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日报》整版报道!饶平乡村小品大赛助力文化强县建设

饶平发布 2023-11-23

△ 今日,《南方日报》整版刊发题为《品读饶平》专题报道,介绍我县“凤江潮·饶平乡村小品大赛”成功经验,以下是全文。


品读饶平

在历经一年的创作、展播、打磨之后,由潮州市饶平县委宣传部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潮州记者站承办的“凤江潮·饶平乡村小品大赛”于2月4日落下帷幕。从22个选送作品中脱颖而出的9个优秀作品连续展演、一较高下,通过南方+全程直播,让线上线下观众大饱眼福。

小品《大榕树下》。黄敏璇 摄

小品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乡村尤其受欢迎。在持续开展多项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的基础上,饶平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以小品为抓手、以大赛为载体,在全县掀起一场挖掘特色文化、创作优秀作品的热潮,并将其作为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潮州记者站共建的“凤江潮”饶平群众性文化品牌的其中一项精品活动。

这是一场比赛,又不止是一场比赛——它激活了饶平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不仅让人们“品”到饶平群众文化创作的能量和潜力,也“品”到了饶平乡村文化发展的欣欣向荣、自信自强,“品”到饶平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这将推动着饶平奔向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共享共富的“星辰大海”,为饶平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更鲜活、更充沛的文化力量。


带有“泥土味”以群众智慧挖掘基层好故事

饶平这股“小品风”,从去年1月就已开始刮起——在饶平县委宣传部的组织下,21个镇与县文广旅体局就组织发动本地文艺工作者,创作排演原创乡村小品。

这一“文艺号角”,点燃了基层文艺创作者的热情。至6月初,22个小品便已成形。饶平县委宣传部随即举办网络展播,连续三天展播这些原创作品,并邀请网民们通过投票选出“最具网络人气奖”。

“我们饶平也有自己的原创小品!”“一下子就能看到22个乡村小品,太过瘾了!”……一时间,活动在朋友圈刷屏,一股品小品、评小品的热潮在群众中掀起。短短三天,该展播活动获得了点击量超190万、总投票量超77万的“超高人气”。

去年9月,主办方聘请来自汕头、潮州、饶平等市、县文艺界的3个专家团队,从22个作品中挑选出9个作品,对其进行专业指导与打磨,并依托南方+举办展演,再次邀请群众作为“线上评委”,为大赛选出“最受欢迎作品”,点击量也超过了20万。

缘何这些作品能够得到群众的共鸣?这是因为,它们大多基于本土特色、身边故事进行挖掘和提炼,讲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群众生活,有着热气腾腾的“泥土味”和“烟火味”。

像联饶镇作品《青春心向党》,讲的就是饶平地方农特产如何搭上了“互联网直播快车”飞到了全国各地、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的故事。小品中,大爷大妈和年轻女孩同屏直播推介联饶镇的龙眼,反映的便是直播电商在饶平乡村兴起的真实故事。

小品《打疫苗》。黄敏璇 摄

而来自饶平县文广旅体局作品《打疫苗》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劝说男方母亲打疫苗的故事,聚焦的正是在打疫苗上还存在一定顾虑的老人群体。“这个小品很有时代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引发笑声也引发思考。”当地摄影爱好者邓建忠在观看完这个小品后说。

“此次参赛的作品大多是‘就地取材’,但又不失融合创新。”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导演罗宗森在看完这些作品后感慨良多。他表示,这些作品立足乡村实际、体现乡村特色,有着一股“泥土味”。与此同时,它们又把具有地方的风土人情、发展变化、感人故事融入文艺创作,立体、生动、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切合新时代主题。


群众当主角自编自导自演原创小品
乡村小品题材来源于真实生活,参与创作的主力,也是来自广大群众。
在21个镇和饶平县文广旅体局和广泛动员下,来自全县乡镇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300多名业余文艺爱好者既做“剧中人”,又当“剧作者”。他们来自饶平县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有中小学生、教师、基层干部、青年志愿者等。
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群众”是关键词。从一开始,主办方就有意让群众当主角,担任编剧、演员甚至导演,挑起小品创作的“大梁”,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例如,在《打疫苗》中反串母亲一角的黄蓉,就是饶平当地一名语言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说是“反串”,是因为32岁的她在小品中扮演一位近80岁的老者。在黄蓉的扮演下,一个略微驼背、腿脚不便,虽思想保守却不失风趣的老人家活灵活现。
不过,黄蓉坦言,一开始接这个角色的时候是很犹豫的,毕竟年龄相差太大了,担心演不好。为此,她特意回乡下老家看望奶奶,观察奶奶的肢体动作、一言一行,把奶奶的形象“搬”到舞台上。
不仅如此,她还观看了大量老一辈艺术家演绎老者的作品,一边学习表演技巧,一边思考“母亲”一角的性格特点,慢慢琢磨如何把角色演活。每次排练,她都会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活在角色当中”。最终,她演活了这个角色,助力《打疫苗》拿下了比赛一等奖。

