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青《清明》(三下9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实录

出处:吴丽萍工作室
执教:九江市双峰小学   黄青
整理:鹰潭市余江区第六小学  周扬茜
      一、激趣导入
      1.直接入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一次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寓言故事,这一次学习古诗。上节课我们跟着殷老师学习了《元日》这首诗,一起感受了春节的热闹和欢乐,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第二首《清明》。
      2.了解清明
      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同学们对清明节了解吗?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播放关于清明的短篇)


      看完短片,我们不仅知道了清明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人们在清明这一天,不仅祭拜祖先,还会踏青郊游。
      3.认识作者


      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牧在清明这一天又会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古诗
      1.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诗中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呢?


      2.师示范读
      好了,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想想“和我读的一样吗?”如果是一样的说明的字音都读准了。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会放慢些速度。
      3.师生合作读
      同学们,你们读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划分朗读节奏
      读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音,还要读出节奏,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了,老师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听力,老师,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这首诗,同学们,拿出笔在课本上标注好节奏,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所以黄老师是按四三的节奏来读的。你们也试着按照这样的节奏读一读开始吧!
      5.师生合作读
      同学们,读好了吗?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合作着来读。看看隔着屏幕,我们能不能像平时的课堂上那样配合的默契。老师读前四个字,同学们接后三个字。准备。(师生合作读)
      同学们,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读好这首诗。大声地把这首诗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开始吧!(生自由练读)
      三、品读情感
      同学们,中国的诗词大多是诗人有感而发写就的。那你觉得在这首诗当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呢?
      1.理解“欲断魂”
      相信同学们能很快找到“欲断魂”这三个字,“ 魂”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吗?(板书:欲断魂)


      ①学习生字“魂”
      中国古人认为人活着是有精神的,一旦死了,这“魂”就像云一样飘走了,剩下的肉身腐化成了骷髅,这骷髅就是鬼。一个人没有精神,我们形容为丢了魂失了魄,有一个词语叫失魂落魄。“鬼”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的云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插在云下面,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老师范写)
      ②学习生字“欲”
      同学们,“欲”这个字也是我们的要会认的字,字典当中他有这样的几种意思。在这里它是将要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了难理解的字,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们把它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在清明这个节日里,路上的行人可能会有谁呢?是的,可能会有扫墓的人,可能会有祭拜祖先的人,也可能会有像诗人这样漂泊在外的行旅之人。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清明你和家人一起去祭扫的时候,在已故的亲人面前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沉重的、悲伤的”,这路上的行人可能刚刚扫墓归来,可能正在去往扫墓的路上,所以他们才会欲断魂,带着你们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诗,开始吧!
      2.理解“雨纷纷”
      在这句诗中,还有哪个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万千愁绪的呢?(板书:雨纷纷)“纷纷”这个词,当它用来形容下雪的时候,那是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而当它用来形容雨却正好相反,那种教人感到纷纷的雨不是大雨,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句,你会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①指导朗读
      是的,这雨又细又密、迷迷蒙蒙、戚戚冷冷的,在清明扫墓的途中遇到了这样的雨,你的心里会更愁苦、更凄凉,把你的感受送去诗句读一读,开始吧!(生自由练习)
      ②了解写作背景
      同学们,杜牧是晚唐诗人,出身名门望族,文武双全,当他正值壮年想要大展拳脚,一身本领却报国无门,他遭到了当朝宰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在古代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会、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孤身感悟,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这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看来这个雨纷纷写的不仅仅是天气,也是诗人心中的忧伤和愁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读出诗人的忧伤和愁苦,在读的时候,我们的语速可以放慢些,语调可以低沉些,开始吧!
      3.理解“问酒家”
      同学们,问题来了,诗人是借助什么样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伤和愁苦的呢?(板书:问酒家)“酒”这个字也是今天要会认的字。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右边是一个“酉”,这一横不能丢。孤身行路又遇下雨的诗人,想着歇歇脚、避避雨、暖暖身,也想着借酒浇愁,那么他是向谁借问的呢?“牧童遥指杏花村”揭示了答案,原来是在向牧童问路啊!同学们,你们看这是甲骨文的“牧”,左边的部分像牛头用来表示牛,右边的部分手持鞭正来表示驱赶和放牧,“牧”的意思就是养牛的人手持皮鞭,让牛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所以这个字组成的词都和放牧有关。以放牧为生的人我们称牧民,放牧时吹的笛子的孩子我们叫他牧童。“牧”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左边的牛的最后一次提要写得有力,右边一个反文旁。


      同学们,牧童答话了吗?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知道他做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比答案还要鲜活可爱。我们可以想象像一下牧童牧童坐在牛背上,顺手一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可以看见远处的灵山,在美丽的杏花深处有酒旗招展,这里的杏花村指的是这个村子的名字就叫杏花村吗?不是的,你们看课文的插图告诉了我们答案,它指的是杏花深处的小村庄。有的时候借助插图也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板书:杏花村)


      4.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的时候问句的语调可以稍微的上扬一些,开始吧!(生练读)诗写到这就戛然而止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把它说给身旁的家人听,开始吧!

  
       5.想象画面
      同学们,可能会想到诗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赶上前去,怎样地兴奋的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都没有写,他把这些都含蓄在了诗篇之外,任读者想象和领会,这大概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了。诗歌学到这,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开始吧!(生练习)


      同学们,在诗人眼中,清明除了雨纷纷,还有杏花村。孤身在外的诗人形单影只,遇上了江南的清明,于是有了雨纷纷、欲断魂,而杏花村暖暖的颜色为恼人的愁雨增添了一抹亮色,除了一腔愁绪,还让人为之一振。
      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读读这首诗。
      6.背诵古诗
      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呢?自己先试试,开始吧!我们一起来。


      四、扩展迁移
      1.关于清明的诗句
      同学们,杜牧的《清明》一诗几乎成了清明节的代言诗,大家只要一提起清明,就会不自觉地念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清明作为传统佳节习俗,很多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相关的诗,我们来读读这几句。


      2.关于清明的谚语
      清明不仅是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清明一到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了许多与清明有关的谚语,我们来读读。


       3.古今习俗
       同学们,看过了古人过清明,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清明节。这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祭拜黄帝陵,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寝陵。大家与来此寻根问祖,这是2019年的清明,我们以最高的礼仪迎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家,这是人们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和情感,无论是祭拜时的肃穆哀伤,还是踏青游玩的悠闲惬意,这个传承2000多年的节日,连接着生死,感受着乐和哀。或许我们的清明节繁花似锦的春天,就是我们祖先缅怀先烈,热爱生命。或许习俗会变,但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永远不会改变。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也将在这些有仪式感的行为和诗意中代代延续,生生不息。
      好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作业。

      好,同学们,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