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枯燥的金融社交平台如何利用设计提升业务增长?听听雪球的资深设计总监怎么说

职小酱 职人社 2019-06-05

2018 年 8 月,职人社与森林会客厅发起「设计该如何驱动业务增长」私密沙龙,邀请了 4 位互联网行业内的资深设计师来参加。本期沙龙一共有两篇文章,本篇主要由雪球资深设计总监张伟,从雪球现有的几个主要业务线展开,分享了几个关于如何通过设计驱动业务增长的真实案例,并提出了雪球设计师工作遵循的三个关键词和方法论。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 现场照片


2018 年 12 月,我们又邀请到了印象笔记的设计总监、Duolingo 的资深设计师和 Canva 中国区的设计总监一起聊了「设计该如何驱动业务增长」的这个话题,两篇文章一起品尝,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哦。


雪球的设计驱动业务之路



△ 张伟,雪球资深设计总监


我最早是学工业设计的,毕业后满怀着对工业设计的热情,但很不幸做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就转行了。因为国内对工业设计认知是比较弱的,但是我在研究生阶段对交互也感兴趣,有一些学习,就想寻找互联网交互设计的机会。于是,我加入微博做交互设计,但发现大公司的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分工很清楚,我个人觉得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应该是一个体系,如果分得太清楚会阻碍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就开始寻找行业中交互+视觉设计组合的机会,便加入了豆瓣。我在豆瓣主要做了豆瓣小组的项目,也负责了部分阅读和电影的事情,现在豆瓣主 App 的第一版是我与其他设计师同事做的,做完这些后我离开了豆瓣,加入了雪球设计团队。


# 雪球的业务结构


雪球在前几年发展比较缓慢,近几年因为我们找对了商业化路径所以发展飞速,在这里我先大概讲一下雪球的业务。雪球最开始是一个投资社区,我们将其做成国内领先的投资 UGC 社区,做了大概 5 年的时间。2016 年我们决定做一些商业化的尝试,打造交流到交易的闭环。


我们最早开始做证券交易是从 A 股做起,有点类似同花顺,与平安证券、国金证券等平台合作,把他们引入到我们平台然后用户去绑定,我们收取服务费分成。这个模式其实就是流量分发,后来根据不同的用户群,开展了三种业务:


  • 首先我们有一些具有投资能力但流动资金有限的用户,也有资产很多却没时间理财的用户,雪球将他们很好的联系起来,帮助那些有洞察力的大 V 发行阳光私募基金,利用雪球的平台找到认可他们投资能力的人群进行私募理财。

  • 另外一群用户是股民,每天盯盘且频繁的交易,我们能提供的是可交易渠道。

  • 其他用户是相对小白一些,对私募存在疑惑、对炒股也不太了解,或者是想实现多元资产配置的人群,所以我们也做基金销售的平台来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


所以雪球目前满足三种人群的需求。另外还有广告变现业务,在我们收入占比方面也比较大。


后面我们上线了「雪盈证券」,雪盈证券是主打港美股投资服务,与国外顶级券商合作,把他们的交易能力结合我们的客户服务能力打造成产品。基于监管问题、受众群体不一样等原因,我们将它独成立一个 App。同样我们的基金销售平台也独立成一个 App 叫「蛋卷基金」。以上就是雪球如今的产品结构。


# 雪球设计师的定位与分工


回到设计师身上,有一个问题:雪球的设计师大概是怎样定位和分工的?