小品《第一书记》。黄敏璇 摄

黄钊璇是汤溪镇作品《第一书记》中“第一书记夫人”的扮演者。她说,自己从小喜欢看电视剧,虽然对表演很感兴趣,但从未参演过任何文艺节目。因此,这个机会对她来说非常难得,排演之前特意看了大量小品作品,为角色“找感觉”。
在排演的过程中,黄钊璇努力将自己摆进去,细细琢磨角色思想认识的变化,力求用语言、眼神表现出来。她表示,自己之前的工作地点都在企业、机关,去年3月份才到乡镇工作。排演这个作品,让她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乡镇工作人员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乡村情怀,帮助她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为了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排好这个作品,黄钊璇与其他演员、工作人员只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下班时间进行排练。但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对她来说,排演小品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虽然不算演得很好,但这次参演让我挖掘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尝到了表演的乐趣。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参与。”
“非常难得!”潮州市文化馆馆长潘亚顺担任此次大赛评委组组长,对于此次饶平乡村小品大赛“让群众当主角”的做法十分赞赏,“这次大赛的价值之一就是‘出人才’。”
潘亚顺告诉记者,潮州当地由于日常讲的都是方言,普通话演员比方言演员更难培养。而广东省群众文艺花会要求选送小品作品都必须用普通话演绎。这次饶平乡村小品大赛让他看到了希望——除了1个是方言作品,另外8个都是普通话作品,不少优秀的普通话演员也从中涌现。此外,通过大赛也培养了小品导演,这令他非常欣喜:“此次大赛从一定程度上补齐了潮州小品的短板,也拓展了本土与外界文化交流的边界。”

饶平县文化馆馆长陆应波也有同感。他表示,小品这种表现形式看似简单,其实暗藏了很多“门道”,需要调动创、导、演等各种资源力量。此次大赛以活动带动创作,继而带动人才选拔,为不少业余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能、活跃舞台的机会和平台,也为饶平县未来的文艺创作、表演储备了一批人才。


专家来坐镇当代剧作家逐一指导修改
以群众为主的编剧导演的优秀表现,离不开优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这也是主办方请来专家的意图:借助专家之智,提升本土小品创作、排演水平。
在挑选出9个作品后,汕头、潮州、饶平3个专家团队就投入到对作品的专业指导与打磨中。从去年7月下旬开始,3个专家团队就“泡”在了饶平。台词怎么念、台步怎么走,舞台布景要不要换、剧本该如何调整……专家们一一予以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从饶平走出的当代著名剧作家郭启宏老师也为这些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郭启宏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有着“潮汕骄子 剧坛奇才”美誉。尽管离乡多年,但他十分关注并倾力支持家乡发展,曾为饶平县委、县政府推出的城市形象音乐宣传片《啊 饶平》作词,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目”现代潮剧《茂芝星火》剧本创作指导等。此次,面对饶平县委宣传部的邀请,他欣然应允,对9个作品进行精心修改和逐一指导。
他在为此次比赛特意撰写的文章《饶平乡村小品大赛观感文学谈》中谈道:“从潮州回到北京,心里惦记着饶平的乡村小品大赛,我又认真通读了9部小品的文本,观看了影碟资料,还随性地想象着他们排演的情形。”“此次饶平乡村小品大赛令人感奋。”一字一句,均饱含着对家乡文化发展的深情和期待。
小品《爱的味道》。黄敏璇 摄
他还在文中提到了黄冈镇的作品《爱的味道》。这部小品讲的是一位患老年痴呆症的老父亲与儿子、保姆、居委会干部的互动。在郭启宏看来,“它实际上写出了新时代新农村一代新人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是任何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小品《情满山岭》。黄敏璇 摄
对于浮山镇的作品《情满山岭》,郭启宏也进行了点评。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一对有情人婚恋的波澜,却因新农村新面貌而萌发新情愫,以此表现新农村新气象。他认为,作品“不是一般化的情随景生而是志洽情融,也以此凸显家国情怀的某种特定内涵”。

