此,基层法院的家事法官更是如此。因此,家事法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2017年家事庭独立建制不久,橙子有幸参加国家法官学院组织的家事审判培训,不到一周的培训中有一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讲授心理学,听完课意犹未尽的橙子请老师推荐教材,老师推荐的是《心理学与生活》。橙子课后倒是购买了此书,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吧,没有很好的学习。
两年多了,还是崭新的,惭愧呀
在家事庭工作了几年后,愈发感到和当事人打交道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因此,在朋友的推荐下,最近阅读了《法庭上的心理学》。
这本书是邹碧华法官生前主编的,全书的框架是导论+19篇案例,书中的案例全部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已经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撰写的,而且这些案件也是由作者亲自承办的。每篇案例都由标题、题记、案情、行动步骤、个案分析以及心理学小知识六部分组成。案情介绍较为详尽,每一步法官的思考与思路都介绍的非常清晰,个案分析对全案进行了复盘,探讨案件审理的成败得失,案例结尾附带涉及的心理学知识,方便读者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理论。
应当讲,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案例与作者的完美结合。具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法官撰写其亲自承办的案件,既保证了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亲历性,又保证了对案例分析的理论性,这种理论性既包括法学理论,也包括心理学理论。我到法院工作之后,常感觉法院理论研究与审判实务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写的人不审,审的人不写,后果是很多文章有理论深度,但是不接地气,而一线法官的经验既没有被系统的总结,更缺乏提炼和升华。因此,就审学结合而言,《法庭上的心理学》一书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再说说这本书的不足吧。导论+案例的结构,一大缺点就是没有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法律人需要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介绍,因此通读全书之后,虽有获得了一定的审判经验和心理学知识,但感觉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体系上的认识和系统的总结。因此,这本书更适合对于心理学知识进行总体学习后的补充阅读,并不适合作为学习心理学的入门教材,不能不说这是本书的一大遗憾。
瑕不掩瑜,《法庭上的心理学》依然是非常值得法律人阅读的一本书,目前橙子对本书尚处于粗读阶段。橙子打算在今后在细读的过程中,对书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及审判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也期盼阅读过本书或者对于诉讼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不吝赐教。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