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崧舟《红楼春趣》(五下8课)讲座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王崧舟《草船借箭》(五下5课)教学视频
王崧舟《草船借箭》(五下5课)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王崧舟《草船借箭》(五下5课)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王崧舟《草船借箭》(五下5课)课后自评
虞大明《景阳冈》(五下6课)教学设计
王春燕《猴王出世》(五下7课)课堂实录
王崧舟《红楼春趣》(五下8课)教学实录



王崧舟《红楼春趣》(五下8课)

讲座实录

立足课堂谈方法 迁移名著话传承



      王老师围绕“语文要素与中国古典名著导读”这个话题展开阐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70回,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看里面选的所有的课文,红楼春趣也好,《猴王出世》也好,草船借箭也好,这些都属于中国古典名著。语文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方法      阅读古典名著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呢?先来关注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当中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当中四位小伙伴分别分享和介绍的阅读建议,其实这些建议也就是编者的阅读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测语句的意思,我们把它简单的概括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      第二个是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中国古典名著当中有很多学生确实是较难理解和把握的难词,新词,陌生词,如果遇到这样的词,你动不动就要花时间去把他搞清楚的话时间就不允许,也会大大的减少,所以建议难解语句,暂且放过。      第三个策略,那就是借助资料,可以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称之为借助资料扩大了解。      第四个策略也是结合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四大名著很多古典名著,要么改编成了电影,要不改编成了电视剧,甚至还有几次翻拍,资源很丰富,那么就可以结合资源,结合影视,加深理解。以上是四项基本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策略。      当然,这些策略很多并不完全属于阅读中国阅读古典名著啊,读其他的书,读其他的文章也是可以用的。但相比较而言,这些策略在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时候,可能会经常使用,使用频率可能会比较高。王老师的这堂课呢,就是使用了四条策略。
      老师们都知道,《红楼春趣》这篇课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安排在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他的课型是略读课,王老师对红楼春趣这篇课文的设计呀,基本的理念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立足课程,第二句话是超越课堂      所谓立足课程,这是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即这篇略读课文所确定的基本的学习任务,必须扎扎实实的。这节课的前半节课就属于立足课程,该完成的任务,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完成。初步学习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例如课文编者设置的基本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宝玉这个人物。还有一个风筝文化,《红楼梦》当中的风筝文化,其实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宝玉和黛玉,放的是什么风筝?放的都是美人,但是最后呢,两个风筝一前一后不知所踪,表明他们最后的关系无缘了。再比如宝钗放的是七个大雁,大雁在中国文化当中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问题在于宝钗放的是七个大雁,七不是偶数,是奇数,宝钗最后独守空房,抑郁而终。因此说《红楼梦》当中的风筝文化,都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暗示。但是要把它拿进来,在课堂里面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把握,这个太难了,所以王老忍痛割爱。      第二,考试就是超越课程。什么叫超越课程?因为这个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每一篇课文都对应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其中一篇,所以我想编者的意图应该有所非常清楚,就是他们要读的不仅仅是这一篇课文,这一篇课文就像是一扇窗,打开之后要让学生去看到那一部古典名著,从某种程度上面每一篇课文都是中国古典名著的导读品。而前面王老师讲了整本书的导读,分三种课型,第一是导读课,第二是推进课,第三是整理课。那么可以这样说,《红楼春趣》就是阅读《红楼梦》的导读课,这就是王老师的定位。所以上了两个课时。王老师的做法就是通过《红楼春趣》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让学生把握名著精髓。
      第三,要渗透必要的版本意识,尤其对《红楼梦》。      第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说到《红楼梦》,普遍的社会认知就是讲宝黛爱情,宝玉和黛玉这两个最最主要的人物性格,必须在这堂课当中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把握,宝玉的人物性格特点,在第一课时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结合自己的批注,有所理解,黛玉的性格呢,那就是在第二课时当中,通过抓住放风筝的过程。两个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红楼春趣》的阅读,学生基本都理解和把握了,所以了解人物性格,不是了解所有的人物性格,是最最主要的人物性格      把握名著精髓。《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的高峰,也是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他的精髓是什么?是为女儿立传。一共九组108位人物,基本都是女子。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要为这些脂粉中的英雄立传。他说水浒不一样,跟三国不一样,水浒、三国都是男人的世界,都是英雄的世界。
      要渗透版本。王老师特别提出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有版本问题,但不是特别重要,但是《红楼梦》的版本太重要。王老师在课上面也已经向学生渗透了关于版本的资料,读不同的版本系统的《红楼梦》,从思想性到艺术性是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当然希望学生能够读到最好的版本,也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好的,而且是学术界公认的。因此就应该在学生刚接触《红楼梦》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是最好的版本,那就是脂本。脂本的《红楼梦》要远远高于程本,因为程本整理以后的120回版本的《红楼梦》,其实是做了大量的删改的,删改的背后是有当时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和原因,可以说很多已经变形了,所以应该让学生去读好的版本,这就是超越课程。      激发阅读期待。因为学生还没有完整的读过《红楼梦》,很多孩子甚至还没有读过《红楼梦》,他对《红楼梦》的了解,更多的是基于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经验,可能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读过《红楼梦》,或者更多的是借助作品、借助连环画等等,很多学生其实没有直接读过原汁原味儿的名著,那么这一节课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期待,不断地激活学生要阅读的兴趣,最后让学生来提问:就读到这里为止,你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吧?学生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学生的动力。
      所以最后王老师这节课是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就是带着期待,问题就是保持阅读的动力。当然这只是中国古典名著的导读课,还不是推进课,假如学生用一个学期,用一年的时间去读《红楼梦》了。那么后面要有推进和整理课,可能一次还不够。总之,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内容和形式,而其中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