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二下6课《千人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一块普通的米糕,是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制作出来的。2.米糕简介:米糕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历史悠久。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加工制作方便,耐贮藏,食用方法多样,所以很受大众欢迎。汉朝对米糕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提示:“糕”是一个形声字,右边的“羔”字表示读音,左边的“米”字表示意思。1.听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糖、粉”左边表意,右边表音;“熬”的上部表音,下部表意。“加一加”识记:口+麻=嘛,艹+采=菜,氵+十=汁,白+勺=的。组词识记:“特别”“甘蔗”“劳动”“的确”“应该”。米糕 特别 买卖 米粉 糖果 甘蔗汁 白菜 的确 应该 劳动 销售 就算 熬夜(1)引导:默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训练。怎样进行默读呢?(在心里读,不出声。)(2)学生试着默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千人糕”。指名多位学生读,学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2)出示句子,引导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的“特别”意思一样吗?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学生交流,引导明确第一句中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相机指导第一句要读出猜测的语气,“特别”要读出重音,且语速稍慢;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语气更强烈一些。(3)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教师指导:你觉得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吗?(4)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同桌读,师、生读,男生、女生读。2.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3.教师巡视,根据书写情况相机指导,重点指导“能、桌、具、劳”的书写要点。能:第三笔是竖,不要写成撇;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桌:上窄下宽;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没有间隙,“木”占下格。具:里面三短横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个横画写得略长。劳: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1.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思。①从标点符号引入:在第8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②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想象一边描绘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④提问:种稻子所需要的种子、农具、肥料、农药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也需要许多人的劳动?①出示“熬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②巩固、理解生字“熬”。理解“熬”指的是长时间地煮。③出示甜菜、甘蔗图,认识两种植物。学生认读由生字“菜”和“蔗”拓展的词语“菜地、菜市”“蔗糖、蔗农”。学生交流: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提问: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师生从制作工序、参与人员、辛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小结。)3.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圈画出“就算……还得……又……”。(2)对照插图,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3)指导朗读。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2)思考: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做成,在朗读第8、9自然段时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先练读,再指名读。1.教师范读第10、11自然段。提问: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叫它千人糕了吗?“千人”是不是指一千个人?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3.讨论、交流: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很平常吗?你会想到什么?1.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经过许多人的劳动?(1)出示“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的图片。(2)借助图片,议一议:一件普通的衣服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3.教师小结:回家后,可以和大人一起说说制作衣服的劳动过程。让我们记住,这些劳动成果的背后,是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就是尊重这些了不起的劳动者的表现。《千人糕》这篇文章,通过孩子经常吃到的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教师主要抓住这个中心点展开教学。首先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要有层次性,初读时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再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深入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其次通过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明白了课文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