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九下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2.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如一般命题作文及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3. 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2. 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三、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如一般命题作文及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中外小说。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各异的写作风格及写法,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和文化意味,感受作者的社会意义。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梳理小说情节,关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这些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色,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不同风格的小说写人手法的异同,增进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了解。
品味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力。
写作——审题立意 解析
人文主题:结合题材、体裁、时势和自己的写作特点,确定最有意义、最恰当或最感兴趣的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中心。
语文要素: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单元写作专题——审题立意。
只要写作,就免不了审题立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写作经验说说对审题立意的看法。
明确: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课题,解析审题立意的内涵。
明确审题要求
教师语言:我们通常说的审题既包含明确题目的意思,也包含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字数等方面的要求。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题目就像是岔路口的路牌,如果不仔细审题,或是审题出现偏差,即使再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无用武之地。因此要研读题目中的每个字,从中提取关键要素,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一、全面、细致。要细致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对提示语或引导语的各个方面认真分析,明确具体要求。
例如题目《初中生活二三事》:
“初中”表明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的故事;
“生活”表明选材现实生活,聚焦生活细微处;
“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二、客观、准确。客观是指审题时不能先入为主,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的意思,客观对待题目中的要求;准确则是正确理解题目的意义,准确把握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例如题目《美丽的误会》:
不能一看到“误会”就想到其本意所指的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写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误会”。客观、准确地审题还需要关注其修饰部分——“美丽”,这就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三、开放、深入。开放是指审题时尽量打开思路,全面调动自己已有的写作素材和思想情感积累,力求优中选优;深入则是深入开掘题目、材料的意义,透过题目的字面意思,理解深层内涵。
例如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
以这个题目为例,只看表层义是远远不够的,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这就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类似内含比喻性的题目是很常见的,审题时一定要敏感,善于发现并理解题目的比喻义,为喻体匹配恰当的本体。
小结:无论是全面、细致还是客观、准确都是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题目,探究其内在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例题解析、理解审题的要求及做法。
落实审题要求
课件展示: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学生活动:阅读题目要求,小组讨论。由代表分析回答。
明确:审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中的限制条件:“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可以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其次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一个带有明显比喻性的题目,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可以从多角度、生活中的多方面考虑,比如“山”可以是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某个障碍、困难,也可以是思想上的偏见、短视,还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害羞胆怯或是性格上的胆小自私等等。而“翻过”又意味着超越、克服、消灭。“翻过那座山”实际上就是越过障碍、克服困难、战胜懒惰、消除偏见等等,以此为切入点从多角度选择恰当的素材,就容易了许多。
试练写作提纲
学生活动:写作提纲,小组互评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落实审题的要求。
课堂小结
小结:除命题作文外,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审题立意的基础是审题,无论哪种题目形式都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同时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含义,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一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思考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深入挖掘题目内涵,更好地立意。
【设计意图】明确不同类型作文审题要求,为下节课丰富视角立意做准备。
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大家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审题立意。
通过审题准确把握题目内涵,明确题目的要求,随后要做的就是恰当立意。
立意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
换个视角看世界,可以避免思维定式和人云亦云。
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规观点的反面角度立意,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立意新颖独特。
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课题,解析好的立意的基本途径。
理解立意
1. 教师语言:大家从小学至今,作文写得不少,能从自身写作经验中谈谈如何取得好的立意吗?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明确: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列出与题目相关的几个主题,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2. 教师语言:那么,从作文评价的角度看,什么是好的立意呢?
明确:(1) 正确、积极。正确主要指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切题,完全符合题意的要求。积极则是文章要肯定真善美,批评假恶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
(2)鲜明、集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同时要集中在一个中心上,中心的表达要明确、突出。
(3)深刻、新颖。能够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所启发;同时提出新的观点、见解,能够开发新的认识角度,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
【设计意图】理解立意的做法及要求。
尝试立意
教师语言:请阅读材料,按照以上三个要求尝试立意:
(课件展示:)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明确过程:准确审题,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述斑鸠和猫头鹰的对话,阐明一个道理: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通过顺向立意可以得出以上这类较为常规的思路,按照立意的标准衡量它符合第一个要求正确、积极和第二个要求鲜明、集中的,但深刻新颖上远远不够。
想要实现立意深刻新颖,我们可以考虑逆向立意,就是不顺着题目本有的意义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他方向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针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 第一,从猫头鹰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一个人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过来,才能让别人认同你。
无论在哪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颗自信的心。
做好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己的方式,赢得社会认可,关键在于完善自己。
别去习惯随波逐流,任何事都要尝试找解决的办法。
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因别人的议论而自卑。
若本质没有改变,那么外在如何改变都没有用。
若是每个人为了别人的好恶观改变了自己,最原本的东西迟早会丢失。
想要人们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如把自己的短处变成特点,让大家接受。
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特点。
· 第二,从斑鸠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作为朋友,应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人要像斑鸠一样明白事理且懂得帮助别人。
交朋友要斑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诤友。
· 第三,从猫头鹰和环境关系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讽刺了那些因为别人先天的缺陷就排斥别人的人。
换个环境也许人生很精彩。
讽刺了不能存异的大环境。
加强自身修养,让大环境接受个性化。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通过例题学习多角度、新颖地立意。
课堂小结
小结:无论哪个角度都需要对材料深入挖掘,深入思考。多个立意有助于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新颖而且自己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行文中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在审题基础上立意明确、思想深刻,变换角度、学会创新,才能为进一步的写作铺平道路。
第二课时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立意决定了文章的深度与亮点,在上一节课审题的基础上,思考题目《翻过那座山》,尝试变换角度进行立意,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设计意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明确立意对写作内容的改变,并完成写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