雪球设计团队现在有 20 个人左右,而公司现在有 4-5 条产品线,其实是有些紧张的。我们的设计师团队分为两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师与品牌设计师。目前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定位是「懂交互的视觉设计师」,其实现在很多公司不会招单独的交互设计师职位,包括我在豆瓣工作的时候也预感到交互设计师未来可能会被取缔。


如今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偏向有综合能力的设计师,对于雪球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如下图,其中红色代表交互能力、绿色代表视觉能力、蓝色代表用研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会考虑到设计团队之间的互补,比如有些人视觉能力比较强,有些人交互能力比较强,我们会将他们搭配到一起工作。



除了用户体验设计师外我们还有品牌设计师,负责线上/线下的一些活动、日常产品营销的设计,比如宣传、开屏广告、物料、多媒体等。


关于设计师与产品经理的合作,我们不是一个纯粹的上下游关系,我们会帮助产品经理梳理线框图和产品需求流程,也就是说设计师在产品前期就会参与进去,当然,这个基于设计师经验丰富并且能跟 PM 建立信任的前提下。


雪球的业务可能对比其他公司有些特殊的点,除了社区线之外,一些金融线要求 PM 特别懂业务,比如我们要与纳斯达克交易所沟通一些数据上的需求,我们把他们的数据转化成我们客户端的接口,这时就需要产品经理非常懂金融和后端。也有的业务需要产品经理偏用户端,与设计师一起定义交互流程等问题。


同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的基金业务线会有 2-3 个产品经理,2-3 个运营,产品经理对接用户体验设计师,运营对接品牌设计师。至于每条业务线需要多少设计师要看具体业务线的设计工作量。


# 设计驱动业务的几个案例


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金融产品用户比较在意什么。我想了三个关键词效率、安全和乐趣:


  • 效率,证券交易类产品效率非常重要,股价的波动性很大,有可能你下单稍微卡顿一下、晚了一秒钟,股价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进而造成大的损失。

  • 安全,交易产品安全是基石。但「安全」这个词有很多维度。这里说的「安全」并不是像传统银行做一些盾牌、很多复杂的步骤来保护资金安全。我觉得安全更多体现在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稳定性和流畅度,以及大家对平台的口碑认识。

  • 乐趣,对于金融产品的用户来说,尤其是雪球的用户,我觉得乐趣也非常重要。我们平台的一些用户经常会说:「股票是最大型的游戏」,日均在线几千万,每年耗资最多且真人 PK ,其实都是大家在博弈的过程。所以乐趣对于金融产品也是相当重要的。雪球做为一个金融产品也起到的是陪伴作用,它陪伴大家一起成长,单纯的金融工具类产品是体会不到这种陪伴的乐趣的。


接下来讲几个设计真实驱动业务的小案例。


  • 股票卡片和股票 tag


我们做的产品核心是信息流,但讨论投资的信息流会特别枯燥,它不像一些社交类产品可以发一些美食、风景的图片,它是大家对市场、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一些看法。它不仅枯燥而且信息传达不够及时。信息流是有时效性的,用户需要更快更直接地获取一些信息,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股票卡片和 tag,当用户发帖子的时候,机器可以自动识别帖子里的内容,找到某些关键词生成 tag,当相应的股价发生变化时把它生成卡片。这其实是一种视觉上的改变,大大增加了我们信息流产品的丰富度,也增加了用户去获取信息的快捷程度。我没有统计这个改变带来的具体数据,但从用户的反馈来说,这个改变对点击量有很大的改观。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页面上要区分小的股票 tag 和大的股票卡片?这个我们主要考虑到一些信息的效率,如果都是大的卡片会占用更多空间。我们根据它发帖内容的重要度来区分。比如有的人发了几句话我们认为他只是只言碎语,一些碎片化的感想。但有的大 V 交易了一笔股票,对关注他的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其实很多人关注大 V 都是在关注他的买入点和卖出点,如果他在这个时间交易股票我们认为这个信息需要很强的 push 。


  • 市场热点的改动


另外一个例子有数据上的支持,在蛋卷基金的上个版本我们增加了市场热点,一些热点话题会放在卡片里,但后面数据显示并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们与 PM 一起讨论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案例与上述案例有些类似,我们发现信息的吸引力和有效传达上是有问题的,每个被提到的热点都跟哪些基金有关联,它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这些信息是用户最关心的,我们把这些基金展示出来,然后在视觉上做一些信息的颜色分层,这些小小的改动就提升了 3 倍的点击量,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 交互上的改动


