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备课杂谈之三十四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3-18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八泉峡风景


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

——备课杂谈之三十四

(2021157)

  这是新教育理事会爱心与教育研究会6月5日网络教研的活动话题

  “让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亦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是现代课堂的核心理念。那么,怎样“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研究学生,知道如何让其站在课堂最中央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已知。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学生的已知”应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兴趣、爱好,这些都需要“研究”,因为通过研究我们才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学生的困难可能是什么,进而思考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方式适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关注,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关注到了……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才能知道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
  不研究学生,很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失误。
  记得一次听课,授课的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青年教师,他的课堂非常灵活,学生非常活跃,后来,这位老师获得了全县讲课比赛第一名。
  这位老师执教的是青岛版数学《我也要当宇航员——统计》一课。这节课的大致内容是学生分组体验宇航员的训练动作——两臂平举,原地转圈;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看看每个同学旋转的圈数。
  因教室空间不足,不可能让学生分组体验,这位老师便请一名学生上来体验,其他同学记录。结果,这位男同学转了许多圈仍不停下来,老师便叫停,询问其“晕了吗”,这位同学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不晕”。如此反复数次,学生仍然“,老师非常无奈,只得停下了这次体验。这时候,课堂时间过去了五六分钟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认真研究学生。三四年级的孩子,守着全班同学,还有听课的老师,而且他非常渴望当宇航员,他一定会想:“我是男子汉,我要当宇航员,如果转几圈就晕了,那可丢死人了。”于是,虽然他早就晕了,但他绝对不会说出口的——这就是孩子的心理。
  第二,点燃学生,让其渴望站在课堂最中央  
  课堂,应该处处点燃学生,使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使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挑战权威。
  以课堂的起始环节为例,教师应该设计“点火”环节,让学生充满挑战新知的欲望和战胜自己的勇气。
  听到过不少教师上公开课这样激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学习某某,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回答:“有!”这样的激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不够具体,属于浅层次的激励,很难触动学生的灵魂,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震撼和共鸣。
  如何具体一些呢?可以这样激励:“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某某。在某班,他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掌握了全部内容,课后测试只有一名同学不是满分。如果我们班能做到全部是满分,我们就是全校的第一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这是横向对比激励。我们也可以采用纵向对比激励:“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某某。某年,某科学家用了三十年的研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争取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掌握。同学们能做到吗?”
  对于有明显错误的教材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激励资源:“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某某。这篇文章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看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否找出来,谁能找出来,谁就是‘专家’,谁有这个信心?”  
  我执教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一上课我便“点火”,学生的挑战欲望被激发起来,整节课学习都特别认真,效果非常好。经过认真仔细地阅读和研究,一位同学说:“我认为课本61页第2段第4行的‘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过’字用得不好,不如改成‘埋葬着’。因为‘过’表示‘曾经或已经’,给人的感觉是‘已经过去了’;而‘着’表示‘正在进行’,更符合文意。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41年9月18日,当时东北三省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之下。”这位同学的发言博得了全体同学热烈的掌声,他们祝贺这位同学的同时,也在庆祝这节课“挑战成功”。课后,我将这次质疑写成文章,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
  第三,助力学生,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融合
  助力学生可以分为课前助力、课中助力、课后助力。
  课前助力,指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注重设计学生的活动,如: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有了这些关键词,便保证了学生的活动时间。
  课中助力,指在学生困惑、迷茫、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退居幕”,站到讲台下面、教室边缘,尽量不要干扰学生。
  什么时候教师站出来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学生“愤悱”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最恰切的点拨,争取用最精准的语言,直指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三言两语,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课后助力,指在教学将要结束时,力争将学生状态调成“自动巡航”,将学习的动力、热情带出课堂,带到家庭和社会,促使其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融合。
  有了这样的助力,学生不仅能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而且还能站稳、站好,站出生命的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