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一下7课《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 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设计意图: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积淀的生活经验放到文本中来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