另外从效率的角度,在交互上也做了一些改动。比如我们的核心界面,通常用户可以看上面的行情,需要交易时点左下角并输入股价和股数下单。但在未改版之前用户需要点击到单独页面,也就是下单交易的时候需要呼出全屏页面,这样用户的行为会变得比较重。虽然在单独页面中你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但用户操作完之后,不管对前面的行情数据还是大家讨论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个黑盒。


考虑到用户需要批量操作,我们改版为轻量级,增加了全屏切换功能(与看视频时的功能类似),这个改变对用户操作也许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从用户灵活性和心态来讲改变还是很大的。这个功能改版后既能满足大部分轻量化下单需求,也满足一些想进行更复杂操作的用户需求。



  • 设计优化蛋卷基金的注册流程


另外我们设计优化了蛋卷基金的注册流程,买过基金的人都知道用户第一次下单的购买流程,第一步要输入手机号进行用户账号的注册。这里有两类信息需要去输入: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这两个是购买转化率最核心的点。考虑到用户操作的步骤越短越好,转化率会更高,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尝试把身份信息跟银行卡信息获取放在页面,但发现数据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后面我们和 PM 讨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的优先级问题。


PM 的想法是用户一旦绑定银行卡就代表他的购买意愿非常强,即使不完成后面的步骤我们也有办法把他召回。于是我们先让用户获取银行卡,第二步再填写身份(因为你的身份信息需要跟银行卡信息去进行匹配)。

     


优化之后比第一版数据好了很多,但设计师的角度与 PM 不太一样,设计师认为银行卡信息太重了,从用户的角度讲会不会觉得不够安全。应该先把身份信息跟我们平台去做互动,然后再去交出他的银行卡信息,可能会这种用户心理上的安全感会要强一点。还有一点就是绝大部分人记不住银行卡信息,但他会记住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我可以很快输入,但银行卡信息可能需要掏出钱包,或下班回家查看才能输入。从用户场景的角度来出发,输入身份证信息会更容易。



所以这就是设计师的角度与产品经理角度思考的最大区别,设计师更多从用户日常的使用场景和他在心理的安全感的去思考,所以我们做了这样的两个方案的对比。方案 A 和方案 B。后来发现方案 B 提升了大概 1.5倍的购买转化率。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流程里面,设计师对用户心理的敏锐度其实能够帮助业务取得特别大的改观。


以上是「效率」与「安全」的案例,接下来是「乐趣」,也就是我刚刚说的陪伴。


我们发现在行情非常好或非常差时,大家都愿意将自己的数据贡献出来,不管是炫耀还是自黑,用户的积极度会很高。但行情一般的时候大家的积极度就低了很多。所以这也是我们的「陪伴机制」,在行情特别好或特别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平台都能让大家玩起来,陪伴大家度过或好或坏的市场,你会发现从 2017 年中到 2018 年中整个 A 股市场都是熊市,能够在股市中坚持玩下去的人都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我们需要通过运营和设计的手段让他们在这段时间内不要流失,能够有一些互动机制。我们在雪盈证劵做了一个分享收益的功能,视觉和文案上处理的比较好玩,这个功能上线之后反馈非常好。


还有一个案例,我们做了一个小程序,以答题的方式来测试用户是什么样的投资者,会根据你回答的问题,投资偏好等维度来分析你属于哪种投资风格,但是我们包装成投资门派,强调江湖气,很多用户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喜欢把自己划分门派,这个上线后第二天小程序带来的注册量有非常大的提升。

     


说个题外话:对于雪球这款产品,不是真正在股市里的人很难有体会,正常的业务是很枯燥的,肯定没有纯粹的社交社区型产品好玩,如果你对这块业务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是很难做进去,我自己在来雪球之前没有股票交易的经验,后面为了业务会真金白银去测试一下。两个月前为了测试我们新上线的期权涡轮功能,我一个星期亏光了几千块钱。


