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注:本教学设计是参赛课例,参考了王君和章远航老师的教例,赛课规定时间是40分钟)3.利用文言语气词的帮助读出人物性格,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布衣”)同学们之前有没有读到过“布衣”这个词语?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布衣”,就是麻布的衣服,运用借代的手法来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就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 虽然在地位上远不及达官权贵,但这一阶层却也不乏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这种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士”(板书“士”)。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活跃着一大批布衣出身的谋臣策士。他们凭借机谋智慧、口才辞令,周旋于诸侯国间,为诸侯们献计出策。 其中,有这样一位布衣之士(板书“之”),在强悍的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马上要一统天下的狂澜中,居然凭一己之力,粉碎了秦王的政治野心,挽救了安陵国——他就是唐雎。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惊险而又精彩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板书课题)。 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我们先来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有三个具体任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懂词义。 1.要求学生大声自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将自己认为识记有难度的字词,用习惯的方式符号圈画标注出来。 2. ppt展示重点字词,检查预习,由学生朗读(如有问题他生进行指正)。 弗(fú)敢 怫(fú)然 庸夫 (fū) 夫(fú)专诸 轻寡人与(yú)免冠(guān)徒跣(xiǎn) 抢(qiāng) 地 唐雎(唐且)(jū) 韩傀(guī) 要(yāo)离 “雎(且)”(“雎”也写作“且”,“且”为多音字,又如“范雎”也可写作“范且”。) “休祲”(读注释了解“休”为吉祥,联系“休戚相关”;“祲”为“险的预兆,不祥”,提示汉字中“示”字旁与神灵有关,再由学生举例,如神、福、祸等。) “缟素”(不看注释猜测“缟”的意思,明确绞丝旁的意义,进而追问“什么情况下天下人都穿丧服”,从而理解“天下缟素”。) 2.要求结合注释,小声自读课文,边疏通文意边思考,运用标题添加的 方式概括故事内容(ppt展示)。 过渡:大家对唐雎的评价所见略同,这位布衣之士就是一位胆识兼备的英雄(板书“胆、识”),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抓住了关键,这一使命重大而又艰巨。那么,唐雎的胆识表现在哪里?他的对手秦王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接下来我们研读课文。 秦王处心积虑酝酿了一个易地之谋,名为以大易小,实则是想借迁移之名吞并安陵国。结合人物身份,揣摩人物心理,读出秦王的语气和性格。 出示例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学生试读,如理想,可由他生评价,自己再来陈述朗读理由,并领读;如不理想,则由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指导预设:第一,结合注释了解秦王乃是秦始皇,是历代帝王中的虎狼之君,是强秦之王,其威严倨傲可以想见(板书“强秦之王” “倨”,并强调“倨”的读音与意义),所以要读得声音响亮、慢条斯理,读出“帝王范儿”;第二,关注语气词“其”(黑板侧面板书)的作用,用“其许”,秦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安陵君乖乖送上,所以要读出轻视、命令、咄咄逼人的语气,读出势在必得的骄横。 过渡:如此盛气凌人的秦始皇,竟然被拒绝了。安陵君也深知惹怒他的后果,所以才派出唐雎出使秦国,来化解这一危机,捍卫国土的尊严。一位是布衣之士,一位是强秦之王,唐雎与秦王的唇舌之战在虎狼之秦的朝堂上拉开了。 要求结合朗读建议,同桌联盟研究读法,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性格,还原秦王与唐雎对话的情境。 学生研讨,试读,师生予以补充点拨,突出语气词的作用(依次在黑板侧面板书“也、与、哉”),引导逐一简析人物心理。(如学生朗读不理想,则由教师领读。)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秦王施以诱饵,巧取不成,问“何也”,并非询问原因,而是问罪,可见其倨傲狂妄。说安陵之所以能够存留,是因为“故不错意也”,将自己粉饰为仁义之君,由此可见其虚伪狡诈。比较两个“也”,读出抑扬不同的语调。“与”是疑问语气助词,秦王并非问,实际是在指责威胁——安陵君胆敢违背、轻视我。)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首先,唐雎果断地予以否定,要读得坚定干脆;然后,以情理表达维护国土尊严的严正立场,用强硬的语气予以反驳,这是他有胆有识的表现。体会“哉”与“岂”同用增强语气的作用,删掉朗读,比较表达效果。) 过渡:秦王颐指气使地问罪,唐雎针锋相对地反驳,对话中矛盾不断被激化,无疑将这场斗争推入了白热化的境地。 同桌分角色朗读,教师启发可在已有朗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添加能够辅助诵读的动作、能够陪衬诵读的声响等。 然后多组(二到三组)竞读展示,师生互评,教师补充点拨。 (对照注释理解“怫然”,揣摩秦王的心理变化。“乎”可重读略带颤音,声音高且大,读出威胁之意。可加入动作,如先拍案再伸手点指。) (对照秦王的盛怒,应读出唐雎的不以为然与沉着镇定。) (“耳”相当于“而已”,可先添加一声冷笑再读。进而可追问“冷笑”表现怎样的心理?体会秦王的轻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思考:“是”是什么意思?唐雎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这三个人物?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人物事件。唐雎是因为情理说不通,所以又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三个事例进行回击。讲究劝说策略,能够控制对方心理变化,是他“有识”的表现。所以排比句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挺剑而起” 这一动作,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充分表现其决绝果断、视死如归的胆量。最后可辅以挺剑的动作。) 思考:用一个字概括秦王此时的表现,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跪”:阅读课下注释,再结合图片展示,了解这一姿势的特点,理解秦王由坐而跪的变化,体会秦王的恭敬之情,突出其前后态度的转变,形成对比。 “谢”:区分古今义,了解现代汉语中也保留此意,如“谢罪”“谢过”等。思考秦王为什么道歉?认识到秦王前倨后恭,一方面是真正被唐雎的胆识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是秦王的机变。 指导用颤音和谦卑的语气,可用反复的方式及加入双手的动作,读出秦王的情态。 (板书:恭) 故事很精彩,故事的写法更精彩。作者用精简而又传神的对话描写,展开了惊险而又精彩的故事情节,塑造了鲜活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战国策》中同样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大家课外去阅读名篇《荆轲刺秦王》。我们继续去领略战国“士”的风采与对话描写的绝妙,进一步感受清初学者陆陇其对《战国策》的评价“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