“我很赞赏这群来自乡村的业余创作者。他们勇于拿起异乎昔时的笔墨,书写心中的激情,特别是他们身边的生活给予的新感受、新精神。”郭启宏表示,此次乡村小品大赛囊括了全县所有乡镇众多的新一代创业者,诚如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派”,几乎每部作品都有闪光的思想与发现。“这在全国范围说来也是十分可贵的,其间优秀者经过修改、加工,可以推向更大领域、更高层次。”

 延伸 

在饶平乡村小品大赛举办当日,“凤江潮”饶平群众性文化品牌同步在南方+饶平频道亮相。

近年来,饶平县在“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取得丰硕成果、群众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立足文艺为民,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和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以“凤江潮”为主线,积极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让群众既当观众又当主角。

在饶平,广场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受访者供图
饶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瑶介绍,通过大力开展“凤江戏苑”、“凤江杯”闽粤羽毛球邀请赛、“凤江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凤江潮”本土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2022年,饶平县出台《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要着力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大力开展“凤江戏苑”“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线上线下开展文艺精品惠民展演,打响本土文化品牌。
此次共建,正是深化、打响“凤江潮”饶平群众性文化品牌的举措:依托已建成的共建频道——南方+饶平频道,以“政府+媒体+群众”的形式,在文化领域创新开拓的共建合作新形式,是潮州记者站全力推动“共建频道下沉”战略的体现,也是饶平县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县的一个新实践。
双方共建之下,潮州记者站将发挥省级主流媒体优势,为饶平县策划打造一批全媒体产品,深入挖掘、展现饶平群众性文化活动亮点、意义和价值,反映饶平县通过群众性文化品牌的创建提振乡村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呈现饶平探索推动“文化共富”路径的努力,“通过这些实践,助力饶平文化强县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开展,促进饶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潮州记者站站长苏仕日表示。
目前,南方+饶平频道已开设专题,及时对饶平县文化惠民活动进行报道,并对品牌共建成果进行集纳,已有“凤江潮”饶平乡村小品大赛、饶平文化系列纪录片等内容。接下来,将继续聚焦更多具有“饶”味的饶平群众性文化活动,关注更多活跃在基层的群众性文化团体,进一步深化品牌共建。
 声音 
趁热打铁 让乡村文化“火起来”
如何把饶平小品推向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主办方和专家都有着更深入的思考。
“这次饶平乡村小品大赛呈现出来的作品能有如此的成熟度,让我出乎意料。作为群众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我看到了潮州小品发展的希望。”潘亚顺说,这次大赛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舞台,对潮州市、饶平县的小品创、导、演以及群众性文化活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认为,在没有展示平台的时候,很多人只能观望,相信这次大赛之后,会有更多人加入创作团队,涌现更多的人才。他建议饶平趁热打铁,从中挑选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再加工、再提炼,未来有机会可以拿到省里进行交流。同时,他也提议这样的大赛以后可以再办,为更多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
在此次比赛中获得导师团队一等奖的导演罗宗森也认为,举办乡村小品大赛,是饶平追求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未来还可以继续深挖潜力,通过举办剧本创作、歌唱、朗诵等比赛,打造更多好作品、挖掘更多优秀人才。“饶平乡村文化不仅会‘火起来’,还将一直‘热下去’。”
“从明星闪烁到繁星满天,历经这一年,饶平乡村小品大赛已成长为群众所熟知的群众性文化赛事,成为‘凤江潮’群众性文化品牌中的一个精品项目。”饶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裕平说。
陈裕平表示,把握时代主题,挖掘更多饶平本土优秀作品,为饶平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为饶平县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这是本次小品大赛的初衷和意义,也是打造“凤江潮”群众性文化品牌的初心和目的。饶平将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共建共享文艺发展成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据了解,这些经过打磨优化的作品,将纳入饶平文艺“精品库”,作为讲好饶平故事、传播饶平声音、展示饶平形象的载体。据了解,饶平或将举行精品汇报演出,并结合实际积极从中选送精品力作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文艺活动、文艺赛事等,不断推进县域文艺作品创优创新发展。同时,也要推动作品下乡巡演,为更多基层群众带来视觉大餐。


“饶平发布”编辑部

编辑:刘烨薇、林晓洪

责编:刘博瀚、刘钰洵

编审:林晓彬、许序兴

来源:南方日报



关联推荐

1.人民英雄和全国道德模范来颁奖!“最美饶平人”、饶平乡村小品大赛获奖作品双双揭晓

2.精彩纷呈!“凤江潮·饶平乡村小品大赛”圆满收官

3.演员和评委都是群众,饶平乡村小品让群众当主角


▽饶平县招商引资宣传片

▽《啊!饶平》城市形象歌曲MV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