那我们从安全、乐趣和效率这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雪球设计师做事的方法论:

  • 关注用户行为,设计高效的交互流程和信息传达——安全。

  • 把握用户情感,让产品有温度有人格——乐趣。

  • 科学高效的设计方式——效率。


最后一点,科学高效的设计方式我觉得也是驱动业务成长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有些抽象可能没办法体现在日常需求设计里,但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举个例子: 2018 年初我们做了一轮雪球 UI 重构,在那个基础上我们做了雪球的设计系统。

     


其实我们之前也有设计组建库,但现在这个设计系统其实是真的设计系统,以前可能是伪设计系统,真设计系统把我们的设计库真正的做到组件化。最基础的是色彩,色彩外是原子、模块,然后构成组件,组件之后是框架,之后是页面。通过这样的原子系统的搭建去实现真设计系统的搭建。


# 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


首先是基于效率,我们平台目前有三款产品,除去品牌和运营设计师我们就 6-7 个人需要支持 3 个产品,4-5 条业务线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感觉需要用组件库的方式提升效率。


除了效率我们发现用户除了用证券交易也会用到基金产品,不同产品间有一定的用户重合度,我们希望三个平台提供的是一致的体验,所以我们希望用设计系统把它的组件或交互方式维护起来,形成一致性的体验。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 UI 设计师真的会被取代吗?现在设计师的门槛真的在降低,你会发现这两年大家的概念都是全链路设计师、全栈设计师,就是因为设计门槛真的降低了。但是做产品设计我觉得与做创意设计和品牌设计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会把设计师分两条线。做创意设计需要特别强化美的积累,这个门槛依然是高的,那是需要天赋的。但对于产品类的设计师来讲的话,还是需要有一定危机感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产品设计师天生就应该是驱动业务成长的。 首先要理解你的业务和用户,理清你的团队和设计师的能力的结构,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做事情,然后自然而然的你就能够去驱动业务的发展。


关于雪球


以上就是雪球的资深设计总监在森林会客厅的分享。与此同时,雪球也正在招:用户体验设计师、品牌视觉设计师、用户体验研究员(初级、专家)、用户增长专家等职位,如果你对雪球有兴趣可发送简历至 bb#zhirens.com(# 替换成 @),或咨询职酱(ID: ziliude)。


相关阅读推荐


一起译

产品经理的天职熊市Pinterest 工作经验10 亿美金产品的秘密Snapchat 流行的秘密独角兽公司如何建立信任、提升运营效率


产品与设计


张小龙 2019 年公开分享 设计驱动业务丨 产品经理的本质深度对话俞军独角兽产品的用户参与层级模型解密商业产品经理把握产品迭代节奏快爽 CEO 访谈AI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产品高效脑暴Snapchat 流行的秘密如何评估产品机会小程序设计方案YouTube 的产品设计意义


Startup = Growth


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和组织下沉用户如何增长探秘印度互联网中国公司十年出海编年史一年增长 700 万海外用户的经验出海创业如何迈出第一步多抓鱼的二手商店用户分析驱动内生增长增长案例Linkedin、Pinterest 经典增长案例新世相爆款刷屏方法论知乎早期的冷启动豌豆荚王俊煜分享 6 年创业心历聚美优品产品观AKB48 的社群运营法宝绕过苹果 IAP 分成微信时代下的小程序机会To B 行业如何做增长


职场与成长


用「人设」吸引面试官 找到理想工作的思考模型产品经理&面试官14 道增长黑客面试题硅谷明星公司如何招产品经理求职谈判法则20 条实用简历书写建议豌豆荚教我的工作利器蘑菇街稀释股权



如果你也想和职人社联合做一些沙龙,欢迎随时联系职人社客服职酱:ziliude。老规矩,点击「阅读原文」可加入职人社线上社群,和更多嘉宾进行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