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课堂充满趣味​——备课杂谈之三十七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3-18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图片选自网络


如何让课堂充满趣味

——备课杂谈之三十七

(2021168)

  前天贴出了一个视频(链接:2021年最燃毕业致辞,睿智幽默,震撼灵魂!),是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有朋友评论称“好喜欢这样的老师”,是呀,这样既富有内涵,有充满趣味的讲话,有谁会不喜欢呢?      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在追求“有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把“有意思”放在重要位置。
      那么在备课的时候,如何设计才能“有意思”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准备:      第一,语言和动作上,不妨幽默和夸张一点      记得多年前听宁洪彬老师执教《变色龙》,一上课,他便把自己的姓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说:我姓这个字,大家应该怎样称呼我呢?谁来试一试?      因为这个字在同学们的认知中多数是以一声的形式出现的,因此,一位同学站起来说:“ning(二声)老师好!”      宁老师立即做出被拧耳朵之后的痛苦状,笑着说:“你都拧我了,还说我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立即哄堂大笑,课堂气氛随之轻松起来。      我读师范的时候,非常喜欢王老师的地理课。王老师的特点是动作夸张。比如板书之后要拿着教鞭讲解,伸手一摸,讲桌上没有教鞭,他便四处搜寻,有时候会拿着讲台边上的扫帚当教鞭,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在笑的同时,对所讲内容也产生了兴趣。      当然,王老师的这种方法只能在“家常课”上使用,如果是公开课或者参赛课,是绝对不能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这种幽默和夸张,与一些无聊的插科打诨、耍贫嘴是有严格的区别的,我们不能因为让课堂“有意思”,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有意义”,更不能有意或者无意的贬损学生的人格,挫伤学生的自尊。      第二,情境设置上,不妨来一个“场再现      于永正老师执教《草》一课,在情境设置上非常经典,我们来看一看教学实录(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于老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通过巧妙的情景设置,加大了检查和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力度,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记忆、对诗句的理解、对诗理的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问题设计上,不妨多一些“撩拨性”

  所谓撩拨性,即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撩拨性设计的方式很多,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竞赛撩拨。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小组或个人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情境撩拨也是不错的设计方法。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请大家看《工业革命》的教学案例。

  教师出示探讨问题:那么多欧洲国家,为什么单单是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与法国、意大利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看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思考:我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使用iPone8的学生,我为什么要去了解三百多年前蒸汽机是怎么发明的、为什么被发明,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觉得距离自己太远,与自己没有关系,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佳。怎么办呢?请看北京十一学校的历史特级教师魏勇老师的情境撩拨设计:

  都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领导者。如果这个国家是一个时代的领导者,那它应该有足够的实力。我们看世界上这些曾经的领导者们——英国、美国,他们都曾发生过技术革命。那么,在我们中国,有没有可能在21世纪发生第四次技术革命?

  大家看,“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句话,将历史与学生融为了一体,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驱使着学生认真学习研究教材,探索解决“在我们中国,有没有可能在21世纪发生第四次技术革命?”这一问题。

  再就是挑战撩拨,即教师利用学生乐于挑战的心理,使设计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和难度,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请大家欣赏魏勇老师执教“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的挑战撩拨设计:如果你是王军统帅,要开辟第二战场,你会选择哪个登陆的地点?给出你的答案,并且陈述你的理由。

  在本课,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述法国北部的地理概貌等知识,学生可能不感兴趣;但如果学生是为了完成挑战性任务而去主动查找、学习,那他就会积极踊跃。再者,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考虑战场的形势,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因素,尤其还要考虑法国北部的地域特点——潮汐、气侯、土壤等等。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就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一干基础知识一下子都融进去了。

     综上,教师的语言和动作看似简单,但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是未来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备课的时候在这三个方面认真设计,课堂就会变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2021年6月18日夜
===========================


更多教师备课精彩内容,

欢迎参与好老师学院系列课学习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