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明道《老王》(七下10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胡明道《老王》(七下10课)教学实录

      (注:胡明道,特级教师,华中师大特聘教授)
      [课前准备]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9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1: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
      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得不错,回答得很好。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1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
      生5:第一个“不幸”指的是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
      生6:苦!
      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2分。
      生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
      师:给这位同学先加2分。是啊!为什么有三轮车不敢坐,而要去挤公共汽车呢?
      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得不错,各加2分。
      生10: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
      生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生12:因为事情隔了很久,所以作者记不清了。
      生13:因为作者很惊讶,老王在这个时候还能亲自给她送鸡蛋。
      师:同学们分析很不错,想得也很全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各加2 分。
      生14:“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的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为什么写他不老实,这个“老实”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先给他加上3分。大家看看77页的第三段倒数第二句,“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此处也有个“老实”,两者对比一下,看看两个“老实”的含义如何?
      生15:第一个“老实”是指老王年轻时不规矩。第二个“老实”是指老王厚道。
      师:回答这个问题,确实要费些脑子,先给这位同学加上2分,课后我们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具体分析。
      生16: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加3分。结合课文来看,前一个“不幸”应是指什么?
      生(齐):从小营养不良
      师:很好,那么后一个不幸指什么呢?
      生(齐):害了恶病。
      师: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生17:我想,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说明的是他从小生活环境不好,而害了恶病,说明他的生活状况不好,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下,给他加上2分。再给大家一天的时间思考,我们明天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8:老王吃鱼肝油后,到了晚上真的看得见吗?
      师:加1分,哪位同学能回答她的这个问题?
      生19:我想应该是看得见的,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而鱼肝油中含有这种成分。
      师:看来你不仅对文章有研究,对医学也有兴趣。给你加上2分。
      生20:前者是写十个或二十个,后者为什么还要写多得数不完?
      生21:因为日子长了作者记不清了。
      师:给她们各加1分,同学们可以思考看看能否从这个问题中得到什么启发?
      生22:我笑着说“有钱”,为什么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给他加上2分。我们可以从老王的性格方面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生23:表现了老王的善良。
      师:反应很快,加3分。
      生2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鸡蛋,都给我吃?’”为什么“强笑”?
      生25:这样表达更为准确。
      生26;这样表达较为含蓄。
      生27:更突出作者看到老王病成这个样子还给她送鸡蛋时的难过。
      生28:与前文“我害怕的糊涂了相照应”,表达了作者看到老王时的意外。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争议很大,给每位同学各加3分。我们可以下去再思考一下,明天来解决。
      生29:为什么作者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的?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一句结尾,这有什么作用?
      师:先给这位同学加上3分。在这句话中,作者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这个幸运是与谁比较而说的?
      生(齐):老王
      师:其实不管是老王还是作者,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这句中说老王是不幸的人,作者是幸运的人,究竟有什么含义,由于时间关系,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做一个思考的作业。现在请我们的科代表总结一下发言情况。
      科代表:整节课共有20人发言,提问不解之处的9人次,共15分;回答评价的18人次,共36分;提问“精彩的”5人次,共13分;总分为82分。(其中有同学多次发言)
      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越来越多的精彩。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上,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做出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上一节课我们最后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作者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他哑着嗓子问我:“你还有钱吗?”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首先我们明确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
      生(齐):作者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的人。
      师:(板书:作者  幸运的人  老王  不幸的人)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一句结尾,有什么作用?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课后思考,现在就请同学起来说说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生1:作者所说的“幸运”和“不幸运”,实际上指的是作者自己和老王生活的一种对比,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但是她没能很好地帮助老王,所以感到很愧怍。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作者一家对老王是很好的,也一直在帮助老王,作者感到愧怍是因为作者觉得对老王的帮助还不够多,老王就去世了。
      生3: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给了老王鸡蛋很香油的钱,觉得这种行为侮辱了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老王的生活的。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具体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生:(勾画)
      生4:76页第一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师:老王借以谋生的就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但是,即使这辆破旧的三轮车也几经波折。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5:开始的时候,老王用三轮车拉客人,但是书上78页又写到,“后来载客的三轮车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三轮改为运货的平板三轮。”
      师:这两处所写的都是老王的谋生手段,那么,对老王生活的描写还有哪些呢?
      生6:“没有什么亲人”。
      师:从哪里看出他没什么亲人呢?
      生7:“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他这样一位“没什么亲人”的人,住在什么地方呢?
      生(齐): “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师:这里说的是老王的居住条件,还有对老王生活的描写吗?
      生8:眼睛是瞎的。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到位,是仔细阅读课文的结果。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描写,正是这些描写体现出了老王生活的一种状态‘苦’。(展示板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谋生手段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苦  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没什么亲人  居住条件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生理缺陷  有一只眼睛是瞎的)老王是一位很苦的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老王与作者交往的片段有哪些?(板书:交往)
      生9:为老王送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10:送默存去医院。
      生11:不仅是默存上医院,而且还不要钱。
      师:不仅不要钱,最后作者把钱交给老王,老王拿了钱后又怎样?
      生(齐):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还有与作者交往片段的叙述吗?
      生11:在生病的时候给我送鸡蛋和香油。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交往的片段,反映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2:善良。
      生13:老实。
      生14:乐于助人。
      生15:无私。
      生16:讲义气。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对,这些就是老王的性格特征。而老王的这些性格特征,最主要的是从与作者的交往片段中体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板书展示: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纯朴仁义  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  知恩必报)我们刚才说了,老王的生活可以用一个“苦”字来概括,那么造成这些“苦”的根原因是什么呢?
      生17:因为他眼睛是瞎的,而且三轮车被取缔了。
      师;很好,那么三轮车为什么会被取缔呢?文章开头说“连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呢?
      生18:组织起来可能是为了更好做生意,而且安全。
      师:既然组织起来很好又安全,又为什么会被“取缔”呢?
      生:(思考不解)
      师:我们不妨结合文章的背景来分析。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处在一种荒唐的状态,三轮车的起起落落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状况,先是组织,再是取缔,像作者和她的丈夫这样杰出的学者,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反动学者”。
      生19:老师,那为什么作者还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就要从作者的思想观点入手了。其实,幸与不幸包括很多方面,如:天赋、成长、生理等。从这些看来,作者显然是比老王幸运的。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一家为老王做了哪些事?
      生20:坐老王的车。
      生21:给老王钱。
      生22:送鱼肝油给他。
      师:还有呢?
      生23:问他能不能生活。
      师:对,这些都是作者一家为老王做的事。同学们还可以再总结。那么,从这些事情中反映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齐):善良的人。
      生24:尊重别人。
      生25:有爱心。
      师:作者同老王一样,都是普通的人(板书:普通人),也是真诚善良的人(板书:真诚善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正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能关心不幸的人,因为在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板书:人人平等)。学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抄评优美精彩段落;写“一课一得”。
      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